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輔助生殖技術世界一流,為何國人還紛紛去國外生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八點健聞,作者|鄭琪,編輯|子木

兩個多月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手術室內,一個新生命降生了。這個身長52厘米、體重3850克的男孩是“試管嬰兒二代寶寶”,因為他的媽媽就是31年前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

鄭萌珠的健康分娩證實了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目前我國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已達世界一流水準。然而,這個技術水準一流,且“毛利比口腔和醫美還要高”的行業,在中國卻遠未得到充分發展。

中國輔助生殖醫療機構的現有數量說明了差距所在:擁有 1.3 億人口的日本,輔助生殖機構已達562家。而擁有近14 億人口的中國,直到 2018 年,經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卻只有497家。按部門人口擁有量計算,中日兩國的輔助生殖機構相差10倍。

當前,中國已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且因為晚婚晚育趨勢愈益明顯,高齡產婦對輔助生殖的需求急劇上升。官方資料顯示,中國20%的夫妻需要輔助生殖技術才能解決生育問題。

輔助生殖市場巨大的供需差距,原因出在了哪裡?

市場大,利潤高,但民營輔助生殖醫療機構僅佔10%

中國人口協會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不孕不育患者目前已超過4000萬,佔育齡人口的12.5%。專家預測,繼心腦血管病和腫瘤之後,不孕不育將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的數據,2018年,中國輔助生殖行業總計完成約70萬例,同比增長15.5%,整體輔助生殖行業的終端市場規模約為260多億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八點健聞,輔助生殖技術價格昂貴,平均一次輔助生殖的總費用最高的可達10萬元。但這項技術的成本相對較低,毛利率比醫美和口腔行業都要高出十個百分點以上。

據鯨準研究院發布的《2018醫療健康行業大報告》顯示,在專科醫院中,口腔醫院利潤率為12.5%,整形外科醫院的利潤率為11.3%。而輔助生殖的利潤率超過30%以上。

錦欣醫療不久前赴港上市,可以說是民營輔助生殖第一股。錦欣醫療的招股說明書顯示,目前公司的營業收入來源,包括輔助生殖服務、管理服務和輔助醫療服務。在過去的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9個月,其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人民幣3.46億元、6.63億元和6.70億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04億元、1.99億元和1.75億元。毛利率從2016年的38.3%增加至2017年、2018年(截止9月)較為穩定的45.6%、47.7%。

相比之下,輔助生殖的毛利率著實高出不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毛利高、空間大的市場,目前依舊處於發展初期。探究其主要原因,一些行業人士表示,由於受到政策限制,中國提供輔助生殖服務的醫療機構以公立為主。

輔助生殖本身是一種相對高端的醫療服務,用戶對服務體驗的要求更高。一位在上海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做過2 次取卵、6 次胚胎移植的女士告訴八點健聞,做試管嬰兒過程中,最痛苦的就是取卵。“這家醫院可以打麻藥,如果不能打麻藥,我一定不會在這做。”然而,很多追求高效率的公立醫療機構並不能為用戶提供更加細致和貼心的服務。

一位輔助生殖領域的投資人告訴八點健聞,對於患者來說,公立機構的服務並不那麽盡善盡美,這為民營企業留下了服務提升的空間。另外,外國的輔助生殖機構可以滿足一些國內無法滿足的需求,也讓一批患者流向國外。

在輔助生殖行業,民營資本參與度還很低。在全國497家輔助生殖機構中,公立生殖中心佔比約90%,民營醫院附屬或者民營資本注入的生殖中心僅佔10%左右。

即便國家正在鼓勵民營資本開辦輔助生殖機構,但公立機構仍佔有絕對的優勢。

這位投資人指出了原因,“患者對公立醫院的信任,是思維慣性。比如輔助生殖領域會天然的相信北醫三院和上海九院等公立醫院。”他提到,目前民營的輔助生殖醫療機構剛剛開始發展,用戶的信任度還沒有積累起來。所以,很多用戶還是更傾向於公立機構。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輔助生殖市場的爭奪戰中來。除錦欣醫療外,通策醫療、麗珠集團、長春高新、華大基因、達安基因、萬孚生物、康芝藥業等上市公司都有一些輔助生殖醫療的相關布局。

民營輔助生殖機構如何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這位投資人表示,質量控制和口碑積累必須要做好。他提到,輔助生殖服務的質量直接體現在成功率上,“患者最關心的就是成功率,他們傳播的口碑也是成功率。”

八成以上市場有待開發

輔助生殖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RT)的簡稱,是採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孕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輔助生殖技術主要分為:人工授精(AI)、卵子/配子移植技術、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他衍生技術。此外,也有一些處於試驗階段的新技術手段,如全基因組篩查試管嬰兒、幹細胞嬰兒等。

目前,輔助生殖是中國治療不孕不育的主要手段。國家衛健委的資料指出,在中國,有超過20%的夫妻必須借助輔助生殖技術才能解決生育問題。在初婚、初育年齡推遲及“二孩”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未來高齡產婦將大幅增長。這意味著高齡產婦必須通過人工輔助生殖才能懷孕的夫妻數量也將大幅增長,遠超20%。

同時,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整體妊娠率在40%-60%左右,遠高於其他治療手段。目前中國頂尖輔助生殖醫院的妊娠率超過60%。以中信湘雅醫院為例,2017年,該醫院的平均妊娠率達62.4%。

此前,北醫三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也曾提到,“目前,我國人工輔助生殖每年能達到約40萬個取卵周期,每100個新生兒中,就有約1—2個借助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孩子。”

《2018年輔助生殖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輔助生殖市場存量已經超過5720億元。不過,根據測算,目前我國輔助生殖領域仍有87.3%的潛在市場未被開發。這意味著,如果行業發展遲滯,未來將有 5000 億元的輔助生殖市場是空白的。

與龐大的市場需求相比,生殖中心數量的分布也不平衡,造成很多省市在輔助生殖服務上的供給缺口明顯。

2015年,國家衛計委設置輔助生殖醫療機構時,提出了“原則上每300萬人口設置1個機構”的標準。結合這個標準進行測算,未來輔助生殖中心“牌照”上限不低於550家,還有約50家的空間。

早在2016年3月份,時任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馬曉偉曾提到,中國經批準的輔助生殖機構年均完成70萬例輔助生育手術。顯然,相對4000萬不孕不育患者數量,市場處於嚴重供不應求的狀態。這直接導致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試管嬰兒手術,患者平均需排隊6個月以上。

北醫三院是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的誕生地。2018年,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門診量近60萬人次,移植周期超過了2.1萬個。

牌照難求,但也有大量牌照被閑置

對於輔助生殖醫療機構而言,“牌照”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業內人士告訴八點健聞,輔助生殖依然是“牌照”壟斷經濟。

在行業迫切需要“牌照”支持發展的同時,大量輔助生殖機構的“牌照”卻在有意或無意中被“閑置”了。

“為了防止行業的惡性競爭,國家會對輔助生殖牌照的總量進行控制,但已經在加大發放的數量。”上述投資人直言,現階段有些省份的“牌照”已經達到規劃總量要求了,對於一些新進市場的輔助生殖機構來說,想要再申請新的“牌照”會比較難。

在上述投資人看來,“牌照”雖然不缺,但有些機構還是拿了“牌照”卻沒有認真做事。他提到,“實際在運營,且運營得好的輔助生殖機構數量不多。”

此前,重山資本創始合夥人孫超也曾提到,在全國獲得輔助生殖“牌照”的497家醫療機構中,真正運營得不錯的只有70-80家。

上述投資人認為,一方面,目前有一部分人是在炒作“牌照”,帶有投機性質。另一方面,有一些人把輔助生殖想得太簡單,拿了“牌照”之後,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遇到困難,經營不善。

部分用戶流失海外

在國內市場嚴重供需不足的情況下,一些輔助生殖用戶流失到了海外市場。

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約有15000名中國人到海外接受輔助生殖服務,其中赴美人數佔30%。目前,到美國尋求輔助生殖服務的中國人數由2013年的2600人,逐步增加至2017年的4500人,年增長率為14.7%。預計5年後將增加至13500人。

錦欣醫療也在招股書中提到,由於越來越多的中國患者尋求代孕、卵子和精子冷凍保存等更加廣泛的服務,在國內滿足不了需求的情況下,大量患者到海外尋求輔助生殖服務。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因服務成本相對較低很受歡迎。同樣,由於擁有更高的服務水準、更廣泛的服務選擇及更加個性化、定製化的服務,美國最受歡迎。

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告訴八點健聞,在技術層面上,國內頂級的輔助生殖機構與國外並沒有多少差距。此前,促性腺激素之父布魯諾·盧嫩菲爾德博士也曾公開表示,中國輔助生殖的相關技術已經達到國際水準,“我去過全球很多生殖中心,我可以告訴大家,他們很多採用的是中國設備。” 對此,專家們一致認為,從現有數據上看,中外生殖輔助技術已幾乎沒有差距。

上述投資人表示,國內與國外更多的是服務和流程方面的差別。以美國為例,相比於中國嚴格的監管,美國的輔助生殖機構可以為沒有已婚身份的用戶提供服務,也可以支持個性化選擇,支持精子洗滌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的民營醫療機構也意識到了海外市場的重要性。以錦欣醫療為例,2018 年12月,錦欣醫療收購了美國HRC Management,以此進入美國輔助生殖服務市場。錦欣醫療把國內的平台和美國的技術相結合,分別針對中美兩國市場需求,進行個性化輔助生殖服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