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有任何癥狀的膽囊結石,需要處理嗎?

膽囊結石是一種常見病,據統計,膽囊結石的發病率在10%左右,其中中老年人是高發人群。很多人會問,我的膽囊結石沒有任何癥狀也不疼,這樣需要處理嗎?

不是所有膽囊結石都有癥狀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不是所有膽囊結石都會有明顯的膽絞痛癥狀,很多人只是在體檢中偶然發現有結石,而自己平時沒有癥狀,或只有輕微的消化不良或者厭油膩。

因為膽囊結石是否引起癥狀與其形態、大小、個數,有無堵塞膽囊管關係密切。膽囊結石有大有小,有單發,有多發,有的也會逐漸變大。

一般來說,不大不小的結石(0.7-0.8cm左右)容易卡在膽囊管內,引起急性膽囊炎;而直徑大一些的膽囊結石無法進入膽囊管,也就不會造成堵塞,在膽囊裡面「不鬧事」,因此一般較少有癥狀,通常在體檢時才發現;而直徑小一些的膽囊結石或者泥沙樣的膽囊結石則易掉到膽管裡,引起更麻煩的併發症:膽管炎、胰腺炎。

沒有癥狀,是否需要治療?

關於是否需要手術,醫學界大多認為:有癥狀或合併有併發症的膽囊結石建議手術治療,而沒有癥狀的膽囊結石應視情況而定,無癥狀的膽囊結石可觀察和隨診,但通常認為有以下情況者可以或建議手術治療。

① 結石直徑≥3cm;

② 恰好需要做其他開腹手術;

③ 伴有膽囊息肉>1cm(需要排除進展為膽囊癌的可能);

④ 膽囊壁出現增厚(需要排除進展為膽囊癌的可能);

⑤ 膽囊壁鈣化或瓷性膽囊(膽囊已經沒有存儲和釋放膽汁的功能);

⑥ 兒童膽囊結石;

⑦ 合併糖尿病(一旦出現併發症處理起來比較棘手);

⑧ 有心肺功能障礙(一旦出現併發症處理起來比較棘手,建議病情穩定時處理);

⑨ 邊遠或交通不發達地區、野外工作人員(預防膽絞痛癥狀急性發作);

⑩ 發現膽囊結石10年以上。

這是根據臨床上積累的經驗,如果有這些情況不早期乾預,一旦發病有癥狀後再處理就比較棘手,如果符合保膽適應症,盡量選擇保膽取石手術。如果沒有這些情況,也應定期複查看看這位「老朋友」,根據情況一般半年至一年複查一次。

如果合併膽囊息肉

從臨床經驗上來看「不好的」息肉超聲檢查有如下特點:基底寬、不帶蒂、單發、超過1cm、短期內增大或者逐漸增大、50歲以後出現,合併有膽囊結石或者膽囊炎者。這幾種情況的膽囊息肉容易「出問題」,變成膽囊癌的風險高,如果有以上描述的這些特點建議儘早採取手術治療。

治療:首選技術成熟的保膽取石手術

有功能的膽囊,盡量別輕易切除。膽囊每天都在為身體機能運轉而工作,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切膽後,除了引起腹瀉、消化不良、反流性胃炎以及膽管結石外,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專家還在論文中指出,切除膽囊後脂肪的消化吸收產生障礙,未消化的脂肪長期刺激黏膜可導致癌變的發生。專家通過對1200多例病人進行隨訪研究發現,約51%的膽囊切除術後病人有結腸腺瘤,並且膽囊切除是結腸腺瘤的獨立危險因素。

目前成熟的內鏡微創保膽取石技術,已經可以有效地避免切膽後遺症,取凈結石的同時能保留有功能的膽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