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氣加重,怎樣吃能健脾袪濕

進入端午節氣,新一波雨水即將來襲。龍舟水漲,濕氣加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佘世鋒從中醫的角度分析說,「濕為萬病之邪」,除了濕熱的外部環境,勞逸失度、熬夜貪杯、過用空調等不發的生活習慣,極易致濕邪誘病,其中對脾胃的影響最為突出。所以,這個時節養生防病,重在遠離濕邪,日常飲食調養宜適當多吃些健脾袪濕的食物——

內因外患交織,濕邪極易致病

「導致人體正常的盈虧平衡狀態遭到破壞而發生疾病的因素,不外乎自外而來,或是由內而生兩端。」佘世鋒解釋說,外部的致病因素包括自然界的風、濕、寒、熱等。龍舟節水濕為患,多雨潮熱,濕氣太過,易變為濕邪。而由內而生的濕邪——內濕則與生活方式有著重要的聯繫,對脾胃的影響尤為突出。

「生活方式主要是指飲食與生活習慣。」佘世鋒分析說,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往往導致人們飲食不節,或暴飲暴食,或過食肥甘,或過食快餐食品,或饑飽不定,還好熬夜、嗜酒吸煙,長久損傷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調,運化水濕的功能減退,水液在體內停留,從而產生濕邪。另外,中醫認為肥甘厚膩的食物難消化,易聚濕生痰。而酒有濕熱之性,是至陰而性熱之品,飲酒過多也易體內生濕;而香煙則性燥易傷肺陰,長期抽煙可致肺功能失常,水液代謝失調,也易痰濕內生。

飲食調養袪濕防病

「多雨潮濕的季節,很適宜腸道病菌和黴菌生長,因而極易誘發夏季急性腸道傳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瀉等。」為防止病從口入,佘世鋒提醒,果蔬一定要洗乾淨後再吃;隔夜飯最好不吃;從冰箱中取出的食品,最好放至其溫度回升或加熱後再吃。

這個時節,飲食宜清淡、多樣化,多食營養豐富的果蔬和蛋白質,可適當食用薑、蔥、蒜、醋,既能殺菌防病、健脾開胃。同時,可適當選用一些食物助除濕,如薏仁有助健脾利濕、補肺清熱;絲瓜、木瓜可以通絡去濕;馬齒莧可助去腸胃濕邪;竹葉、荷葉、西瓜翠衣等可助解暑利濕。另外,多吃苦瓜、苦菜、萵筍、芹菜、蓮子、百合等苦味食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或是少量食用辣椒也有助袪除體內濕氣。

想煲湯調理先望舌「辨濕」

「濕氣」有寒濕、濕滯和濕熱之分。佘世鋒提醒,須仔細分辨「濕」的類型,才能有針對性地祛濕。他支招說,「辨濕」的簡單方法是望舌,舌質暗淡、舌苔白而滑膩者多為寒濕;濕滯者舌苔厚白而膩,其中舌質淡紅者為水濕困脾,舌質淡、有齒印者為脾虛濕滯;濕熱病人舌質鮮紅或紅絳、舌苔黃而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