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亞迪:丟市場份額因"太高端" 業績差回款慢全賴補貼

  新浪財經訊 昨日晚間,比亞迪披露了公司《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2017年年報問詢函回復的公告》。深交所在問詢函中,從財務、業務和其他事項等幾方面對比亞迪的2017年報提出了十一點問詢,具體包括現金流、銷量較行業異常波動、一季度業績、應收和預付账款、子公司的業績、磷酸鐵鋰和三元產品結構合理性、回款和壞账計提、無形資產攤銷以及回購和擔保等。

  其實,其中涉及財務和業務的多條疑問,新浪財經3月28日在《銳見財報:比亞迪 1/3利潤來自補貼 一季度利潤暴跌9成》一文中大多都提到過。面對交易所和市場投資者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比亞迪在《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中一一給出了詳細解釋。

  新浪財經將梳理並解讀該回復公告中的部分關鍵資訊,從而讓投資者對比亞迪近期變化和變化的原因能有進一步的了解。

  焦點一:一季度業績暴跌因補貼降費用增 期待政策調整

  針對普遍關心的一季度業績同比暴跌75%-92%的原因,比亞迪解釋稱主要是受汽車業務的銷售毛利下降和期間費用上升兩方面的影響。

  回復函中,比亞迪表示,雖然新能源車銷量大幅增長,但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影響,新能源汽車業務毛利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同時,期間費用則上升明顯,一是受美金匯率大幅下跌等影響,財務費用較同期大幅增長,且匯兌損失顯著增加;二是人員薪酬、折舊費用增加等原因,管理費用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回復函提到,由於新補貼政策對“高續航裡程、高能量密度、低能量消耗值的純電動乘用車補貼將大幅提升”的特點,公司“已加快產品產型,積極進行符合補貼技術門檻要求的產品規劃和開發,尤其是在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以及整車能耗要求方面著力進行提高和優化,以滿足更高補貼倍數的技術要求”,並用大段篇幅闡述和表明對未來退補後,業績受補貼退坡影響很小的強烈信心。

  從公司的回復中似乎可以感受到,與行業內絕大多數企業不同,比亞迪對補貼退坡和調整的新政策,好像反而更加期待。

  焦點二:審批難標準變致補貼回款慢 應收款壞账計提仍存疑慮

  應收账款相對於營業收入的異常劇增,比亞迪在回復函中闡述了兩點原因,一是由於審批流程長、環節多以及新補貼清算要求的改變,導致新能源補貼資金回籠緩慢;二是針對新能源客車“初始購買成本高、後期使用成本低”的特點,為緩解客戶購買壓力,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給予客戶相對寬鬆的銷售账期的策略。

  對於第一條理由無可厚非,是行業客觀現狀,但第二條所謂的“市場策略”,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成公司面對慘烈的市場競爭形勢,想不出其他更好辦法,不得已采取的一種權宜之計。

  由應收账款大量增加帶來的壞账風險,公司也作了解釋。

  回復函稱,公司目前按“單項金額重大並單獨計提、單項金額不重大但單獨計提及按信用風險特徵組合計提”等三類標準確認應收账款是否計提壞账準備,通過了解各應收账款對應行業指數、客戶財務能力、以往付款歷史、是否存在糾紛及其他相關資訊等進行單項測試,並對於存在客觀證據表明預計未來現金流量低於账面價值的差額部分計提壞账準備。

  看起來,比亞迪對應收账款的數量和品質都心中有數,並有一套會計處理系統,對壞账的計提似乎胸有成竹。然而,這些都是定性式的表述。從公司對應收账款不同账齡的具體壞账計提數據來看,相比同行,比亞迪似乎並沒有更加審慎和嚴格的計提比例。

  焦點三:丟市場份額因“太高端” 三元電池競爭力仍堪憂

  深交所還要求說明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增速較同行業增速放緩的原因,而新浪財經之前在年報分析文章中也提到了類似的問題,就是增速比同行慢,正在快速丟失市場份額怎麽辦?

  針對這一質疑,比亞迪解釋稱,“主要因為公司車型集中在A級、B級等中高端產品領域,而在微型車(A0級、A00級)市場暫無車型布局,而新能源汽車行業2017年主要增長動力來源於微型車部分”,另外,“2017年A級車行業銷量同比增長56.0%,比亞迪A級車同比增長74.7%,增速大幅高於行業增長,而2017年B級車行業銷量同比下滑41.2%,比亞迪B級車同比下滑45.6%,與行業變動基本一致”。

  也就是說,比亞迪產品集中於中高端,單從中高端產品銷量看,比亞迪是優於市場(A級車)或與市場持平的(B級車),但由於2017年補貼政策的原因,市場的銷售主力是中低端產品,而中低端比亞迪基本沒有相應產品線,因此丟了市場份額。

  但這種說法似乎不太經得起推敲。首先高端、低端並沒有好壞優劣之分,而是針對不同客戶群制定的不同市場定位,作為“代步車”使用,是之前國內電動車市場的基本需求,在如此龐大的需求端沒有產品線布局,放棄這塊市場,難免讓人對公司的管理和戰略方向的把控能力產生懷疑。

  另外,關於深交所對公司磷酸鐵鋰和三元等電池產品結構合理性的問題,之前新浪財經同樣有過質疑,那就是三元電池日益普及的情況下,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的比亞迪如何應對。

  回復函中,比亞迪從產能、產量、能量密度的角度,闡述了兩種電池現有的產品布局和技術進展,表明公司與市場普遍認為的所謂“鐵鋰強、三元弱”的格局並不相同。

  然而,業內人士都清楚,在動力電池產量、特別是產能數據上,水分有多少。另外,三元電池作為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的趨勢性產品,其關鍵技術參數有十幾項之多,能量密度只是其中之一,並不能代表電池的性能。

  新浪財經通過動力鋰電池業內相關人士處了解到,寧德時代在上市募資後,大概率利用其現有技術和資金優勢,進一步拉開同其他企業的差距,而從回復中,我們似乎沒能看到比亞迪感受到日益逼近的危機感。

  (公司觀察 文/丁昊)

責任編輯:丁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