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開生面:扎納巴扎爾派金銅佛像賞析

扎納巴扎爾是明末清初時代喀爾喀蒙古偉大的宗教學家、畫家、雕刻家,他創立的金銅佛像樣式造型優美,具有獨特的個人風貌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在藏傳佛教美術史上佔有世界公認的崇高地位。他擁有眾多的弟子和追隨者,影響深遠,有很多佛像是出自其弟子之手。以至於形成了喀爾喀蒙古佛像的主流樣式,至今延續不絕。

左:尼泊爾蓮花手菩薩 右:彌勒菩薩

元代,藏傳佛教曾在元大都的蒙古上層中流傳,但在喀爾喀部社會,卻影響極微。16世紀末,西藏格魯派喇嘛應邀來蒙古傳法,寺廟相繼興建。

文殊菩薩

17世紀初,喀爾喀部汗王派人赴藏迎請高僧到喀爾喀蒙古傳教,覺囊派僧人多羅那它到庫倫(烏蘭巴托)傳法近20年,被尊稱哲布尊丹巴,1634年(明崇禎八年)圓寂。翌年,成吉思汗黃金家族阿巴岱汗(1534~1586年)之曾孫扎納巴扎爾被認定為多羅那它轉世。14歲時到拉薩,在布達拉宮接受五世達賴喇嘛的教授戒律進行修行,被達賴喇嘛認定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的稱號,賜給黃色的傘蓋和印璽,掌管喀爾喀地區的佛教事務。

左:扎納巴扎爾 右:大成就者

回到蒙古後,扎納巴扎爾在七大教區親自設計並主持興建了多座著名的黃教藏傳佛教寺院,弘揚西藏佛教。在他的出生地杭蓋山建立禪修的寺院並專注於佛教藝術的創作。1680年(康熙十九年),扎納巴扎爾45歲左右,達到了藝術家的創作高峰。據史料記載他在1683年前後(康熙二十二年)製作了三世佛、持金剛神、五禪定佛、大黑天、二十一度母、大型的無量壽佛像以及八座銀塔。他親手製作的金銅佛像,至今陳列在烏蘭巴托市博格達汗宮博物館(即扎納巴扎爾登位之宮),最主要的則珍藏於扎納巴扎爾造型藝術博物館。俄羅斯的艾爾米塔日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承德外八廟也收藏了許多尊他製作的佛像。此外還有大量的出於其弟子之手的屬於扎納巴扎爾派的作品流傳於世。

扎納巴扎爾

清初喀爾喀部受準噶爾部噶爾丹進擊,他入清請求保護,1723年(清雍正元年)卒於北京的西黃寺(今中國藏語高級佛學院),享年88歲。遺體被運回蒙古色楞格河畔安葬。

扎納巴扎爾在藝術方面極富有成就,他創辦了蒙古歷史上第一座藝術學校,在禮拜了西藏、青海等地的許多寺廟之後,他的眼界大開,結合蒙古民族的欣賞習慣,摸索創作出獨具特色的佛像和唐卡繪畫。

左:白勝樂 右:阿閦(chù)佛

從傳世的造像風格分析,扎納巴扎爾派的金銅佛像主要是來自拉薩造的所謂的藏中風格,整體比例勻稱準確,細部完美。還融入了東印度帕拉風格造像的整體造型工穩對稱,強調裝飾性,花飾繁複華麗。引人注目的是尼泊爾風格的造像也給予了明顯的影響。尼泊爾風格造像僅取其構圖式樣,削弱了尼泊爾造像的過於飽滿寬厚。喀爾喀蒙古扎納巴扎爾造像的獨特風格,可謂別開生面,耳目一新。

左:大持金剛 右:大日如來

扎納巴扎爾派的佛像特徵可歸納為:

1.從人體比例看,據文獻記載,是按照十個手掌比例為人體長度。

2.造像的頭部內頷,臉型清麗,高額寬平,額頭寬於臉頰。高鼻,鼻梁兩側較窄,鼻翼亦較小,下唇略圓,厚於上唇。眉眼上翹,雙眉高挑,眼部稍稍浮起呈蓮瓣形,五官整體小巧生動。

左:長壽佛 右:黑度母

3.佛的發髻較高聳,佛像多著袒右肩大衣,薄透貼體。佛像的軀體曲線柔和,衣紋簡潔僅淺淺地刻畫大衣的衣領和袖口以及小腿部位的轉折。特別刻意強調結跏的雙腿間露出的裙角如張開的大折扇,線條整齊細致,具有高度的裝飾性。這種裙角早見於2世紀健陀羅石雕的腿部,此後常見於中國及西藏系的佛像上,只有扎納巴扎爾風格的造像上,加以放大和強調,如扇形的放射線,極富裝飾性,使得簡潔的軀體增加了活潑的趣味。造像整體多呈對稱性,例如長壽佛最為典型。手部、腳部造型柔軟生動、刻畫細膩,大拇指略微短於四指。指甲均染為紅色。

左:綠度母 右:紅度母

4.菩薩類長髮披肩,全身裝飾物瓔珞、項鏈華麗,相配融為一體,裝飾物製作的極為精巧,花型富有變化,項飾、瓔珞等鏈珠珠粒很小,與尼泊爾和西藏造像珠粒粗大不同。菩薩下著裙仍是不重刻畫立體衣褶,裙部多陰刻雙U形紋及敲刻梅花點,沿襲克什米爾手法。這個造型一見可知完全脫胎於尼泊爾菩薩形式,但又比尼泊爾造型生動秀美。

5. 台座基本上有兩種樣式,多見為上下雙蓮瓣的高台座,上下蓮瓣中間束腰,雙蓮瓣的下部是幾層璿紋高台,台座較高,上下飾細密的連珠紋。底蓋往往距底邊陷入再封底,是區別於其它地區產地的顯著特點。

6.題材上,多見顯宗的佛菩薩,明王護法類的憤怒像較少。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原文作者:金申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6年11月刊《喀爾喀蒙古的金銅佛像》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