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近九成房企銷售額創新高,但這幾家卻沒完成任務

記者|牛牧江曲

歲末年初,又到了房企們“交卷”的時刻。過去一年儘管受到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控的持續影響,制定了銷售目標的房企中有近九成完成了任務,但卻不包括華夏幸福、泰禾等房企。

根據克而瑞發布的榜單顯示,2018年房地產行業整體規模增速放緩,但規模房企全年累計銷售增速仍保持較高水準,前100名房企全年銷售增長35%。其中,碧桂園依舊以7286.9億元的成績排名銷售流量榜榜首,而恆大則以5241億元的成績位列銷售權益榜第一位。

各個梯隊的房企門檻和集中度也進一步提升。前三名的銷售額均超5000億元,分別為碧桂園7286.9億元、萬科6069.2億元、恆大5511億元。TOP10房企門檻已過超2000億元,千億房企數量則達到30家,TOP50門檻近550億元。這顯示出在市場持續降溫、融資管道收緊、拿地門檻提高的眾多影響下,房企“強者恆強”的局面持續顯現。

儘管排名靠前的房企規模相較於行業整體水準有了近一步提升,但並不是所有房企都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幾個“小目標”。

排名前20的房企中,目標完成度最低的是泰禾,僅完成年度目標的65.2%。

去年年底,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多次在公開場合稱,泰禾的目標是2018年銷售額翻番至2000億元,負債率降至75%以下。這番豪言壯語引發了泰禾的股價暴漲,也旋即引來了深交所的問詢,要求泰禾對黃其森提及的財務數據等作出相應的資訊披露。

為了這一目標,泰禾在2017年大舉並購擴張,合計投入552.4億元獲取了包括不少旅遊地產在內的36個項目、792.8萬平方米土地。2018年上半年,泰禾再斥資52億元拿下8塊土地,新增土地面積157.02萬平米。

在快速擴張帶來的高負債和2000億目標壓力下,泰禾在2018年一邊拓展融資管道迫切找錢,一邊實行高周轉策略加速回款。但受巨集觀調控及地方政策影響,及海南項目未能落地、廣深區域項目推進緩慢、深圳尖崗山“地王”項目遲遲未能入市,讓這個目標顯得越來越渺茫。

過去的一年裡,除了裁員風波外,泰禾還經歷了連續的人事動蕩,包括財務總監、多位副總裁等在內的高管相繼離職。

克而瑞的排名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泰禾的2000億目標僅完成了1303.4億元,位列第20名。

另一家與泰禾的境況頗為相似、且未完成年度目標的房企是華夏幸福。

2018年初,華夏幸福喊出2100億元的目標,這個數字較其2017年實際完成的1522億元銷售額提高38%。最終,華夏幸福2108年完成銷售額1680億元,完成目標80%。

在這場房地產市場的嚴厲調控下,過去曾是華夏幸福增長動力的環京區域市場下行嚴重,成為拖累其完成銷售目標的重要原因。華夏幸福試圖以異地複製的模式進軍包括杭州、南京在內的其他都市圈。

在幾近冰封的環京市場,為了盤活項目、優化現金流,華夏幸福選擇出讓5家項目公司部分股權的方式引入萬科,共同開發環京的10宗土地項目,交易價款約為32.34億元。

華夏幸福去年也經歷了股份結構和人事變動,7月份,華夏幸福宣布公司控股股東華夏控股以137.7億元向平安資管轉讓19.7%的股份,平安成為華夏幸福的第二大股東,並在9月向華夏幸福派駐兩名董事。

與上述兩家規模已跨入千億陣營的房企不同,近年來規模已逐漸掉隊的當代置業也未能完成本就不多的銷售目標。

2018年初,當代置業總裁張鵬表示將用三年時間突破500已規模,2018年的銷售目標為320億元,但最終完成316.5億元。

為了獲得規模突破,當代置業在過去的一年裡加快了拿地速度。9月份,當代置業在一周內連續收購天津、蘇州兩幅地塊的部分權益。10月份,當代置業又斥資2.2億加元(大約人民幣11.27億元)收購一幅位於加拿大的地塊。

對於一家規模本就不大的房企而言,海內外連續拿地需要的資金就極為重要。為此,當代置業於2018年12月20日發行2020年到期的1.5億美元(大約人民幣10.27億元)的綠色優先票據。

房企發債融資本無可厚非,但當代置業此次發行的利息鋼彈15.5%,直接表明了當代置業對資金的渴望程度。現在留給當代置業突破500億規模的時間只剩兩年了。

此外,界面新聞梳理發現,未完成年度銷售目標的房企還包括綠地、首開、首創、雅居樂、濱江等房企。但上述房企的目標完成度均在80%以上,隻完成了65.2%的泰禾可能是墊底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