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9.5分的英版《都挺好》讓人笑著流淚

作者|梓桐

年初,一部由正午陽光出品的電視劇《都挺好》,生動地把“中國式”家庭背後的滿目瘡痍給揭露出來,該劇照應了當下的現實生活,引發了社會的強烈共鳴。遺憾的是,在《都挺好》之後,市場上一時再難有現象級的現實主義題材劇出現。

“劇荒”是很多網友最深刻的感受。

慶幸的是,小編發現了一部神劇:《倫敦生活》第二季。相比《都挺好》,《倫敦生活》第二季表現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魅力,自開播以來,就憑9.5分的高分獲得豆瓣一周全球口碑劇集榜單的第三名。一季六集,單集不超過半個小時的《倫敦生活》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在此,我們窺探一二。

高級的“喪”劇

在小編眼中,《倫敦生活》跟《都挺好》一樣,在劇情上都有著某種異曲同工的相似,“喪”是它們的共通點。在《倫敦生活》第二季的開頭,女主Fleabag身處在一場拘謹又不自在的晚宴當中。女主周遭充斥的是:令人討厭的假笑繼母、猥瑣肮脹的禿頭姐夫、怯懦無能的父親、給人希望卻總是讓人失望的親生姐姐。女主經常能做的就是轉向鏡頭,對著那些不存在的觀眾邪魅又無奈地一笑。

在這場如鬧劇的家庭聚餐上,女主為了幫流產的姐姐打掩護,於是給眾人講自己流產了。這時混蛋姐夫開始出言不遜,因為他和姐姐克萊爾一直沒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女主一拳打向姐夫的鼻子,在她要打第二拳的時候姐夫向上擋了一下,拳頭便打向了她自己,鼻血直流。

年輕的神父看出了她一身糟糕,也許是出於一個男人的憐憫,也許是出於一種似曾相識的相惜,神父堅持要送她去醫院,可女主堅持不肯,所以神父給了她自己的名片,告訴她無論什麽時候都可以去找他。而在這次家庭聚餐的間隙,女主出去抽煙,父親也跟了上來,父親拍拍她的肩膀,不時說幾句安慰的話,還拿出了一個信封給女主,說是自己的一點心意!可當女主打開信封後,裡面居然是一張高級心理谘詢課程的發票,原來父親想讓她去做一下心理課程治療,真是讓人大跌眼鏡,女主無奈又苦澀地對父親一笑,卻又表現的那麽習以為常。

可以看出,《倫敦生活》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的風格,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喪”劇,對比《都挺好》,女主Fleabag是升級版的“蘇明玉”,充滿現實的暗黑感是《倫敦生活》呈現出的鮮明特色。《倫敦生活》充滿“喪”感的鏡頭畫面,在同質化的“暖劇”下,反而能夠另辟蹊徑擊中觀眾的痛點,通過撕破現實生活的外衣,讓觀眾切實體會到生活的重量。

我只是想有人能告訴我,如何去生活

如果說《倫敦生活》第一季,是一個關於逃避生活的故事,《倫敦生活》第二季是一個直面救贖的故事。

在第一季中,女主的生活一片狼藉。在事業上,女主是一個生活在倫敦的女屌絲,沒有固定收入,沒有光鮮的職業,依靠經營一個以豚鼠為主題的小咖啡館兒為生,基本上光顧她店裡的客人都是專程來蹭電蹭網的。在生活上,她是個不折不扣的“渣女”,她熱衷出軌劈腿,熱衷去找各式各樣的炮友,她在劇中還經常偷東西,她在老爸家偷了一個雕像,去她家姐姐家還偷了一卷手紙,連和男朋友慶祝和好的酒都是偷的。在第一季,女主的生活就像一碗毒雞湯,喪到了每一個人的心中。第二季其實更像一個與生活和解的解藥,她不再“亂性”,與神父袒露心聲,不再偷盜。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的結局並非像《都挺好》那樣強行和解,而是將和解與矛盾並存,女主最終沒有跟“神父”修成正果,而是獨自離開,繼續生活。《每日郵報》稱《倫敦生活》編劇菲比·沃勒-布裡奇“給了我們一個救贖,無情和美麗的結局”。

在第二季,故事圍繞女主角與一位牧師展開,故事通過了一些宗教性的元素,讓一個無神論主義者尋找到生活的希望。劇中的第五集讓人印象深刻,女主來到教堂向神父吐露心聲:“我想有人告訴我該相信什麽,該給誰投票,該去愛誰,又該怎麽表白,我只是想有個人能告訴我,如何去生活。”這一集打動了不少觀眾,Fleabag原來一直想得到姐姐和父親的愛卻一直假裝不在乎,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繼續生活。在這一刻很像我們生活中的某個時刻,情緒突如其來的崩潰而發生在內心的畫面,想尖叫、咒罵、痛哭,似乎沒人能聽到你心裡的呐喊和孤獨。

《倫敦生活》和《都挺好》一樣,共同的撕開了生活的遮羞布,這是他們備受好評的原因。釋放藏在表面下的真實情緒,觀眾在劇中角色看到生活中的自己,誰的生活不曾一地雞毛。

除此之外,《倫敦生活》給我們展示了一副女性自處的圖景:我們不用偽裝成可以完美處理一切的大女主,生活無需處處都完美,生活即便一地雞毛,但我們依舊就可以帶著問題,繼續勇敢的活著。

打破“第四面牆”的表現方式,

觀眾與主人公產生心靈共鳴

《倫敦生活》中打破第四面牆的表演方式,是劇中的一大亮點。

在電影製作的處理手法中,絕大多數電影拍攝技巧都是帶領我們進入故事,並讓我們忘記自己正在觀看電影,但打破第四面牆正好相反,它讓我們記得我們確實是觀眾,正在觀看螢幕上發生的一切。打破第四面牆,大概是被奉為法國新浪潮的最突出的標誌性技巧之一。有意思的是,打破第四面牆的手法在後來被廣泛運用,無論是笑點、反諷、親密性乃至驚悚,只要運用得當,就能得到出人意料的結果。

第四面牆的打破是一種邀請觀眾進入故事的方式,一般運用這種敘事變化的技巧,基本可以暗示是一部相對輕鬆的影片。在《倫敦生活》中,女主時不時就會從劇情抽離,轉向鏡頭用一針見血的戳穿、詼諧幽默的吐槽,試圖與觀眾直接互動。在螢幕前的觀眾時而會和女主產生共鳴,久而久之,觀眾變成了最懂女主的人。

在《倫敦生活》裡,我們同情女主,她沒有情感發泄出口和傾訴的通道,所以她不得不面對鏡頭,打破第四面牆,她可以直接與我們傾訴,不需要遮遮掩掩,她表面上跟別人客套,但一扭頭就說,我討厭我自己。雖然她知道父親與自己疏遠,但她還是不厭其煩地去試探,讓他出洋相。當她徹底無奈的時候,她轉身,對著我們一笑置之,在那時候,她是痛苦的、尷尬的。通過打破第四面牆的手法,我們知道了女主只是一個假裝正常,內心絕望壓抑,渴望溫情的女人。

第四面牆的打破可以讓觀眾更接近角色,角色直視鏡頭然後直接跟觀眾對話,這無疑是角色真實想法的絕妙方式。除了《倫敦生活》,“打破第四面牆”的表現方式在《紙牌屋》中運用的爐火純青,角色直視鏡頭區別於角色側臉看向影院一邊,“下木總統”直接向我們表達政見,是《紙牌屋》這部劇極具活力的重要原因。

總體而言,《倫敦生活》嘗試用黑色幽默的笑料、撕破現實生活的“喪”感和打破第四面牆的表現手法,去刻畫一個扭曲而動人的女性故事,它堪稱英版的《都挺好》。更讓人欣賞的是,劇中的主人公並沒有“以愛為名”的出口,生活終究是一個人的。在《倫敦生活》這部劇中,客觀為我們傳達出:“孤獨”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台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信息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信息、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麽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