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說「情志養生」是指什麼?五志過極五臟遭殃,控制情緒才健康

我們的情緒在中醫中叫五志,它與五臟關係密切。

《黃帝內經》記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這是古人長期以來觀察人們生活中的情緒變化所總結出來的五種最基本的情緒反應、心理活動。

通常情況下,人體的五志不會對人體有損害,還會給予五臟提示,引起我們的注意,以便我們能及時做出調整,避免五臟受傷。

比如:心情好時,心胸舒暢;生氣憤怒時,兩脅不舒暢、隱隱作痛;傷心悲哀時,會憋氣、喘息、咳嗽;焦慮思索時,會不思飲食,或食之無味;恐懼害怕時,會發抖、渾身發冷。

五志本是五臟正常的生理情緒活動,但太過就會產生疾病。像我們常說的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就是五志太過致病的情況。

喜發於心,樂形於外,心藏神,喜樂太過,則心神過勞而渙散,不聚藏於心。

喜傷心,最典型例子就是《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中舉,一介窮苦書生,數十年寒窗不得志,快絕望的時候,突然中舉,一時大喜,心神渙散而不可收斂,故而舉止發狂,瘋癲而目不識人。

情緒過於激烈,如意料之外的巨大打擊、重大收穫、巨大的事變或者災難、難以忍受的傷痛等會很快致病傷人,這屬於爆發性刺激。

喜、怒、恐的情緒多半都是屬於這種突如其來的情緒刺激。

除此之外,某種情緒持續時間太長,也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危害,這屬於漸進性刺激

思、悲的情緒大多表現為長時間刺激,通常都是某些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獲得實現,而在這一段時間內又保持著持續性的異常精神狀態。

有的人失去親人後長時間悲傷,導致患上重病。有的人由於生活、工作、學習的壓力,思慮過度。

像上班族、學生黨整天憂愁難解,長期處於憂鬱狀態,會產生過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類膽固醇,加快人體衰老進程,很容易造成精神抑鬱,使生活品質嚴重受到影響。

情緒的病不能用藥來治癒,中醫上,對情緒病有情志生克法的說法。

「喜勝悲」:心情鬱悶時,出去走走、聽聽音樂,做點讓自己高興的事來調節。

「悲勝怒」:大怒的時候,被告訴一個很壞的消息,悲傷就能澆滅人的怒火。

「恐勝喜」:用恐懼可能戰勝過喜過散的心。

「怒勝思」: 就是指一個人思慮太過的話,激怒他就可以了。

「思勝恐」:是說思慮是可以戰勝恐懼的,就是如果你把問題想清楚了,一 般也就不害怕了。

情緒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理狀態,所以無論是哪種情緒,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應該有所控制,否則就會傷身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