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再見2018 房企巨集偉目標難抵現實殘酷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謝敏敏對於開發商來說,2018年是一場賽跑。龍頭企業加速奔跑,中型房企拚命狂追。克而瑞數據顯示,TOP10房企門檻超2000億元,千億房企數量達到30家,與2017年相比,2018年有13家房企新晉千億俱樂部。

2018年房地產行業分化進一步加劇,強者恆強,碧桂園、萬科、恆大坐穩前三甲位置,碧桂園銷售額更是創紀錄的達到7286.9億元。與此同時,一些中小房企或者地方企業則主動或被動推出地產行業。

更為焦灼的無疑是中型房企。經濟觀察報統計發現,截止2018年底,無論是因為錯誤判斷市場形勢、設定銷售目標太高,還是中途主動下調銷售目標,總之,沒有完成年初預定銷售目標的房企並不在少數。

億翰智庫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張化東表示,2018年下半年,國內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較大調整和波動,對一些商辦類項目和總價高、大戶型項目影響較大,自然也會影響到部分房企的銷售業績。

201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政策調控效果開始顯現,市場預期下滑、行業增速明顯放緩。特別是四季度,雖然房企加大項目入市步伐和供應力度,但市場銷售表現普遍不及預期。克而瑞數據顯示,12月份,百強房企單月銷售額雖然創新高,但增速從7月60%大幅回落至21%左右。

喊停千億

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千億銷售額是個分水嶺。2018年初,包括祥生、融信、金科、正榮、首開等多家開發商喊出千億目標。雖然有13家房企成功新晉千億俱樂部,但門檻面前也從不乏失敗者。

濱江集團(002244.SZ)便是其中之一。2018年初濱江集團制定衝刺千億的目標,將2018年定義為濱江集團起飛年:放大杠杆,將油門踩到底。2019年,濱江集團進入騰飛階段,2020年實現平飛。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近期,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表示,2018年7月份,隨著形勢變化,市場變動較為明顯,濱江的戰略隨即作出調整,將全面銷售目標從千億下調至850億元。

濱江集體也是少數公開喊停千億目標的房企之一。將三年戰略壓縮至一年,即上半年起飛,三季度騰飛,四季度平飛。同時將設定回籠資金與拿地資金比例由1:2調整為前三季度的1:1和第四季度的1:0.7。

戚金興表示,之所以按下刹車,是因為在“規模”和“安全”之間,濱江選擇了後者。“十月份市場冷卻很快,特別是杭州以外的市場,今年不做千億,可以明年做,但是項目安全與否,對所在地區甚至城市都有可能造成影響。”

戰略調整的同時,濱江集團也對項目布局進行調整。對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庫存高和人口淨流出城市,投資上隻減不增;增加對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寧波、武漢、成都等城市關注度。同時,對於項目布局較多的城市加速去化變現。比如在杭州,2018年濱江集團加大去化力度。

戚金興還透露,由於局勢不明朗,2019年濱江集團回籠資金和拿地資金比例繼續設定在1:0.7之內:“2019年市場如果沒發生太大變化,我們可以完成2018年留下的遺憾——銷售額達到千億。”

2018年,陽光城、中南、富力、正榮、金科、中梁、金茂、融信等13家房企進入千億房企行列。克而瑞研究中心預計,千億房企數量在2018年達到30家之後,未來規模擴容將會放緩,短期內將維持在30-35家左右。

目標過高

由於年初設定目標較高,隨著房地產市場形勢出現趨勢性變化,沒有完成2018年設定銷售目標的房企並不在少數。

如果說濱江集團是因為完成目標無望而主動踩下“刹車”,那麽同樣沒有完成2018年銷售目標的泰禾集團(000732.SZ),是距離目標較遠的一家房企。

2017年底,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公開表示,彼時泰禾集團貨值有四千億元左右,2018年目標是衝刺2000億元。這意味與2017年相比,2018年泰禾集團銷售額需要翻翻才能實現目標,這一言論不僅引發輿論爭議,也引來監管部門問詢。。

一直以來,泰禾集團很少公布其銷售額,即便是年報中也是引用第三方機構數據。根據克爾瑞等研究機構公布數據,2018年泰禾集團銷售額為1300億元,距離2000億元目標相距甚遠。

實際上,由於棚改貨幣化退出等方面影響,一些深耕三四線城市的房企業績也未達預期。溫州房企華鴻嘉信2018年提出保500億元爭600億元目標,2020年實現千億、進入行業top30。但其在多家研究機構榜單上公布額銷售額均沒有完成目標。

根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2018年未完成銷售目標的房企中,既有一線房企,包括華夏幸福銷售目標2000億元,公布銷售額為1680億元;雅居樂目標1100億元,實際銷售額為1025億元。

也有大量中型房企,如首開集團目標1000億元,公布銷售額在960-990億元之間;首創置業銷售目標為800億元,實際銷售額為702億元;綠城中國銷售目標為1600億元,銷售額為1563億元;朗詩綠色目標460億元,最終銷售額為381億元。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一些房地產企業,對外公布的銷售目標往往較為保守,通常在內部會設定一個更高的銷售目標。2018年不少房企雖然超額完成了對外目標,但並沒有完成內部目標,例如一家top20黑馬房企最終銷售額與內部銷售目標相差150億元。

綠地控股2018年銷售目標是4000億元,實際銷售額是3800多億元。綠地控股一位不願具名高管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綠地不過於追求規模,更注重全年業績和利潤目標,“業績報表最後是看權益的,我們權益榜排第四,在保利和融創之前。”

朗詩綠色集團董事長田明也曾表示,朗詩不是太看重銷售額指標的增長,會根據形勢變化而制定初步銷售額計劃。“如果市場不好,我們發展速度會更快一些。如果市場依然紅火,我們發展速度可能會慢一些。”

一位要求匿名的上市房企中層人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2019年房地產市場走勢未定,不少房企都選擇藏起部分業績,留到2019年第一季度:“硬衝規模和目標也是可以衝的,但是沒必要犧牲利潤。銷售額還是務實一點比較好,要尊重市場的變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