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肥胖也是營養不良,聯合國稱中國成人肥胖者增至7290萬

中國糧食產量逐年上升,人均糧食量也在上升,使得食物不足人數降低,但是營養不良及因營養不良而帶來的非傳染性疾病人數也在增加。

日前,在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2018年報告》中指出,中國成人肥胖人數從2012年的5470萬人上升到7290萬人;育齡婦女貧血人數從2012年的7810萬人上升到9500萬人。

按照聯合國糧食署的介紹,攝入食物不足或飲食結構不當會引起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會導致疾病,反過來,疾病也會引發營養不良。如果某種微量元素(維生素或礦物質)攝入不足,即使攝入足夠的食物,依然會引起營養不良。

比如,肥胖是由於不全面的營養素攝入導致的隱性飢餓,這會增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全球普遍存在的維生素A、碘、鐵缺乏以及貧血導致發展中國家每年損失3%~5%的GDP。

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公共衛生領域的創新研究報告》中指出,2012年,確診患者2.6億人,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佔到我國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佔總疾病負擔的70%。 我國慢性病患者基數龐大,且發病率在逐漸提升,防控形勢日益嚴峻。我國的GDP 34兆元人民幣估算,每年為此損失約1兆~1.7兆元。我國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4種病合計歸因於超重和肥胖的直接經濟負擔高達211億元,佔4種病合計直接疾病負擔的25.5%。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的直接經濟負擔,分別佔2003年中國衛生總費用和醫療總費用的3.2%和3.7%。

為了改變當前的狀況,中國已經啟動了營養行動計劃。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的通知。

「中國取得的成績主要得益於國家制定了有效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目前這個計劃是當前階段我國開展營養促進工作的綱領和行動指南。在解決貧血、生長髮育遲緩、肥胖等傳統營養問題的基礎上,前瞻性地考慮未來營養健康和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重視國民營養與環境、生理、心理、社會等關聯影響。」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表示。

《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旨在監測各國在消除飢餓和一切形式營養不良方面的進展,並對發展趨勢的根源和誘因作出分析。報告由5家聯合國共同完成,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農業發展基金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以及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報告還發現,全球飢餓人口的數量從2016年的8.15億上升到2017年的8.21億。

5家國際機構的負責人在報告序言中寫到。「糧食不安全狀況惡化和各種形式營養不良問題高發的種種跡象令人擔憂,明確提醒我們還需開展大量工作,確保在實現有關糧食安全和改善營養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路線上『絕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