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禪讓製的真相到底是什麽?

文丨羅振宇

最近我在得到App的電子書裡面,意外發現了一本小書,看完了腦洞大開。這本書就是王和老師寫的《中國早期國家史話》

本來我對這種話題沒抱什麽希望,只是隨手翻翻。你想,寫中國早期國家歷史的,也就是堯舜禹夏商周那個時代的事,材料非常少,有限的那點故事,說了那麽多年,真的假的,也許永遠也搞不清楚了。這種書還有啥看頭呢?

但是沒想到,看完之後,不僅收獲巨大,而且,對我思考現實問題還有啟發。

今天,我們就說說“禪讓製”這個典型問題。看看這個老生常談,還能談出什麽新意。

所謂“禪讓製”,就是說上古時代,有堯舜這麽兩個帝王,沒有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子弟,而是無私地傳給了著名的賢人。堯傳給了舜,舜傳給了禹。

歷史記載就白紙黑字地擺在那兒。歷代儒家也是言之鑿鑿,說確有其事。

但是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有人不相信。那麽重要的最高政治權力,真有人會白白送給別人?你樂意,你身邊的人樂意嗎?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權力轉移不會這麽簡單輕鬆。

第一個質疑禪讓的是荀子。他說:“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這是瞎說。韓非子說得更直白,哪有什麽禪讓,有的只是“舜逼堯,禹逼舜”而已。之所以讓,那都是被逼的。

最有諷刺性的是曹操的兒子曹丕。曹丕篡奪漢朝政權自己當皇帝,表面上還搞了一個禪讓儀式。演完之後,曹丕忍不住對群臣說:“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恩,我曉得禪讓是怎麽回事了。

你看,一方說有,一方說沒有,就杠在這兒了。反正,那麽久遠的事,我們也不可能指望有一天突然從地下發掘出一套什麽文獻,讓真相大白。

那到底真相如何呢?這件事只能雙方各執一詞,成為永久的懸案嗎?

這就是我讀王和老師寫的《中國早期國家史話》這本書的收獲所在了。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得知真相,但是我們對真相的理解,確實是可以不止步於此,有可能再往前推進一步的。

此話怎講?這就牽涉到我們研究歷史的方法了。

我們中國歷史學家擁有的一種獨特的研究方法,叫“二重證據法”。簡單說,就是把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物做對照研究。這種方法是王國維先生第一次系統提出來的。比如,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了一場戰爭,可信不可信?先存疑。如果在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也發現有記載。地上文獻,地下文物一對照,那就可以確證無疑了。這叫“二重證據法”。

但是近些年,有歷史學家提出所謂“三重證據法”。這多出來的一重是哪一重呢?是文化人類學的證據。什麽意思?

簡單說,就是不管是書裡寫的,還是出土文物上有的,都拿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再去衡量一遍。如果符合,就可以信。如果不符合普遍的人情事理,那就要另作解釋。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嘛。

有了這第三重的證據,作為思考輔助線,我們再來看“禪讓製”這件事,就能得出不同的猜想了。

禪讓製有很多方面不符合人情事理:

比如,第一,時間問題。

史記《五帝本紀》中說,堯46歲上台,在位一共98年,也就是活了140多歲。舜在堯之前“攝政”28年,堯死以後親政多年,晚年讓位給禹以後又多活了17年,粗算一下也差不多活了110年。而且,包括堯舜在內的三皇五帝,壽命都出奇的長。

我們都知道這不符合人類的生理常識。後世皇帝執政時間最長的是清朝的康熙,在位一共61年。絕大多數皇帝連這一半的執政時間都到不了。那是上古,衛生、營養等各方面條件都不行,居然有人能執政近百年,個人壽命超過百歲,還連續多個。這完全不可信。你答應,科學都不答應。堯舜那時代的人,能活到三四十歲,就不容易了。

你看,這不符合人情事理吧?

我們再來看第二件事情:出身問題。

還是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舜家裡幾代都是窮人,他本人種過地,打過魚,做過陶器,各種苦活累活沒少乾,在家裡還很受氣,總之歷經磨難,終於被堯發現。堯看他品德高尚,就立為接班人。

這就更不靠譜了。

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是什麽?是越往古代,身份就越固化,血緣出身就越決定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就拿咱們中國來說,直到唐宋之後,也就是科舉製成熟之後,普通的平民才徹底打通了上升通道。之前,基本上都是是世家大族、世襲貴族壟斷官職。再往前,西周時候,貴族和平民之間,那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世界各國的考古都證明,遠古時代,基本都是神權政權合二為一,最高領導人都是半神半人的形象。

那在中國的遠古時期,怎麽會突然冒出這麽個時代。普通平民,僅僅憑借自己道德高尚就能成為統治者的時代呢?

你看,時間問題和出身問題,這兩項文化人類學的證據,讓我們用簡單的人情事理的常識,就可以推斷:禪讓製不靠譜。

那這是司馬遷胡說嗎?也不會。司馬遷寫《史記》,在細節上有想象附會的成分,但是在總體上,他還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他把堯舜執政的時間說得那麽有零有整,一定有所依據。這也是人情事理的常識。

兩個人情事理的常識衝突了。那怎麽解釋呢?還是要求助於人情事理的常識,它能幫我們形成全新的猜想。

這個猜想就是,堯舜其實都不是個人,而是一個部落的代名詞,“人格化”。這個猜想如果成立,剩下的疑點就全部解釋得通了。

首先看時間問題,那個時代,不可能有大範圍的統一國家,都是部落聯盟。一個部落強盛個一百多年,所有部落都認可它的領導地位,等它衰落之後,和平地把政權讓給另外一個強盛起來的部落,這完全可能。這比一個人活一百多歲靠譜多了。所以,時間就對上了。

其次,這也就能解釋舜的“低微”出身了。那不是舜個人的地位低微,而是舜這個形象代表的那個部落,原來實力較弱,在聯盟中的地位很低,後來堯代表的那個領導部落逐漸衰落,舜代表的地位低的部落,實力逐漸增強,成了聯盟新領導。這是和平的政權交接。這是不是比一個平民在那個時代當統治者靠譜多了。你看,出身問題也對上了。

再來,古代傳說,把一個群體投射到一個個人身上,這是很慣常的做法。就像我們今天把美國稱為山姆大叔,把英國稱為約翰牛一樣。因為人格化形象,比較容易在口語化傳播中流傳下來。你看,這也符合事理人情。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假設我們這個時代沒有文字,只是靠口語傳播歷史。那也許過了很多年之後,就會有人傳說上古時代,一個叫約翰牛的人,他很賢德,把王位傳給了一個叫山姆大叔的人。

你看,這麽解釋禪讓製,是不是很有說服力?禪讓製也許既不是事實,也不是編造,它只是在說,在上古時代,中國人的政治智慧就已經很發達,就已經找到部落和部落之間、群體和群體之間,權力交接的和平方式。禪讓製的真相,也許僅此而已

當然,這並不是什麽結論,這只是一種更符合人情事理的猜想而已。

從中,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發是:如果有一件事,有激烈的爭論,兩邊都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先別忙著否定,也別急著站隊,也別一頭隻扎到證據堆裡找什麽鐵證如山。可以試著回到人情事理的角度,如果能劃出一道新的輔助線,也許最終你會發現,壓根就不存在什麽衝突矛盾,一切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如果得不到解釋,只是我們沒找到那個人情事理而已。

好,這個話題,就先聊到這裡。順便再推薦一下王和老師的書,《中國早期國家史話》,得到App裡有電子版,在方法論上很有啟發的一本好書。

(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侵權即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