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理健康|與焦慮共處

焦慮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負面情緒,

短期的焦慮

並不會太影響生活和身體健康,

甚至對你有利。

但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焦慮的狀態,

或許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漫畫|一個焦慮症患者的日常

每天早上

還沒起床就開始一天的焦慮工作

在腦袋裡構思好了

今天可能會經歷的各種災難事件

當你出門時

你開始焦慮有沒有鎖門

家裡煤氣關沒關這些問題

因為之前在焦慮別的事情

所以心不在焉就出門了

當你在開車時

不管多大的電台音樂

也蓋不住你腦袋裡

跑出來的各種災難妄想

仁慈的上帝

應該禁止任何陌生號碼給你打電話

因為這會給你帶來沉重的大腦負荷

和愛慕的人單獨聊天

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也是最痛苦的事

當你看見別人在一起說話不帶上你時

總會覺得自己就是他們的討論對象

去任何社交場合

對你來說都是一次考驗

不是用來享受陪伴

是用來挑戰自我的

當一天終於結束

你的工作卻不會那麼快就結束

它會伴著你入眠

伴著你進入新的一天

簡單6招教你與憂慮共處

一、記住「足夠好」就是新的完美

很多完美主義者總是試著盡最大的努力完成自我設定的目標,但這很容易導致壓力和氣憤。

告訴自己,我不必每場考試都緊張,我不必一直要贏。通過這種認知暗示,人們也通常能夠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和情感交流。如果用「我要贏得一切」的態度,會把任何人都轉移到敵人的角色,得不償失。

當你不再過多關注「做到最好」時,就能釋放存留的焦慮感。

二、停止一心多用

這條來自於我的真實體會。看起來一心多用和焦慮沒有什麼必然聯繫,但它確實會導致一個人的焦慮。

我曾在同一時間做很多事情:工作,查看手機,回復郵件,和別人交談等等。這些干擾使我對很每件事都毫無頭緒、焦頭爛額。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學習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焦慮感自然而然減少了。

三、關注你可以控制的事物

心理學教授Harry分享了一段他的體驗。他說,「以前我經常因為感覺不舒服而抱怨。我堅信我生病了,即使所有的身體測試都顯示我是健康的,但我總感覺暈眩,頭疼和緊張。我變得越來越恐慌。當我終於意識到,我只是對這種擔憂產生了習慣性的依賴時,我不得不開始控制我的胡思亂想。」

我們無法控制身體,但我們能控制自己的想法,想法又往往能直接通過身體癥狀反映出來。所以當你感到頭暈、緊張時,就問問自己,「這是因為我的擔憂造成的嗎?」

四、不要逃避你不喜歡的事情

大腦有時會給我們的直接經驗編故事。

比如,你是早起困難戶。設定好明天早起做運動,但是第二天被7點的鬧鐘吵醒的時候,大腦中的直接經驗第一反應會反射出:「今天不起來也沒什麼,我明天就會起來了。」

但當你第二次重新面臨這種狀況時,你的身體已經知道上一次「設定」好的情景,身體會再次重複上一次的經驗,把「希望」寄予另一個「明天」。

所以,不要去躲避那些令你焦慮的情形。嘗試讓你的身體直面焦慮,慢慢地改變大腦中的直接經驗。

五、轉移注意力做點閑事

你已經為一件事情反覆糾結,找不到辦法時,如果還是死磕這件事,持續上漲的焦慮感就會讓你對這件事情過度思慮,從而陷入「想太多-更焦慮」的惡性循環。

選擇做一些輕鬆的閑事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編程序卡死在某一階段的時候,可以試著打一盤遊戲;寫不出報告論文,可以去看點搞笑視頻或者做個飯。

千萬不要覺得這些是在浪費時間。當你重新回歸到之前讓你糾結的問題時,竟然會發現大腦中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思路會更加活躍。

六、把焦慮視作一種機會

焦慮並不都是負面的。適當水準的焦慮能幫助我們更加客觀地辨識出周圍的處境,也能使的我們的表現更好。所謂的表現更好是指我們能更全面有效地接受訊息,然後做出選擇和反應。

據最新研究表明,當人們焦慮時,一種「不現實的樂觀主義」就會消失。

這種不現實的樂觀有點類似於阿Q精神:忽略負面信息,而偏愛對自己有好處的反饋。

通常人們會不理性地忽略那些對自己造成負面作用的信息,傾向於接受滿足自己需求的反饋。

不過,當人體感受到焦慮時,大腦中的杏仁體開始作用,帶動下丘腦垂體中的「理性」激素分泌,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客觀地接受訊息,從而做出更好的決策。

最後想說:

任何情緒都有好有壞,學著把它們控制在一個維度裡面,對自己的情緒有個清楚的認識,人生真的會非常受益。

刀尖舞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