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脾化濕常用藥:薏苡仁該怎麼吃?

薏苡仁

【性味與歸經】甘、淡,涼。歸脾、胃、肺經。

【功能與主治】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

【用法與用量】9~30克。

【注意】孕婦慎用。

引自2015年版《中國藥典》

圖1 薏苡仁

圖2 赤小豆

薏苡仁配赤小豆,絕對是健脾化濕利水的黃金搭檔。

問題來了,薏苡仁怎麼吃比較好?

炒著吃?燉著吃?煮著吃?

……

這個問題,其實日本人在1980年就已經開始研究了。因為人家重視啊。為了研究薏苡仁,他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國產薏米食品開發協定會」,至今,他們已經研製出了薏米茶、薏米酒、薏米粉、薏米面、薏米醬、薏米醋……

品種真叫一個繁多啊。

不知賺了國人腰包裡多少錢。

其實,薏苡仁的加工完全可以自己完成,根本沒有必要去跟風購買。如果是入湯藥,直接煮30分鐘就可以;如果是做丸散,直接打細粉過篩就好;如果是煮粥、甜羹,那就先用壓力鍋小火燉40分鐘,再加入其他食材一起煮,就OK啦。是不是很簡單?

薏苡仁的利水化濕的能力是比較緩和的,因此,我們使用的量要稍大些,每份至少30克以上,而且需要連續服用一段時間才能見效。除了能健脾滲濕外,薏苡仁還能除痹,清熱排膿,臨床上可用於治療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肺癰,腸癰等疾病,它的應用極其廣泛。

有些朋友吃了薏米粥後,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腹瀉,如果一定要用本品,請選用炒薏苡仁(圖3)。如果藥房沒有,可以自己用文火清炒,炒到薏苡仁外表皮微黃,微具焦斑、開裂時,取出,攤涼即可。劑量同薏苡仁。

圖3 生薏苡仁(左)與炒薏苡仁(右)

本文選自《尋覓本草——一本中醫人的中藥鑒定手記》,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張宇靜。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