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探訪廣東羅浮山:葛洪文化已在這裡得到傳承

原標題:探訪廣東羅浮山:葛洪文化已在這裡得到傳承

  中新網惠州8月18日電 題:探訪廣東羅浮山:葛洪文化已在這裡得到傳承

  中新網記者 宋秀傑

  8月18日,廣東博羅縣葛洪文化研究會會長劉俊發告??記者,在廣東羅浮山,葛洪文化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其中,具有可開發的葛洪文化,如醫藥與食品飲料等門類,現已惠及海內外民眾。

  提到東晉著名醫學家葛洪,海內外華人首先會想起羅浮山育有的香港「黃大仙」一代道教「師爺」的歷史傳說,但鮮有人知道,葛洪還著有《肘備份急方》《肘後救卒方》《金匱藥方》《玉函方》和《抱樸子》等醫學養生名著。

羅浮山景區青蒿園築有「青蒿治瘧之源」紀念石碑 宋秀傑 攝

羅浮山景區青蒿園築有「青蒿治瘧之源」紀念石碑 宋秀傑 攝

  劉俊發在其撰寫的《羅浮山傳奇》一書中講述了許多有關葛洪的歷史故事。這些都是他通過歷史書籍查證或在民間搜集整理後融匯貫通而成。

  劉俊發說,漢朝時,葛洪祖上從安徽來到山東,後過江東,幫吳王建國而在東吳定居,成為望族,因此籍貫為江蘇丹陽句容(今江蘇鎮江市)。但從23歲開始,葛洪便來到羅浮山潛心修鍊,隱居著述,一直到老去。他撰寫的《抱樸子》一書,倡導見素抱樸的精神,播灑高道大德,探索健康養生之道,造福天下蒼生,為後人留下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和實用價值。

  出於熱愛,20年前劉俊發來到羅浮山並悉心研究葛洪文化與健康養生之道。

  劉俊發說,葛洪留給羅浮山的「財富」很多。但目前開發的產品只有10多種,小到當地民眾吃的早餐,大到醫藥、食品等,如羅浮山百草油的配方就是葛洪流傳在民間用於「祛風解毒、消腫止痛」的良藥,而今已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聞名海內外的「國葯」。

羅浮山百草油 宋秀傑 攝

羅浮山百草油 宋秀傑 攝

  劉俊發說,2015年10月,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憑藉發現青蒿素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重要靈感來源就是葛洪所著的《肘備份急方》。現今,在羅浮山景區內「葛洪煉丹池」旁,一個專門為紀念葛洪的青蒿園就築有「青蒿治瘧之源」的紀念石碑。

  此外,羅浮山還加大了葛洪文化的宣傳力度,改建了葛洪博物館、洞天葯市,供海內外遊客參觀。2013年12月,羅浮山成功創建了國家5A級旅遊景區;近些年,羅浮山還成功舉辦了「中國養生大會」等活動。

  今年4月18日,農曆三月初三,既是葛洪成仙離開羅浮山的日子,也是中華民俗皇帝誕的日子。這一天,劉俊發以葛洪文化研究會的名義,成功舉辦了「祭天祈福,羅浮山朝聖」的「2018羅浮山春祭文化活動」,以紀念葛洪、弘揚葛洪抱樸精神,向社會傳遞大愛。

「羅浮春酒」酒窖 宋秀傑 攝

「羅浮春酒」酒窖 宋秀傑 攝

  今年6月,劉俊發還在羅浮山舉辦「孝道接力」活動,親自登台講述葛洪在羅浮山的孝道歷史故事,吸引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傾聽。

  劉俊發說,目前,中國的中醫藥養生文化已在世界傳播,特別是中國的針灸艾灸醫術被很多國家的民眾所接受。特別是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使世界進一步了解了中國的中醫中藥,也讓葛洪文化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重要品牌。

  劉俊發表示,現在他要辦兩件大事,一是繼續投資與推動葛洪文化的醫藥、養生食品的發展,爭取打造更多的葛洪文化品牌;二是要策劃並籌辦「羅浮山健康論壇」及「羅浮山葛洪文化節」等活動,更好地傳承葛洪文化,爭取把葛洪文化的品牌做大做強。(完)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