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不完」的治療誤區,痛風康復之路由你選擇

人類尿酸生成的速度主要決定於細胞內PRPP的濃度,而PRPP合成酶、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 磷酸核糖焦磷酸醯胺轉移酶 及黃嘌呤氧化酶為其中重要的酶,而磷酸核糖焦磷酸醯胺轉移酶為限速反應酶。

研究發現,正常人體內尿酸池的尿酸,平均為1200mg,每天產生750mg,約2/3經腎臟清除,1/3由腸道排出體外。尿酸大部分是以遊離尿酸鈉鹽形式由腎臟排出的,少部分尿酸可被破壞,主要是分泌人腸道的尿酸被細菌分解為尿囊素 和二氧化碳。在痛風患者並未發現尿酸分解減低,實際上,在高尿酸血症時,特別是發生腎功能衰竭後,進入腸腔分解的尿酸只會增加,成為重要的二線防禦。因此,嘌呤合成代謝增高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是痛風患者血清尿酸值增高的重要機制。

進食嘌呤飲食5天后,發現90%痛風患者屬於尿酸排除不良型,但其腎功能仍正常,主要是腎臟排除尿酸的閥值較正常人高。病人的血尿酸值超過正常人1~2mg/dl才開始有相當的尿酸排泄。該缺陷在尿酸量正常者中尤為明顯。腎臟排泄尿酸有賴於腎小球濾過、近端腎小管再吸收(98%~100%)、分泌(50%)和分泌後再吸收(40%~44%),Henle上升支及集合管,也可回吸收少量尿酸,最終排泄量佔濾過的6%~12%。 藥物引發的高尿酸血症如利尿劑、小劑量阿司匹林、抗結核藥物或器官移植後的抗排斥葯,環孢素A均和分泌作用的抑製有關。病人多飲水,保持尿量及鹼化尿液pH值,對降低尿酸防止腎結石形成及尿酸鈉腎病有重要意義。

1、不了解高尿酸血症,不重視降尿酸

如間歇期不在間歇期應該將尿酸降到理想值,否則長期的持續的高尿酸環境,會使更多的尿酸鹽沉積,沉積在不同的部位就會發生不同的疾病,尿酸鹽結晶沉積在冠狀動脈則會發生心腦血管病變;尿酸鹽結晶沉澱在腎臟內,會造成痛風性腎病,嚴重的話會發展成尿毒症。

2、尿酸降到參考值 血尿酸 >400μmol/L的時候只是減緩了發病的進度,並不能扭轉病情。 尿酸理想目標值1:血尿酸 <360μmol/L能有效防止痛風的發生及複發; 尿酸理想目標值2:血尿酸 <300μmol/L可以減少和消失痛風石,可預防關節破壞及腎損害。

3、拒絕不良反應,拒絕用藥 許多病友認為藥物副作用大,不願長期接受藥物治療。任何一種藥物都有副作用,只要應用適當,不良反應還是很小的,長期不接受藥物治療的高血尿酸對身體危害更大。

4、什麼時候發作,什麼時候治療 在痛風發作期,患者由於出現了難以忍受的關節疼痛,往往會去醫院就診,而一旦關節疼痛好轉之後,患者就自認為病已經「好」了,不需要再看醫生,也不需要再治療。痛風發作期主要是消炎止痛治療,只能緩解癥狀。

5、在痛風發作期把尿酸降至正常 降尿酸藥物不僅沒有抗炎止痛作用,而且還會使血尿酸下降過快,促使沉積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不溶性尿酸鹽結晶脫落下來,形成不溶性結晶而加重炎症反應。

6、發作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對尿酸的代謝是不起作用的。癥狀的緩解很可能是由於痛風的初期癥狀自動「痊癒」的特點造成的。

7、短期治療 痛風患者降尿酸治療的依從性是慢性疾病中最差的,大部分患者不能堅持治療。如間歇期不將血尿酸濃度控制在理想目標值,隨著時間的發展,痛風發作會愈加頻繁,且持續時間更長,癥狀會更重。

黃酮

1. 抗氧化,抑製嘌呤代謝酶活力,減少尿酸生成。

2. 穩定腎蛋白小管,減輕腎臟細胞壓力,促進尿酸代謝。

3. 抗炎、消腫、鎮痛。

葵花鹼小分子肽

1. 人體直接吸收,快速進入全身血液循環,特異性結合血液中遊離的尿酸,經人體代謝排出體外;

調控嘌呤的生成與代謝,抑製尿酸在人體蓄積。

2. 調控腎轉運尿酸蛋白活力,抗腎間質細胞纖維化,保護腎臟,促進尿酸排泄。

3. 消炎、止痛。

作用機理:

1. 源頭降尿酸

黃酮、葵花鹼小分子肽特異性結合血液中遊離尿酸,多途徑調控嘌呤合成與代謝,有效降低體內尿酸含量。

2. 護腎排尿酸

黃酮具有減輕腎臟壓力,穩定腎小管的作用;葵花鹼小分子肽具有抗腎間質細胞纖維化,調控腎運轉尿酸蛋白活力的作用;兩者均具有保護腎臟,加速尿酸排泄作用。

3. 科學溶結晶

遊離尿酸反覆排除體外,血尿酸濃度降低,促使溶解、剝離沉積在人體關節、組織上的尿酸鹽結晶體,使尿酸鹽晶體變小直至消失。

4. 抗炎消腫止痛

葵花鹼小分子肽、黃酮、均具有抗炎消腫作用。

5. 調節身體酸鹼平衡

體內沉積的尿酸鹽結晶被逐步溶解,血尿酸水準趨於最佳狀態,嘌呤代謝恢復生理性正常。

痛風真的太可怕了!!!讓痛風 高尿酸遠離我們健康的身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