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巨頭齊聚保險業 市場競爭進入下半場

【財聯社】(記者 牛穎惠)作為手握巨大流量入口的互聯網巨頭,BATJ對保險行業的熱情不減。一邊是互聯網流量平台與傳統保險公司的親密合作,另一邊是互聯網巨頭爭搶保險牌照,圍獵保險市場。

當互聯網保險存量市場不斷被挖掘,前期市場紅利不斷釋放後,市場競爭已經進入下半場,如何實現增量上的改變成為所有行業巨頭們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互聯網保險市場發展進入瓶頸期

“互聯網巨頭不光利用自身的流量優勢銷售其它公司的保險產品,同時也自己拿牌照,用自己的平台實現價值折現,這都是一種探索,同時使得保險市場的競爭主體更加多元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互聯網保險是一種場景的產品,利用流量以及互聯網本身特點創造出很多場景化的產品,也只有在互聯網背景下,才是以科技為支撐開發新的產品,總體來講,這部分產品的保費佔比較低。

朱俊生表示,互聯網保險產品的特點是高頻的、有場景化的產品,與傳統保險發生概率低、損失程度大的風險特徵不完全吻合,因此,在存量市場上挖掘是比較有限的,這就需要通過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去給以往互聯網保險的各個環節賦能,不斷去變革。

包括有互聯網基因的保險公司和傳統保險公司在內,保險科技幫助行業解決了包括承保、理賠、消費者保護等問題。現在,科技已經成為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發展的基礎設施,同時也成為一個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從這個角度講科技對於整個行業的重塑貢獻了力量。

多位保險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保險在發展初期一直處在一個快速上升的階段,直到2017年開始進入平滑期,這主要是受製於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應了互聯網保險自身已經進入到瓶頸期,需要尋求新的突破。

流量巨頭搶佔保險賽道

上周,騰訊旗下保險平台微保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該平台上線一年多以來,有近8000萬用戶通過微保投保,月活達到2600萬用戶。而騰訊在保險業務的野心上並不僅僅局限於流量入口上。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騰訊控股的保險公司除微保外,還包括眾安財險、和泰人壽、香港英傑華保險。

此外,據工商信息顯示,成立於2013年的國銀保險經紀目前已更名為北京騰諾保險經紀,由騰訊旗下深圳市騰訊視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00%控股,至此,騰訊順利拿下了保險經紀牌照。

另一互聯網流量巨頭--阿里曾於2017年初披露過一次保險用戶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螞蟻金服保險平台服務的互聯網保民超過3.3億。此後的時間裡,阿里方面並未披露過保險用戶數據。

不過,除了利用自身流量優勢與傳統保險公司合作之外,阿里自己的保險牌照產壽齊全。除了51%絕對控股國泰財險,螞蟻金融還是眾安保險、信美相互保險的第一大股東。

除了阿里與騰訊這兩大互聯網巨頭,百度、京東也同樣早早地開始搶道保險市場。

近日,銀保監會下發批複,核準京東集團副總裁徐春俊擔任京東安聯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任職資格。這是自去年10月安聯財險正式更名為京東安聯財險以後的又一大動作。據公開資料顯示,徐春俊過去20年間曾在人保、平安、太平洋等大型保險機構任職,2016年5月起擔任京東集團副總裁,全面負責京東集團保險業務工作。在平台流量上面,京東於2015年全資收購天津津投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由此在京東商城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目前京東商城上提供的保險服務包括:重疾險、意外險、家財險、账戶安全險等,與平安、泰康、陽光保險等保險公司展開合作。

相比之下,百度在保險市場上的布局比較坎坷。早在京東之前,百度與安聯保險就有過合作接觸。2015年,百度與安聯保險、高瓴資本宣布將聯合成立百安保險,提出將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將保險服務覆蓋到互聯網場景中,但未有後文。去年10月,中國太保發布公告稱,終止太保產險與百度鵬寰協議發起的財產保險公司。協議終止原因在於籌建方案尚未獲得批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雖然沒能直接獲取保險牌照,但早在2017年10月,百度已通過旗下子公司百度鵬寰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全資控股龍江保險經紀,曲線獲得保險經紀牌照,並完成4000萬增資,使其注冊資本到達5000萬元。

根據龍江保險經紀的經營業務範圍,該公司可以在全國區域內(港、澳、台除外)為投保人擬訂投保方案、選擇保險人、辦理投保手續。

渠道、產品雙重革新

華泰證券沈娟團隊認為:“互聯網保險將傳統保險業務遷徙至線上,利用科技賦能實現簡化運營流程、增強產品創新等效用。”

事實上,除了上述互聯網巨頭,包括蘇寧、美團、小米等在內的公司均不同程度地參與到互聯網保險這一戰場中。例如,2014年,蘇寧設立了保險銷售有限公司;2018年2月美團點評旗下子公司重慶金誠互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獲得保險經紀業務牌照;2017年1月6日,小米獲得保險牌照,以北京小米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的名義開展保險業務。

互聯網行業巨頭對保險業的圍剿,與互聯網保險市場快速發展密不可分。

公開數據顯示,互聯網保費收入2012年和2013年分別為110.7億元、318.4億元。2014年互聯網保費收入達到859億元,被稱為互聯網保險爆發前夜。2015-2016年,保費收入分別達到2234億元、2347億元。不過,由於保險行業整體保費下滑,2017年互聯網保費出現下滑,跌至1835億元,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保險規模保費852.7億元,同比下滑15.61%,主因是人壽保險持續下滑、年金保險發展勢頭放緩。

即便增勢有所放緩,前景依然可觀。根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互聯網保險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預計,2017年我國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將達到2,801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1.93%,2021年保費規模將達到6,191億元。

微保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家明曾表示:“從互聯網端說,重點是怎麽使用本身的技術去優化產品,不單只是做一個簡單的渠道。有了互聯網保險的平台,用戶多了選擇,但是有時候多了選擇,反而讓大家覺得更難去決定應該買什麽東西,因為更多的選擇不如更好的選擇。”

對於傳統保險公司而言,互聯網巨頭們即是對手又是盟友。在與互聯網系保險公司競爭的同時,傳統保險公司借助流量平台也在實現著自我的突破。

以人保健康與支付寶共同推出的“好醫保百萬健康險”為例,其2018年上市半年以來客戶量已經達到500萬人,人保健康電子商務部副總經理劉駿曾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這個客戶量達到了3、4家中小型保險公司一年的客戶量之和。“他認為,造成這樣的結果,與支付寶所帶來的流量優勢密不可分。

“傳統人身險公司主要是通過代理人渠道獲客,由於多年的市場積累,目前,線下市場客戶量的飽和度已經較高,增量的空間十分有限。”一位某大型健康險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流量平台對於傳統保險在渠道上的支持非常顯著,尤其是一些消費型的健康險,保費低、保險條款言簡意賅,非常受歡迎。

目前,互聯網保險產品的結構正在調整,理財類人身險比重明顯下降,保障型、多元化的產品形態正在形成。

“互聯網保險實現了渠道和產品的雙重革新。”華泰證券沈娟團隊認為,渠道突破體現在線下遷徙到線上,通過互聯網或移動APP 渠道銷售保險產品,助力保險公司以更高效更經濟的方式向長尾客戶滲透,並且優化客戶體驗。產品革新包括利用創新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對傳統保險產品升級,以及創設新型保險產品激活客戶的潛在保險需求。

“ 當前互聯網保險主要面臨競爭格局嚴酷和綜合成本率偏高的發展瓶頸。” 華泰證券沈娟團隊認為,互聯網保險有望在完善保險體系激活行業效率上發揮更大作用,應進一步利用互聯網及金融科技賦能,激活行業效能;培養風險選擇、風險識別和定價能力等核心維度的競爭優勢,在激烈的格局中突圍取勝;打造生態圈,圍繞各個維度多個場景,激活各個層面保障需求,撬動更大空間。

可以說,流量巨頭們對於保險業的布局棋行中盤,下半場怎麽玩出新花樣,我們拭目以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