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0後海歸棄博士學位駐村扶貧,兩年做出湘西“老乾媽”

2016年的一天,陶品儒在磨老村走訪進行扶貧工作的摸底時,被石桂香阿姨家鍋裡的香味給迷住了,她正在炒製一道叫苞谷酸炒臘肉的本地菜,只見她從壇子裡取一大杓苞谷酸,滋啦滋啦,一股濃鬱的香味竄出來。苗家人喜歡做苞谷酸炒臘肉,幾十年傳承下來的習慣已刻入骨髓,苞谷酸這種調味品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家的味道。這種味道讓常年在異國求學的陶品儒萌發了賣苞谷酸幫村民脫貧致富的想法。

陶品儒17歲出國,先後輾轉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求學,2016年,從澳洲國立大學環境學專業畢業後,他沒有選擇升學讀法律博士,而是成為公益組織黑土麥田駐村扶貧的青年隊員。磨老村是一個苗族村落,位於湖南省花垣縣,村裡97%的人口都是苗族,共有128戶,556個人口,貧困戶有43戶,179人,月收入不足二百七十塊錢。

陶品儒剛到磨老村組織貧困戶開會,去討論村子未來的發展。他和小夥伴還沒來得及介紹,有一位老大爺就站起來說:“你們直接把錢給我”,當陶品儒介紹自己的工作並不是來送錢的時候,老大爺就穿上衣服,面紅耳赤地說:“那你叫我來幹嘛?我們開啥會嘛!”轉身便離開了屋子。磨老村人均兩至三分地的現實,曾一度讓陶品儒陷入了被動。

陶品儒在外漂泊的五年,收過廢品,送過報紙,賣過披薩,做過廣告銷售員,經常讓他想起故鄉。一次意外與苞谷酸相遇,結合自己多年的異國經歷,讓陶品儒想把這種苗家人的家鄉味道做一次脫貧產業的嘗試。苞谷酸是苗家人的餐桌上的調味品,由玉米面、紅辣椒醃製,裝壇自然發酵,酸辣爽口如“老乾媽”,在湘西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因為發酵需要陰暗潮濕的環境,所以村民往往將它存儲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村裡的人從來沒想過,也不相信它能掙錢,更不敢去想它能變出什麽花來,我們的想法當時讓村民有些驚訝。”陶品儒想法一出,便立即行動。

2016年9月,陶品儒去挨家挨戶去敲門,收集了幾十斤包谷酸,想蹭十一黃金周的熱度,在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鎮支了個攤,架起一口小鍋,當場炒製生苞谷酸,僅僅一個上午,三十斤的苞谷酸就售罄了,而且賣到了十元一斤。陶品儒把掙到的錢送到阿姨手裡,村裡的阿姨們都很驚訝,其他阿姨聞訊都背著一籮筐苞谷酸來村部找陶品儒,希望也能賣出去。

第一次嘗試成功,2016年11月陶品儒趁熱打鐵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與13戶當地的阿姨組成團隊,像模像樣地做起包裝,還墊錢從外面搬回來了真空包裝機,做了包裝盒,買了真空袋,第一次把苞谷酸從土特產裝進了盒裡。陶品儒還向花垣縣扶貧工作隊和財政部門申請了二十一萬元,建起了苞谷酸廠房。

但人工手作產量有限,與代加工廠合作需要十萬的入門費,大多數人都勸陶品儒換個產業。陶品儒和小夥伴找了很多家工廠,大多都直接拒絕與他們合作,終於,一家代工廠答應讓他們,而陶品儒要開七個半小時的車穿越整個湖南,將原材料到永州進行生產。

他們在代加工廠生產了苞谷酸,並趕在2017年購物節兩天賣了一千瓶,後來生產的七千瓶,全部賣出去,年終分紅時,村民們笑得合不攏嘴。算下來光那一次,每位阿姨們可以增收一千多塊錢。

為了讓產業扶貧在磨老村更長久,陶品儒請教專家,反覆試驗將苞谷酸加以改良,做成更合大眾口味的產品,他們對產品優化的同時,進行品牌設計和產品宣傳,做出一款滿足市場的、回味悠長的湖南“老乾媽”。陶品儒邀請村民拍攝短影片,為自己的產品代言,他希望磨老村的村民能夠通過苞谷酸脫貧致富。

消費即是幫扶,購買也為公益。掃描二維碼,把陶品儒的逮醬帶回家,就可以嘗到湘西味道。

【關於黑土麥田】

黑土麥田((Serve For China))是民政部主管的社會組織下屬社會創新項目,每年選拔、培訓並資助一批優秀中國青年到貧困地區發展鄉村產業、改善鄉親生計、助力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陶品儒是黑土麥田2016屆駐村青年隊員,在接受了黑土麥田提供的關於政策、資金、農業技術、創業等全方位的任前培訓後,黑土麥田資助其在湖南省湘西洲花垣縣磨老村提供鄉村創新創業服務,同時在項目發展過程中黑土麥田一直幫助對接資金、資源、宣傳等,相伴助力項目的迭代成長。

《特產中國》是騰訊企鵝號、騰訊圖片、京東眾籌聯合發起的公益助農項目,每個項目都經過多層審核,確保真實可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