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Vlog風口之下,綜藝的“第四道牆”破壁給行業哪些思考?

文丨米洛

如果你是資深的Vlogger,或者是深度的Vlog觀看用戶,一定不會對下圖中博主所拿的設備陌生。

Vlog博主黃顛顛測評OSMO POCKET

沒錯,這台機器被網友稱為Vlog神器,學名是OSMO POCKET雲台相機,是目前推出的體積最小、技術最先進的消費級手持雲台相機,便攜性和性價比都比較高。

在湖南衛視近期紀實性文化品格傳承節目《我們的師父》拍攝當中,也運用到了這一器材,意味著OSMO POCKET從Vlog圈火到綜藝圈。對於節目本身而言,這是首次嘗試真人秀與類真人秀糅合,在節目敘事層面上進行了升級,後期剪輯需以雙視角的全新敘事結構進行內容串聯。與此同時,以往主觀鏡頭的錄製大多使用GoPro或是NX 30雲台等設備,此番也是對設備的一次升級。

縱觀近年來的綜藝節目,主觀視角呈現的畫面早已在綜藝節目中運用,其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綠葉。比如,在早年的《一年級》當中,陳學冬和宋佳在每天結束工作,面對鏡頭總結當日的工作,抒發內心的感想;也有在《極限挑戰》當中,黃磊、張藝興借用攝影機器互相整蠱拍對方上廁所。

整體而言,過往這些主觀鏡頭都相對零碎,或是凸顯交流感,或是以趣味性來做綜藝效果,或是充當一個機位補充不同拍攝角度的素材。而今Vlog形態融入綜藝,在雙視角敘事策略之下,主觀鏡頭也成為了一條重要的故事線,地位大大提升,也是真人秀節目敘事策略的一大標誌性變革。就此現象,【鋒芒智庫】將在本篇進行具體解讀,前瞻這一形態的未來發展趨勢。

成功打破“第四道牆”,《我們的師父》助力Vlog入圈

孔曉一工作室似乎永遠站在離風口最近的位置——當年直播紅火之時,少女主播團體綜藝節目《夏日甜心》融入直播形態開啟選秀新模式,而今Vlog愈加受捧之時,真人秀《我們的師父》也糅合進了類真人秀的內容形態,將Vlog記錄性和人格化較強、不需要太多表演的成分的特徵與節目完美融為一體。

針對《我們的師父》所體現的這一創新綜藝形態,【鋒芒智庫】採訪了節目製片人孔曉一。談及運用主觀鏡頭的緣由,孔曉一表示,Vlog是當下年輕人所推崇的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採用這個形式主要也是想讓四位徒弟及時記錄下自己當下的所思所想,以及身邊有意思或者有意義的事,這樣比導演去抓拍比較好,他們能夠及時抓住觸動他們的點,也能增加彼此之間的互動。

的確,在真人秀節目中,如果全是以第三者的視角去觀察人物的行動,可能觀眾沒辦法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嘉賓們當時的所思所想,以及他們作出這些行為的動機所在。故而在以往的節目當中,一般會穿插嘉賓備采來進行內容補充。但客觀而言,節目錄製現場與備采處於兩個時空,嘉賓有時妝容、狀態都不一樣,也會出現嘉賓情緒會連不上的情況,而且畫面的跳進跳出對整體的故事節奏有影響,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

在《我們的師父》當中,採用雙視角的敘事形態,嘉賓可隨時發表內心OS。“《我們的師父》是一檔紀實性文化品格傳承節目,紀實性就在於它的真實性。主觀鏡頭能夠很好的去還原事件的本身形態,通過四位徒弟的所思所想,結合節目的故事發展,能夠迅速地將觀眾帶入進去,引起觀眾的共鳴與反響。”孔曉一說道。

在戲劇領域裡,有“第四堵牆”這一概念,即在鏡框式舞台上在想象中承認“第四堵牆”的存在,試圖將演員與觀眾隔開,使演員忘記觀眾的存在。但在影視劇中,也有打破第四堵牆的案例,《紙牌屋》主人公弗蘭西斯·安德伍德在劇中經常“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直接對話。

這一概念同樣可以用到綜藝的領域。《我們的師父》當中主觀視角的運用,嘗試著打破“第四堵牆”。比如,在第一期節目中,牛犇老師給鄰居送草莓,在和徒弟說送的量時,在一旁的於曉光拿著OSMO說出內心OS:“老爺子太會過日子了,特別省,特別摳(超小聲)。”於曉光的這一內容表達是即興且直接面向觀眾的。在孔曉一看來,這樣的主觀鏡頭蘊含著主體表達的情緒,拉近節目與觀眾的距離,四位徒弟及時反饋此時此刻的心情,產生一種與觀眾“一對一”講話的感覺。

整體而言,《我們的師父》是從拍攝到內容呈現以及最終的宣發,從方方面面將Vlog的形態融入到節目當中,率先打破綜藝的“第四道牆”,拆解了傳統的真人秀敘事結構,以雙視角的呈現方式,躋身進入Vlog這一績優賽道,是2019年真人秀製作形式一次勇敢的嘗試。

Vlog體的拍攝手法或是真人秀的下一個風潮

國外的綜藝融入Vlog形態早有先例,尤其在紀實性綜藝中運用較多。在韓綜《林中小屋》中,樸信惠和蘇志燮做飯、吃飯、收拾東西時的特寫鏡頭均是自己手持雲台拍攝,尤其是第一期最開始的House Tour環節,整個內容呈現跟Vlog博主基礎一致。但遺憾的是,這檔節目的閱聽人群體相對狹窄,播出後收視一般,這一創新拍攝手法也未引起過多行業關注和討論。

《林中小屋》

Vlog博主黃顛顛的House Tour片頭

在綜藝製作層面任一創新元素都會引領行業風向變化,《爸爸去哪兒》的花字引領了綜藝節目花字的潮流,《花兒與少年》中吳夢知的文案出圈,後續不少節目模仿其“雞湯體”,而此次《我們的師父》作為國內增加以Vlog形態的主觀視角內容為故事輔助線,目測又將會有一波“跟風”。在這一風潮到來之前,《我們的師父》作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製作經驗,而其節目的整體拍攝手法或可成為行業範本。

從內容角度而言,一般日常向的Vlog大都是生活碎片化素材的拚接,無邏輯、無劇情、不限時長,如同流水账一般。但其運用到綜藝當中,是需要服務於當期節目內容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故而對所拍攝的內容是有一定質量要求的,否則,碎片化的內容只能以花絮的形式在網絡上分享,甚至直接被捨棄。談及主觀鏡頭素材與運用到正片中的比例使用的比例,孔曉一表示,比例主要看當時的四位徒弟和師父之間的故事發展的節點和情緒點。

在【鋒芒智庫】看來,提升素材利用率的關鍵在於,嘉賓在錄製節目過程中同步使用OSMO上,需要一定的導演意識,比如,要有對節目內容的敏銳度,抓取有趣的要點,在獨白的過程中,要留給後期剪輯接畫面的氣口,對於深諳節目錄製之道的藝人來說可能是輕車熟路,但對鮮少參加綜藝節目的嘉賓來說,可能會多加溝通。或許《我們的師父》隨著後續節目的播出,能夠間接成為《藝人OSMO使用指南》。

從拍攝角度而言,雖然節目中大量使用了嘉賓們OSMO拍攝的主觀畫面,但導演組常規攝影人員的數量並未減少。“四位徒弟和師父在室內的時候,採用固定機位和徒弟們的OSMO進行拍攝,做到不打擾。在室外,依舊在不干擾他們的情況下,派攝影人員前往跟拍,行動方向全部都是根據嘉賓的行動決定,機動性很強。”孔曉一介紹道。

從另一角度而言,若是Vlog在綜藝製作中普及化,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拍攝工作。比如,歐陽娜娜在《小姐姐的花店》第一期有出發前收拾行李的內容,導演組並未前往住處拍攝,而是直接採用Vlog的畫面,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製作成本。

《小姐姐的花店》

從宣發角度來看,綜藝版Vlog將會成為在短視頻領域行銷的新增內容板塊,嘉賓主觀視角拍攝下的內容也將成為更有價值的行銷內容,《我們的師父》官博將徒弟的Vlog日記化的呈現,也可以能夠聯動嘉賓同主題Vlog進行宣傳。比如前文提及的歐陽娜娜在《小姐姐的花店》播出到她離開佛羅倫薩之時,同步更新了《小姐姐的花店》主題的Vlog,分享其在波士頓做永生花以及在佛羅倫薩的錄製節目的幕後。在未來,Vlog這一賽道勢必會有綜藝行銷的部分江山。

歐陽娜娜Vlog截圖

平台、明星持續加火,Vlog越來越受到大眾所喜愛之時,綜藝節目也順勢打破“第四道牆”,節目組所面對的不僅僅是提升觀眾與節目的交流體驗這一挑戰,還有短視頻下半場的“準風口”,這樣全新打法或將滲透到整個綜藝行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