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陰包穴:利尿通淋、調經水、理下焦

陰包為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厥陰肝經。陰為陽之對,內屬陰,包通「胞」,在此指膀胱和子宮,此穴在大腿內側,主治膀胱和子宮疾患,故名陰包。

【腧穴釋義】

陰包。陰,水也。包,收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水濕之氣在此為雲集之狀。本穴物質為曲泉穴傳來的弱小陰濕水氣及足五裡穴外滲下行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天地二部水濕皆聚集本穴,本穴如肝經水濕的包收之地,故名。陰胞名意與陰包同。

【取穴位置】

在大腿內側,當股骨內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大收肌。皮膚由股內側皮神經分布。皮膚薄,皮下組織結構疏鬆。大隱靜脈由股骨內側髁的後方漸行於大腿前內側。針由皮膚、皮下筋膜於大隱靜脈外側,穿深筋膜,於縫匠肌內側入內收肌。在縫匠肌的深肌,有股動脈、股靜脈與隱神經從股膕管下口入膕窩。縫匠肌由股神經支配,內收肌由閉孔神經支配。

【功能主治】

功能:利尿通淋、調經水、理下焦

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盆腔炎,遺尿,小便不利。其他疾病:腰腿痛,骶髂關節炎,腰肌勞損,腹股溝淋巴結炎。

【穴位配伍】

陰包穴配交信穴治月經不調;

陰包穴配關元穴、腎俞穴治氣虛不固之遺尿;

陰包穴配箕門穴、足五裡穴、血海穴治膝股內側疼痛,小兒麻痹的肌萎縮;

陰包穴配氣海穴、中極穴、腎俞穴,有補腎益氣,固攝膀胱的作用,主治遺尿;

陰包穴配關元穴、血海穴、三陰交穴,有活血通經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

【刺灸法】

直刺1.0~1.5寸,局部酸脹,可向周圍放散。

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多用陰包穴治療痛經、尿失禁、腰骶神經痛等。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