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騰訊為什麽要不惜一切代價搶回短視頻市場?

獵雲網注:在移動互聯網人口與智能終端普及所帶來的雙重紅利消逝後,互聯網的下半場需要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需要新生態、新技術和深度服務。下半場的流量爭奪戰更像是一場拉鋸戰,如何破解流量桎梏成為擺在各大互聯網玩家面前的問題。文章來源:鯤鵬商業評論(ID:kunpengshangye),作者:曹宇、糧食大豐收。

6月12日,微視在朋友圈活了。用戶可在微視發布界面勾選“同步到朋友圈(最長可發布30秒)”按鈕,朋友圈也有了“使用微視拍攝”的內測功能。對微視而言這次推出新功能的真正目的是綁定坐擁十億級國民社交流量的微信。

短視頻是騰訊之“殤”。微視早在2013年9月就出生了,但騰訊栽培幾年不成氣候,於2017年4月10日停止微視運營。

隨著短視頻市場戰況愈發膠著,眼看抖音快手就要二分天下,危急存亡之秋,去年8月,騰訊選擇復活微視,buff加滿,明星代言大肆宣傳。騰訊為什麽要煞費苦心搶回短視頻市場?

1、內容消費的重要性

短視頻風口在4G時代開啟,未來大帶寬、大連接、低時延的5G時代和AI技術會繼續為它助燃。思科可視化網絡指數(VNI)預測:到2022年視頻流量會翻倍,將佔所有IP流量的82%;人們每天盯著螢幕的時間將達6小時以上;短視頻曾經的瓶頸——流量、速度、成本等都將不複存在。

據QuestMobile TRUTH中國移動互聯網數據庫顯示,視頻內容消費是最高頻使用的在線娛樂方式之一,甚至高於玩遊戲、聽音樂和刷微博,若按長內容、短內容和直播分類,最受歡迎的是短視頻。

短視頻消費便捷獨立,符合碎片時代網民的生活節奏。因此,短小精乾是視頻內容進化的優質形態,短內容消費量直接帶動內容媒體的廣告流量。

流量和內容變現是短視頻目前最重要的商業模式,隨著5G到來更多商機將被挖掘。內容將成為消費轉化的重要源頭,通過生產優質內容,將內容分發傳播到各大平台,吸引目標粉絲,最終完成消費轉化的閉環式生態體系。

短視頻行業的頭部幾乎被頭條系和快手悉數分食:去重後,截至今年3月頭條系用戶數已達5億,快手超3.6億。

2、短視頻回切產業鏈

抖音在造手機的邊緣試探

今年1月份,頭條收購了錘子科技的部分專利使用權,與錘子手機全部硬體員工以及部分軟體員工簽署勞動合約。

有分析人士認為,頭條此舉意在進軍手機行業。頭條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早年花費巨資在各大手機廠商上的預裝。自己若能做手機,抖音等頭條系的產品植入就更應理所當然。

在被傳入局手機行業的背後,不可忽視的是,近來頭條系還同時將觸角伸向了社交、互聯網教育、音樂、遊戲等領域:

社交領域,今年1月抖音旗下的視頻社交軟體“多閃”上線。5月 “飛聊”上線。

音樂領域,5月有媒體報導稱頭條系正在開發付費音樂服務。

教育領域,推出面向K12的 “大力課堂”搭建網校業務,且還花費2千萬收購清北網校。

遊戲領域,2月18日,抖音遊戲小程序 “音躍球球”上線,今年3月,頭條系收購了一家遊戲公司——上海墨鶤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另有報導稱頭條系秘密成立了一個百人團隊,啟動“綠洲計劃”自研重度遊戲。

頭條秘密研發重度遊戲無疑向業界拋出來一顆隨時可以引爆的核彈。這說明,頭條不再滿足做一個遊戲流量的販賣者,而是要吃最肥的肉。張一鳴坐擁的海量用戶和流量,是所有遊戲公司夢寐以求的,這也是為什麽騰訊有些遊戲聯運時能強勢到隻給合作夥伴一成收入的原因。

張一鳴的牌太好了,為什麽不打呢?無邊界的探索展示了他不懼怕任何大佬的雄心。幾次拒絕騰訊入股,和馬化騰數次隔空論戰都顯示出了,這個80後青年倔強、堅持以及不甘人後的超大的格局。而遊戲收入是騰訊的大頭,字節跳動欲強勢入圍遊戲行業,受到最大衝擊的自然是騰訊,騰訊自然想在短視頻領域搶回用戶和流量。

快手直連電商

快手從2011年起步,歷經7年發展,日活量超過1.5億,沒有偏向頭部內容的流量傾斜,使其更適合多樣化民俗傳播。

2018年,國家級貧困縣的用戶通過快手銷售的商品銷售額達到了193億元。快手家鄉好貨項目助力28個縣(其中17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推廣、銷售了50多種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額超過千萬,上萬農戶獲得了品牌升級和電商培訓等支持。

短視頻平台的各行各業海量用戶樣本若都加以利用,未來還有無數可能。

3、騰訊為何在短視頻上事倍功半?

2013年9月,微視上線。利用明星效應發展粉絲經濟,大量廣告費的投入,微視初期的確拉來了不少用戶。

但要躋身抖音快手之列,僅靠明星引流還遠遠不夠。於是,2013年11月,微視新增了“好友邀請”功能,並支持分享到新浪微博;“推薦關注”中除“明星”外加入了“達人”、“好友”分類,相比初期主打明星引流更想向社區化轉變。

如此一來,資金投入少了,一切卻重歸原點——明星內容不足,素人內容質量不佳,平台用戶粘度不斷下降。

2014年10月,微信也有了短視頻功能,或許這樣的內部戰略調整,也是微視發展受阻的原因。

2015年3月,騰訊微視產品部總經理邢宏宇離職加入58同城;微視運營總監何釤轉崗加入騰訊內部一個新產品團隊;微視產品部多個工作組解散;彼時微視開放平台(BD)負責人徐志斌也離職創業——以上一系列現象表明,微視已被騰訊戰略性放棄。

由於微視早期對目標用戶定位不精確,導致用戶粘性差;資源對接有限;平台內容不穩定,因此在短視頻平台格局初定、微信的15秒短視頻功能愈加成熟的2017年,留給微視的只能是關閉。

2017年3月13日,微視官方推送了一則通知,“親愛的微視用戶,感謝您長久以來的不離不棄,我們很遺憾的通知您,微視將於4月10日起關閉應用。請您登錄微視的PC官網到個人頁下載視頻。”

十天后,3月23日,騰訊領投“別人家的孩子”快手,想認個乾兒子。因為移動互聯網細分領域“贏家通吃”,短視頻行業也不例外:彼時快手在短視頻領域的市場份額超六成,MAU更是達到了頭條視頻的6倍以上。

雖然投資了快手,但佔股不大。短視頻的重要性對於龐大的騰訊帝國而言,已經不是投資一個項目做個布局那麽簡單。騰訊有錢,但解決不了沒有短視頻“親兒子”的尷尬事實。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自帶流量用戶激增,短視頻的媒體屬性,社交屬性正大量佔據用戶的時間,也越發成為騰訊的戰略短板。於是2017年8月微視重啟。

2017年重新上線後,憑借炫酷特效、分段剪裁、卡點相機、美顏等功能,還是受到了一眾好評。微視按照以往的產品經驗——工具設計產品的思路運營。而用微視拍的短視頻,往往被發到抖音快手上,因為用戶僅把微視當作一個拍攝工具,而不是分享交流的內容社區。

微視守著微信和QQ兩座社交流量金山,卻依舊被抖音快手牢牢壓製。例如春節期間,抖音的日活一度攀升至2.4億人次,最低也有近2.2億人次,而微視最高峰是127.5萬人,不及抖音的零頭。

微視也想了各種辦法,先是從春節一直延續至今的紅包雨,再到4月份與《創造營2019》合作,通過微視互動為學員加讚等引流,但目前與頭部的抖音和快手仍是差距懸殊。

在騰訊發展的20年中,積累了眾多工具類產品的設計經驗,微視的運營依舊沿用之前的思路,對於內容社區來說,顯然是不對口的。但騰訊這種噸位的大公司,各種體制已然成形,想要革新道阻且長。

4、騰訊體制改革困難且緩慢

數據顯示,短視頻用戶突破8億大關後,增長開始乏力,國家及互聯網公司的經濟紅利幾乎吃盡。

QuestMobile發布《中國移動互聯網全景生態流量洞察報告》,2019年4月,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首次出現連續兩個月環比下跌的情況。

市場就這麽大,用戶就這麽多,想要從其他互聯網玩家的手中搶奪流量實屬不易。

騰訊在發展中意識到了“內憂外患”,2018年進行了架構調整。業務線進行重組,成立了兩個新事業群: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PCG),分別承擔著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生態融合、社交與內容生態創新的重要探索。

去年架構調整後,騰訊一直處於“動亂”中,一位微視的員工曾抱怨道:“去年公司業務調整非常亂,各個部門都是打散了重新組建。”

騰訊在2018年12月開始裁撤一批中層幹部。從裁撤中層幹部的舉動可以看出,騰訊是要自上而下地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形成“能上能下”的新文化,讓更多的年輕人進入管理層。

正如馬化騰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示“我最大的擔憂,就是越來越看不懂年輕人的喜好”。平時從來不刷短視頻的領導層,怎麽會想到年輕人會對抖音癡迷呢?

騰訊近年來打造了一批短視頻矩陣,例如火鍋視頻,音兔視頻等,結果騰訊重點扶持微視,其余的相繼關閉或重組。不同團隊做相似的工作,難免會造成資源浪費,內耗嚴重。

這是騰訊內部多年沿用的“賽馬機制”。這個機制就是不管內部什麽項目,比如微信、《王者榮耀》、QQ遊戲等,都是幾個團隊做出相似產品,放到線上一起競爭,PK出最好的,騰訊根據結果決定分配多少資源來推廣這個產品。

張一鳴曾說過“用戶喜歡什麽就推送什麽”,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利用大數據算法分發機制,精準定位用戶的喜好,雖有信息繭房回音室效應等弊端,但憑借著高流量博得了眾多用戶的喜愛和廣告商的青睞。

騰訊此時也應重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過去由經驗和領袖的決策機制,尊重大數據的抉擇。

5、結語

在移動互聯網人口與智能終端普及所帶來的雙重紅利消逝後,互聯網的下半場需要新的經濟增長模式,需要新生態、新技術和深度服務。

下半場的流量爭奪戰更像是一場拉鋸戰,如何破解流量桎梏成為擺在各大互聯網玩家面前的問題。

參考:

短視頻工場《短視頻日榜(6.10)抖音更換產品負責人;字節跳動自研重度遊戲》

經濟觀察報《字節跳動對做手機不予置評 今年已進軍遊戲、社交、企業服務多個新領域》

搜狐《新品層出不窮,騰訊內部的決策機制是怎樣的?》

Trustdata信諾大數據《騰訊投資快手,為什麽受傷的是今日頭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