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兩味中藥滋陰潤肺又清火

中藥方劑常見的「二冬」兩字,是天門冬、麥門冬的並稱。這兩種藥材藥效相似,常放在一起使用,為中醫臨床常用的養陰葯對。

天門冬,別名:三百棒,絲冬,老虎尾巴根,天冬草,明天冬,非洲天門冬,滿冬天冬、絲東。天門冬是百合科草本植物天門冬的塊根,古代醫家認為它有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作用。據晉代葛洪的《抱樸子》記載,若將天門冬做成糕餅,服用百日後可使人倍加強壯;服用200天,可強壯筋髓,使人青春常駐。

天門冬,又叫天冬,明天冬。天冬性味甘、苦,性大寒,歸肺、腎經,有清肺降火,滋陰潤燥的作用。天冬甘寒入肺,為潤肺燥,養肺陰常用藥物,主治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咽喉腫痛,便秘。若將它與其他補益葯共用,滋補效果更佳。「欲不畏寒,取天門冬、茯苓為末服之。每日頓服,大寒時汗出,單衣。」可見將天門冬與茯苓等研成粉末後服用有暖身驅寒的效果。

《本草綱目》中還記載了如何用天門冬來美白護膚:「用天門冬十斤,杏仁一斤,搗末,蜜漬。每服方寸匕。」將其曬乾加蜂蜜後做成藥丸,每天用來洗臉,也有護膚美白的效果。

麥門冬又名沿階草、書帶草、麥門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鬚根較粗壯,根的頂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為紡錘狀肉質小塊。和天門冬是「同門兄弟」,也是一種百合科草本植物的塊根。麥門冬有麥須(即麥門)一般的葉子,冬天不會凋零,由此得名。

中醫認為,麥門冬性味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有養陰潤肺,養胃生津,清心除煩,潤腸通便的功效。麥冬甘寒入肺,為潤肺燥、養肺陰的常用藥物。《本草綱目》說麥冬「主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消瘦短氣」。《藥品化義》說麥冬「色白體潤,主潤肺,味甘性涼,主清肺,蓋肺苦氣上逆,潤之輕之,肺氣得保」。藥理研究表明,麥冬有利尿、鎮咳、祛痰、強心及抗菌的作用,對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兔有降血糖作用,並能促使胰島細胞功能恢復。一般潤肺養陰多去心用,滋陰清心多連心用。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麥門冬的確對心臟有益處。它能提高心肌收縮力和耐缺氧能力,常與人蔘、五味子合用為生脈飲,對氣陰兩虛的心腦疾病有不錯的療效。

臨床上,二冬均為甘寒清潤之品,有清肺養陰潤燥之功,兩者常常相須為用,適用於肺陰不足所致的乾咳痰少等。但麥冬功在上、中二焦,不僅潤肺,且能養胃清心,多用於脾胃陰虛,心煩失眠等症。天冬功在上、下二焦,既可潤肺,又能滋腎,多用於肺腎陰虛之證。與元參相配,一清一滋,金水相生,養陰潤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兒陰傷咳嗽,不食,苔花剝者有效。與半夏配,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於肺胃陰傷,氣火上炎,咳吐涎沫咽乾而渴等症

由此可見,天門冬與麥門冬不但名稱相近,功效也有諸多類似之處。因而臨床上才常把兩者合約,達到滋陰潤肺的效果。

推薦兩款由「二冬」分別熬製的粥和「二冬」煮的梨湯朋友不妨一試。

麥門冬粥 麥門冬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麥門冬擇凈,布包,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可潤肺養陰,養胃生津,清心除煩,適用於肺燥咳嗽,口乾口渴,心煩不眠,大便秘結。

天門冬粥 天門冬15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將天門冬擇凈,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可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適用於肺腎陰虛,乾咳少痰,或無痰、或痰中帶血,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等。

陰潤肺,潤膚瘦身二冬雪梨湯:天冬、麥冬各1O克,雪梨1個,冰糖適量。製作方法:雪梨洗凈,去核,切片,夭冬、麥冬洗凈。將雪梨、天冬、麥冬及冰糖放入湯煲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了解健康知識、關注先心病篩查資助、免費唇齶裂手術、貧困地區醫療技術幫扶與中藥材種植,請關注微信:jryyzx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