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誰在逐鹿保險中介市場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涵現象趨熱與政策作用之下,誰在逐鹿保險中介市場?

6月20日,同花順悄然上線保險頻道;上旬,中國銀保監會下發《保險中介行政許可及備案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昭示停擺近一年的保險中介牌照審批或在近期重啟。加之,前有BAT,後有美團、頭條等互聯網流量巨頭通過收購保險經紀或保險代理牌照,涉足保險或保險中介相關業務。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保險中介渠道共實現保費收入3.37兆元,佔全國總保費收入的87.4%。而近五年以來,保險中介渠道的保費佔比都在80%以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告訴經濟觀察報,除了傳統中介、互聯網公司、保險公司外,企業也成為進入中介領域的重要力量。他還認為,準入和退出機制都是市場需要具備的條件。

同花順賣保險

“隨著具備資金、技術、互聯網流量優勢的資本進行保險中介行業,保險銷售日益呈現主體多元、渠道多樣的特徵,保險中介行業與多個行業產生深度融合。”銀保監會中介部薑波日前撰文表示。

似乎新一代的流量巨頭正在以其平台布局方式對保險行業展開了攻勢。除了早前的BATJ、滴滴、美團、今日頭條、順豐等涉足保險中介外,6月20日,同花順悄然上線保險頻道,旗下開賣健康、意外、人壽和財產四大保險產品。記者統計共約上線20款產品,合作的保險公司數量並不多,包括國華人壽、眾安在線、安心財險、眾安在線等保險公司。產品類型以百萬醫療險、重疾險、防癌險等當下互聯網保險平台爆款產品為主。同期,同花順保險頻道可投保車險,與大地保險和陽光產線合作為其提供報價入口。

記者翻閱同花順公開披露的資料發現:一是其2018年年報中將“保險經紀服務”納入產品服務中;二是在2018年4月12日以2082.44萬元的交易價格從宜城市光大農牧有限公司處收購了浙江恆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100%股權,正式全資控股,以收購的方式獲得了一張保險經紀牌照。當年10月,原保險經紀公司正式更名為“浙江核新同花順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就此,同花順開啟了籌備“賣保險”之路。

對於入局保險經紀領域,同花順在年報中披露了持牌原因——為進一步拓寬金融信息服務範圍,順利進入保險經紀服務市場,促進各項業務協同發展。二是基於主業,多點布局,積極探尋新的盈利增長點。“互聯網企業的流量大,如何能全方面變現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當平台企業手握大量數據和流量客戶時,通過穩定的生態圈模式擠入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整合,是和保險產品分銷的屬性不謀而合的。”一位專業做互聯網保險資深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互聯網巨頭通過這些保險業務布局可以積累到健康保險市場中的大數據。”“除了傳統中介、互聯網公司、保險公司外,企業也成為進入中介領域的重要力量。這部分企業有明確目標的細分市場,與股東方、上下遊產業所蘊含的保險機會是息息相關,主要專注在提供風險管理和保險服務。”朱俊生向記者表示。

流量巨頭的競爭

除了平台優勢外,流量保險中介在銷售保險的力度似乎不小,其可能也走出了差異化發展道路,特別是以數字化中介平台引領的保險中介。

互聯網巨頭的微信和支付寶都承載各類金融產品,對應的保險銷售平台是微保和螞蟻金服保險入口,但背後的兩家公司的思路截然不同。

具體來看,螞蟻金服更偏向於“保險商城”的形態,在經過篩選後讓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入駐支付寶平台,銷售相關產品。騰訊旗下的微保則偏向於“定製化”的方向,並沒有滿足在集成一個保險產品的代理銷售平台,而是在市場高度同質化的的保險產品外由合作保險公司開發定製化保險產品。

今年6月份,水滴保改名並升級為“水滴保險商城”,通過持有全國性保險經紀牌照,與入駐保險公司合作,定製產品並聯合提供理賠服務。“保險商城”意味著可供選擇的保險產品更多。目前,保險業務主要在微信體系內通過公眾號、小程序開展業務。

“一二線城市的保險滲透率本來就相對較高,用戶主要通過線下代理人或者其它中介機構進行投保;三四五線城市用戶基數更大,但傳統保險公司線下分支機構觸達不到那麽深,線上平台或許可以彌補下空白地帶。”上述保險行業資深人士稱。

水滴保險研究院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中國保險中介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指出,“隨著行銷員體系改革,‘產銷分離’趨勢愈發明顯,傳統行銷員歸屬感不高,使得績優行銷員團隊自主創業或加入專業中介機構,轉型成為保險專業中介。”記者了解到,有科技背景的保險中介可通過智能服務縮減人力成本。

閘門再開?

國內保險中介傳統上以保險行銷員和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為主,但近年來專業中介機構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底,中國市場有2647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3.2萬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以及764萬保險公司行銷員。

銀保監會在今年6月初下發 《辦法》,目前正在行業內征求意見。這意味著停擺近一年的保險中介牌照審批,或在近期重啟嗎?《辦法》將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三個主體準入規定進行了統一整合,同時加強了對申請人的管理,並以負面清單形式提高高管準入門檻,嚴把“入口”。

“保險中介牌照審批開閘,讓市場準入機制逐步規範化。早前一段時間整個中介牌照停止發放,導致中介的牌照轉讓炒的很凶。很難說能立馬對市場格局發生改變,準入和退出機制都是正常市場所需要具備的條件。當下比較大的影響是,中介牌照的轉讓價格不會有如此高的溢價。”朱俊生向記者坦言,“中介市場未來越來越強調專業化,頭部的企業會有更多資源整合。”

“市場上牌照轉讓的價格水漲船高,目前一張乾淨的全國性經紀或代理牌照,大約價格要接近2500萬。”在保險中介牌照閘門暫停“零放行”的時間中,慧擇網首席戰略分析師馬瀟曾告訴記者彼時的市場價格。

馬瀟認為,“中國保險市場的產業格局大致可以描述為,保險公司強、保險中介,特別是專業中介弱;而且專業中介行業內部兩級分化、小散居多。”

一方面是對保險中介的認可存疑,另一方面保險中介已受到保監系統的“嚴監管”。2019年第一季度,各地銀保監局開出近200張罰單中,“劍指”保險中介達到一半以上,主要問題包括給予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合約約定以外利益和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等。

也因此,不同機構主體逐鹿保險中介市場之時,亦需洞悉運作規則、監管底線等,按照朱俊生的話說,在一個正常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並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