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疾病營養 | 腸內營養在食管癌患者術後的應用

中國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發國家,也是世界上食管癌高死亡率的國家之一,食管癌居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二位,僅次於胃癌,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由於食管癌患者術前多伴有營養不良,術中創傷大並且會進一步增加機體代謝,而在術後患者禁食時間長。營養不良已成為手術死亡及併發症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會導致患者對手術及綜合治療的耐受性下降。為了減少食管癌患者術後併發症, 提高療效法,我們收集並分析了2008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間兩家院收治的78名食管癌患者臨床治療資料,並分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選擇2008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間兩家醫院收治的78名食管癌患者,其中男44例,女34例,最小年齡為38歲,最大年齡為73歲,平均56.4歲。所有患者均經胃鏡、鋇餐檢查明確食癌診斷,行左側開胸,根治性癌灶切除術治療。78例患者術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體品質下降(體品質下降佔平時體品質百分比的4% - 16% ),均排除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肝、腎功能正常。

將患者隨機分為腸內營養組(enteral nutrition,EN)與腸外營養組(parenteral nutrition,PN),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術前營養狀況及手術方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EN組採用鼻空腸置管, 術中將鼻空腸管插入近端空腸建立腸內營養通道,術後開始從空腸營養管滴注生理鹽水,速度為5 滴/min,在6 h 後,調高速度為30 ml/h,術後第 1 天開始滴注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西安立邦臨床營養公司生產),速度為40ml/h,以後隨著天數的增加和患者胃腸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腸內營養的滴注速度,能量供給按25kcal/kg/d,蛋白質按1g/kg/d,在術後第 7 天開始流質飲食並逐漸過度為正常飲食。PN 組術後接受7 d的常規補液及靜脈營養支持,能量及氮的供給標準同腸內營養組,術後 7 d 開始流質飲食,並逐漸過度為正常飲食。檢查兩組患者併發症發生情況、術後排氣、排便時間、術後住院時間以及血紅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LY)情況。

二、結果

EN組患者切口感染髮生1例,吻合口嘍發生1例,腹瀉發生2例,腹脹發生3例;而PN組切口感染髮生4例,吻合口嘍發生3例,未發生腹瀉、腹脹現象。

兩組患者均在術後第3至4天恢復排氣,第4至6天排便,第12至19天出院,此3項指標EN組患者均早於PN患者,具有顯著性差異。

在手術第7天檢查患者體重,發現EN組患者體重、HGB值、PALB值與PN組相比均無顯著性差異,但EN組三指標值均高於PN組。而LY值,EN組患者明顯高於PN組,有顯著性差異。

三、討論

食道癌又叫食管癌,是發生在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佔所有惡性腫瘤的2%。食道癌早中期有治癒可能,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包括姑息手術和根治手術、化療治療等。但是手術作為一種創傷也造成細胞免疫功能損害,同時由於食管癌自身的特性,其發病部位決定了術前術後營養欠佳,營養的補充是食管癌患者術後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的觀點認為只有胃腸道功能恢復正常後,才能對患者進行EN支持,但當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小腸功能通常在術後數小時(6-12 h) 即可恢復,這給食管癌患者術後早期進行EN支持提供了理論基礎。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主要比較了術後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補充對患者併發症發生情況、術後排氣、排便時間、術後住院時間以及血紅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LY)情況的影響。研究表明,在併發症發生方面,PN組患者切口感染、吻合口嘍發生率明顯高於EN組,這可能是由於早期EN支持促進小腸運動功能從而預防和治療腸麻痹以及患者出現併發症時可直接通過EN通道給葯導致的。

進一步分析術後排氣、排便時間、術後住院時間,均可發現EN患者治療療效優於PN組。而患者營養功能主要通過體重以及免疫功能提供,本次研究中體重與HGB值、PALB值雖然無顯著性差異,但EN組患者高於PN組,LY值EN組患者明顯高於PN組,均有顯著性差異。綜上所述,加強腸內營養能夠降低患者併發症,加快免疫和營養狀態改善,還值得一提的是,腸內營養符合人類生理途徑,安全可靠,而且費用較低,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