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道微生態知多少?

人體是一個巨大的微生物庫,這些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人體胃腸道、皮膚、生殖器官、口鼻腔和咽喉等部位,其重量達1.27公斤以上,其中腸道微生物約佔總重的80%,重達1kg。

健康人的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統稱為腸道微生物,我們通常所說的腸道菌群是指腸道內寄生的細菌。

腸道細菌的數量鋼彈百兆以上,種類超過1千種,大致可以分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三大類。健康個體腸道內的菌群按一定比例組合,各細菌間相互製約、相互依存,維持一定數量和比例的生態平衡,一旦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導致生態平衡破壞,比如年老體弱、危重症、免疫抑製治療和放化療患者,尤其是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的患者,腸道有益菌被抑製,致病菌生長,從而引起菌群失調,表現出腹痛腹瀉等相應的臨床癥狀,我們稱之為菌群失調症。

目前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調與人類諸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比如抗生素相關腹瀉、炎症性腸病IBD、腸易激綜合症IBS、結直腸癌,以及心理精神疾病如自閉症等。

臨床上腸道菌群失調症表現為發熱、稀水樣便或粘液膿血便、腹脹腹痛等,使用抗生素後先好轉再惡化是其重要的特徵。

目前常見菌群失調症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難辨梭狀芽孢桿菌腸炎、真菌性腸炎等。根據病史、體征、臨床表現,結合腸道細菌的定性和定量檢測以及結腸鏡的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腸道菌群失調是如何發生的?

概括起來與患者年齡、飲食、服用藥物、個體差異及免疫功能狀態等有關。年齡是影響腸道菌群構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年齡增長腸道菌群構成發生著顯著改變,如乳酸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含量逐漸減少,而大腸埃希菌、產氣莢膜梭菌等致病菌/潛在致病菌含量逐漸增加,這必將深刻影響腸上皮細胞的功能;飲食可顯著改變糞便的菌群構成,纖維飲食能維持腸黏膜細胞正常代謝,減少細菌易位;腸道菌群在參與諸多藥物代謝的同時,受到藥物本身的深刻影響,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如林可黴素和氨苄青黴素容易引起菌群失調,使耐葯的艱難梭菌大量繁殖而致病,導致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偽膜性腸炎);儘管個體隨著年齡增長出現腸道菌群構成的不斷變化,但同一個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腸道菌群構成會維持相對穩定,而對不同的個體而言,考慮到宿主、環境和細菌之間的相互作用不用,腸道菌群不同個體間的差異較大;來源於腸黏膜固有層的漿細胞所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A是機體重要的免疫屏障,能有效阻止腸道細菌的入侵。一旦腸黏膜合成或分泌IgA發生障礙,可引起小腸內細菌過度繁殖,引起菌群失調,臨床表現為腹瀉。新生兒菌群失調失調發生率較高的原因可能與其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

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療腸道菌群失調?

首先在不斷增強患者抵抗力的同時,積極去除原發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並在此基礎上通過適當補充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製劑糾正腸道菌群失調。

所謂的益生菌是一類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總稱,益生元是一種膳食補充劑,能有效刺激腸道有益菌的生長,間接抑製致病菌或潛在致病菌的生長。而合生元是兩者的統稱。益生菌已被廣泛應用在優酪乳製品中,在臨床中也較早使用,比如媽咪愛、培菲康、米雅等。可見,對各種原因導致的免疫力低下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時需嚴格把握適應症,結合葯敏試驗選擇抗生素,並輔以各種乳酸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製劑,維護腸道菌群穩態,避免腸道菌群失調症的發生。

專家介紹

王志剛

外科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教授。現任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胃腸外科主任。

臨床主攻胃腸腫瘤的外科手術治療。在上海六院率先規模化開展各種類型的腹腔鏡胃腸腫瘤根治術,特別是率先開展了雙鏡聯合胃腸腫瘤根治術。

近年來開設並領銜國內首個複雜腸癌多學科整合門診,為來自全國各地眾多的局部晚期和複發大腸癌患者經MDT充分討論評估後,成功實施了各種高難度的挽救性手術。包括全盆腔臟器切除術、聯合骶骨直腸癌擴大根治術、腸癌複發灶與肝轉移病灶聯合切除術、後腹膜淋巴轉移清掃術、腹膜腫瘤細胞減滅+溫熱灌注治療、聯合大血管置換的複發腸癌再手術等。在全國會議上率先提出「複雜腸癌」的概念,積極倡導晚期腸癌「慢病全程管理」的理念,和對晚期腸癌「更加積極的外科乾預」的臨床策略,率先採用3D重建技術對複發直腸癌患者進行精準的術前評估。每年舉辦複雜腸癌多學科診治研討會和國家級繼教學習班。這一系列的臨床工作和基於胃腸腫瘤資料庫成功構建複發預警模型等研究工作奠定了上海六院胃腸外科在國內本領域的學術地位。

曾入選上海市醫苑新星、上海交通大學百人計劃、上海交通大學高原高峰計劃等人才培養項目。獲得上海市青年崗位工作能手、上海交通大學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2007年於美國結直腸外科排名第一的克里夫蘭醫院訪學,師從前美國結直腸協會主席Victor.Fazio教授。

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青委、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普外科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胃腸學組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複雜腫瘤委員會常委、上海市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腸內與腸外營養學組委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腫瘤專委會理事等多個學術任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兩項,主持國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衛計委課題十餘項,累積科研經費三百餘萬元。帶教博士研究生6名,碩士研究生5名。參編專著多部,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六十餘篇。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複雜腸癌多學科整合門診:周一下午

掛號預約方式: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門診公眾號

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普外科陳紅旗(醫學博士)王志剛(主任醫師,博導)

特邀通訊員/顧海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