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孩手臂脫臼癥狀

文章導讀

小孩子的身體和骨頭相對於大人來說都是比較脆弱的,所以孩子如果不小心被什麼東西撞到或者傷到都很有可能會出現骨頭脫臼的現象,小孩子脫臼只會感覺到疼,所以很多家長就會覺得並不是脫臼,從而忽略。大家應該提前了解小孩子脫臼的癥狀。以便及時去醫院治療。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孩手臂脫臼的癥狀。

通過活動寶寶的手臂,觀察其是否有哭鬧,手臂是否呈現不可能的角度,是否有腫脹。建議懷疑脫臼還是需要去醫院檢查治療為佳。

小兒脫臼的主要體征為:

前臂微屈內旋,疼痛不能上舉患肢,但肘關節外觀無明顯異常,有的局部稍腫。

預防小兒脫臼的措施有:

牽著孩子胳膊時要悠著勁,不要用猛勁,突然跌倒不要用蠻勁扯胳膊。

治療方法:

一旦發生關節脫位,應讓病人受傷的關節安靜地固定在病人感到最舒適的位置。儘可能在進行妥善固定後,迅速就醫。注意的是,在為病人脫衣服時,應先脫正常一側的,再脫受傷一側的,穿衣服時則反之。

(1)肩關節脫位 一般均需麻醉後或肌鬆弛下進行複位,常用手法複位有:①希氏法 傷員仰臥位,術者立於傷側,用靠近患肢術者一側的足跟置於患肢腋窩部,於胸壁和肱骨頭之間作支點,握患肢前臂及腕部順其縱軸牽引。達到一定牽引力後,輕輕搖動或內、外旋其上肢並漸向軀乾靠攏複位。②牽引上提法 坐位,助手握患肢腕部順應其患肢體位向下牽引,用固定帶或另一助手將上胸抱住固定。牽引後,術者用雙手中指或輔以示指在腋下提移位之肱骨頭向上外複位。複位後X線攝片檢查完全複位後,用膠布或繃帶作對肩位固定3周。習慣性脫位時,可作修補術。

(2)肘關節脫位 平臥位,助手固定患肢上臂作對抗牽引,術者握其前臂向遠側順上肢軸線方向牽引。複位後上肢石膏托固定於功能位3周。

(3)橈骨頭半脫位 術者一手握患肢肘部,拇指觸及橈骨小頭,另一手輕握其腕部作輕柔的牽引及將其前臂旋前,當肘關節屈曲,同時前臂旋後時即感到橈骨頭清脆聲或彈動而複位。繃帶懸吊前臂適當保護患肢1周。

4)髖關節脫位 ①若已有休克時,應取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並急送醫院進行搶救。②急送醫院在麻醉下進行手法複位。③複位後可用皮膚牽引或髖人字形石膏固定6~8周。④解除外固定後應繼續鍛煉髖部肌力,並逐步增加髖關節活動範圍。

(5)開放性關節脫位的處理 爭取在6~8小時內進行清創術,在徹底清創後,將脫位整復,縫合關節囊,修復軟組織,縫合皮膚,橡皮條引流48小時,外有石膏固定於功能位3~4周,並選用適當抗生素以防感染。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