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粽葉飄香總是情

  提起端午節,在兒時的記憶中只知道這是吃粽子的節日,是一個“粽子節”,至於為什麽要在這一天吃粽子,隻知曉是為紀念2200多年前投江自盡的楚國三閭大夫、文學家、詩人屈原,那時對端午節這個節日所知道的信息量僅此而已,這也是我對這個涉及“吃”的節日最膚淺的認識。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閱讀量的逐漸豐富,才知道端午節不僅僅是紀念屈原和吃粽子這麽簡單,因為在中國遠古時代就已經有了這個節日,最初是古人在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秦滅楚後,屈原在端午節這一天懷抱石頭投汨羅江而自盡,所以後人也在這一天來紀念這位愛國主義詩人。

  古時候人們不但在這一天紀念屈原,而且還會紀念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東漢時期的孝女曹娥以及春秋時期晉國名臣介子推等歷史人物,由此這個節日還衍生出許多別稱,比如: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如今千年風雨轉瞬而過,端午節這個節日已經成為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列的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

  說到端午節的吃,就不得不提及千百年來端午節的標誌性食物“粽子”。粽子,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是由粽葉包裹糯米蒸製而成,最初是古人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而到了晉代粽子才逐漸成為尋常百姓家端午節餐桌上的食物。

  曾經閱讀作家梁實秋先生的散文集《雅舍談吃》,梁實秋在其散文中更是直接把端午節稱之為“粽子節”,在書中的一個章節他這樣寫道,“那沿街賣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棗的,有不加棗的,擺在盤子裡齊整可愛……我參考眾意,覺得今天叫做‘粽子節’比較的親切些。”可見梁實秋筆下的“粽子節”,豈不是與我們在年少時對端午節的最初印象感同身受。

  現代社會的端午節,人們給這個節日融入了更多的情感親情元素,人們在粽葉裡包裹的食材也逐漸豐富起來,除了傳統的糯米粽子,在超市裡還隨處可見水果粽、豆沙粽、棗子粽、香芋粽、肉粽、香菇粽、蓮子棕等等,其種類可謂五花八門。

  如果一個人身在遠方,就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裡裝著親人,肚子卻想著家鄉的美食。記得在部隊服役時,有一次我探家正趕上端午節,戰友胡國剛的母親,因為思念遠在山西服役的兒子,在我將要返回部隊時特意托我給胡國剛帶上幾個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那幾個粽子我從包頭坐火車一直帶到山西運城,因為那時還沒有動車和高鐵,都是綠皮火車而且見站就停,速度比較慢,氣象又炎熱,等到了部隊把粽子交到胡國剛的手裡時,那幾個粽子已經有了異味。我對胡國剛說道:“兄弟,這幾個粽子還是不要吃了,小心吃壞了肚子!”

  胡國剛已經有兩年沒有見到自己的母親了,我知道他捨不得扔掉母親親手為他包的粽子,只見他拿起一個粽子撥開粽葉,兩眼含淚看著粽子,竟然把那粽子一口一口地吃了下去,看到那一幕我的眼睛瞬間濕潤了,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知道我的戰友想媽媽了!

  懷揣艾葉情思,乘著柳枝清涼,有人陪伴的哭泣不叫悲傷,有人分享的快樂叫做幸福,雖然身在他鄉,只要有母親的牽掛那就不叫遠方。

  想著過去端午節的往事,心仿佛也被那粽葉裹到了粽子裡,此刻妻端進書房一盤粽子,書房內立刻彌漫著粽葉和艾蒿的縷縷清香,我知道粽葉飄香總是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