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伏天,最耗陽氣的這事兒別乾!四招,守住你的身體之基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入伏之後,氣象越來越熱,但不少的朋友在炎熱的氣象裡仍然會覺得手腳冰涼、精神萎靡、氣色差、稍微活動一下就乏累……覺得身體不舒服,卻說不上哪裡出了問題……

可能是體內陽氣減少惹的禍!

陽氣,是你身體裡的太陽

陽氣——生命之動力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

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

陽氣來源有二:

一為先天性的,來自於父親和母親。

二為後天性,主要從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氣轉化而來。

人的正常機體運轉、工作、運動、夫妻生活、情緒波動以及適應氣溫變化等各項活動都是需要消耗陽氣。

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持,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

陽氣虛就會出現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如禦寒能力下降等。《內經·靈樞》:「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意思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會逐漸虧耗。

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

陽氣衰弱會減壽

《黃帝內經》有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之於人,就好比太陽之於自然,自然界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人沒有陽氣就會減壽。

知名老中醫李可認為:「陽氣是生命的根基。」

陽虛,機體陽氣虛衰,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退,機體反應性低下,陽熱不足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果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常見的有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主證為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人到老年以後,無緣無故地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淚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頻等,這些問題都是因為陽氣失去統帥作用所致。

陽氣就好像水龍頭的開關一樣,它的閥門、螺絲逐漸地變松,要把它擰好,方法就是補充陽氣、保護陽氣

這些傷陽的事情你要注意:

房室不節,腎氣虧損;

勞倦過度,耗損正氣,形氣受傷;

七情過極,損傷臟腑,久而不復;

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不能化生精微,氣血虧虛,內不能和調於五臟,外不能灑陳於六腑,漸至表裡俱虛;

起居失常,勞逸失度,損神傷形,耗氣傷血;

外感六淫,遷延失治,表邪入裡,損傷臟腑,久則正氣耗傷,久而不復;

夏天最耗陽氣的五件事

古人認為:「春夏養陽。」這是因為,夏季自然界陽氣最盛,人體的生長、發展也同時到達頂峰,陽氣消耗特別大,因此要著重護陽。此時,人體的陽氣浮於外而虛於內,稍有不注意,還有可能讓暑濕入侵人體。

因此,夏季養陽,一定要避免傷陽。

1

常吃生冷寒涼的東西

喜歡喝涼茶、冷飲,有些人甚至一年四季都服用苦寒清熱的涼茶,不管體質狀況如何,這樣都有損身體臟腑陽氣,造成陽虛。

2

愛吹冷氣機

現在,商場、家裡都有冷氣機,到了夏天,人幾乎一整天都待在冷氣機環境中,陰寒之氣頻頻侵入。如果平時缺乏運動或者根本不運動,出汗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就損傷陽氣。

3

休息不足

養生常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陽氣者,煩勞則張」。所謂「張」,就是往外散,尤其是晚上陽氣應該內收、回歸本位。

如果經常熬夜打牌、唱歌等,或者煩勞過度,陽氣就不能歸位,只能慢慢耗散。

4

缺乏運動

長期缺乏運動,不見陽光,極易造成體內陽氣不足。

5

濫用抗生素

從中醫的性味去分析,抗生素屬於苦寒性質,容易攻伐陽氣,致陽氣不足,體質就變得虛弱了。

自測:你是否丟失了陽氣?

1.你手腳發涼嗎?

2.你感到怕冷,衣服比別人穿得多嗎?

3.你吃涼東西會感覺不舒服嗎?

4.你喜歡吃熱的嗎?

5.你尿量多嗎?尤其是晚上尿多嗎?

如果以上問題有一個回答「是」,就可能是陽虛體質。

四招消暑又養陽

會 喝

國家級名老中醫王麟鵬給大家推薦一款自製小方——清心祛暑飲

【配方】

鮮荷葉6—10克(清心祛暑);金銀花6—8克(清熱解毒、健脾爽口);蓮子心5克;甘草5克。

【功效】

養護陽氣。

【注意】

絕大多數人都可以當涼茶喝,但脾胃比較弱的人慎喝。

會 吃

三伏天,陽氣外躍,固護在體表,胃腸道的功能相對弱一些,在這時候如果飲食無度,就會傷及中焦胃氣。

王麟鵬建議大家常用喝荷葉粥」,這是夏季腹瀉外用方法,對夏季常見的腹瀉很有幫助。

【食材】

荷葉、大米、紅棗。

【做法】

鮮荷葉和大米一起煮粥,再加入適量的紅棗、冰糖即可。

老一點的荷葉先煮水,然後用這水煮粥,加入適量的紅棗、冰糖一起煮即可。

【提醒】

荷葉要用開花之前的荷葉,因為開花之前的荷葉清心、祛暑、養胃的功效是最好的。

會 曬

曬太陽也是補陽氣的方法,但是夏季曬太陽是有學問的,時間不對,或許就成為腦梗、心梗的誘因!

王麟鵬建議大家:在炎熱的夏季不能使勁睡覺,夏天陽氣旺盛,要順應它的規律。

盛夏作息時間最好晚睡早起,中午午睡一會兒,下午四點出去遛彎一小會兒即可。

從補陽和養陽的角度說,曬太陽最合適的位置是督脈,因為督脈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陽氣。督脈不管是曬還是比較高的溫度,對養護陽氣都是有幫助的。

會 揉

夏季有三個固陽要穴

1.補氣:氣海穴

【取穴位置】前部腹部的正中線,肚臍往下1.5寸,即兩橫指的位置。

【按揉方法】平時可以按揉氣海穴或者用筷子、筆等按壓住穴位來迴旋轉刺激穴位,每次3—5分鐘,可以治療氣虛為主的癥狀。

2.振奮陽氣:湧泉穴

【取穴位置】前腳底板左右兩塊肌肉交匯點,明顯凹陷的位置。

【按揉方法】用手揉湧泉穴,每次3—5分鐘。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的第一個穴,腎為生命之本,是陽氣的升發之處,所以湧泉是振奮陽氣的一個要穴。

腳上的穴位是遠端穴位,刺激它對調節人的整體功能有好的功效。

3.生命之根:神闕穴

【取穴位置】肚臍正中。

隔薑灸,對中風以後的小便不利、尿失禁或排出障礙瀦留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您有類似癥狀想做艾灸,一定要顧問專業的醫生,切不可自行艾灸。

上面籠統的介紹了保護陽氣的好方法。有朋友要問要是陽虛了,該怎麼具體調理呢?

陽虛細分辯證與施治

1.心陽暴脫一

證候:汗出肢冷,面色浮紅,脈虛數或浮大無根。

治則:斂汗、潛陽,扶正固脫。

主方:參附龍牡東加味。方葯:炙黨參(或紅參)、附片、炙黃芪、煆龍骨、煆牡蠣、山萸肉、肉桂。

喘急不能臥者加黑錫丹、蛤蚧粉,以益元補腎,攝納腎氣。

若兼見心氣貫脈不勻,脈見結代者重用炙甘草、桂枝、麥冬、苦參等。

2.心陽暴脫二

證候:口腔潰瘍,自汗,畏寒肢冷,肢體倦怠,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治則:益氣健脾,溫中散寒固表。

主方:芪附東加味。

方葯:炙黃芪、熟附片、西洋參、麥冬、五味子、山萸肉。

若見陰傷,證見舌質偏紅,脈細數無力加玉竹、天冬、太子參以養陰生津。若兼見胸部悶窒者,宜加沉香、檀香理氣舒胸。若兼見痰濁阻滯,胸滿悶痛、舌苔膩濁加陳 皮、枳殼、膽星、佛手以理氣化濕,疏暢氣機。若兼見心胸疼痛劇烈者加丹參、藏紅花、鬱金、三七或用冠心蘇台丸1粒等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3.腎陽不足

證候:年老久病及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滑精者,大便溏薄,尿頻而清。

治則:溫補腎陽,填精止遺。

主方:右歸九。

方葯:熟地、菟絲子、當歸、山藥、枸杞、杜仲、山茱萸、鹿角膠、肉桂、熟附子。

陽痿,遺精、滑精,遺尿,不育者,加仙靈脾、金櫻子、陽起石、煆龍牡、海狗腎;崩漏、宮寒不孕者加淫羊藿、黃芪、續斷、炮薑炭、紫河車、龜板。

4.陽虛喘促、水腫

證候: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治則:溫補腎陽,化氣行水。

主方:金匱腎氣丸。

方葯:熟地、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肉桂、熟附子。

水腫而尿少者,加車前子、白茅根、益母草、牛膝。喘促日久,動則加劇,加人蔘、五味子、補骨脂、淫羊藿、胡桃肉。

5.肝陽不足,陰血虧虛

證候:頭暈眼花,耳鳴,目乾畏光,急躁易怒等。

治則:暖肝補虛。

主方:溫陽補肝東加減。

方葯:黃芪、黨參、肉桂、白芍、肉蓯蓉、巴戟天、葫蘆巴、杜仲。

若畏寒肢冷,巔頂陣痛者,加吳茱萸、生薑;若面色慘白,口唇發青,加川芎、人蔘;若婦人經閉,脅肋少腹寒痛,宮寒不孕,帶下清冷,崩漏,加川芎、香附、法半夏。

6.肝腎陽虛

證候:腰酸腿軟,肢體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頻數,舌質淡胖,尺脈沉細;及痰飲喘咳,水腫腳氣,消渴,久泄。

治則:溫補腎氣。主方:腎氣丸加味。

方葯:附片、肉桂、熟地、山藥、山萸肉、澤瀉、茯苓、丹皮、烏葯、沉香、小茴香。

若陽痿囊冷陰濕,下肢不溫者,加鹿茸、菟絲子;肝陽虛,精寒腎冷,滑精無夢者,加五味子、覆盆子、菟絲子、枸杞子。

天下養生網溫馨提示:個體有差異,涉及用藥須遵醫囑。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這麼好的知識,也發給自己關心的人看看,會增進彼此的感情~

放到朋友圈,大家都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天下養生網綜合北京衛視養生堂、百度百科等,由天下養生網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提 示

對話框輸入「關鍵字」可實時檢索查詢對應問題,如遇系統檢索回復不匹配/不準確,請別急!稍後將有專業人員人工為您答疑解惑。

放到朋友圈,大家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

覺得本文有用,點個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