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婦尿頻是怎麼回事 6招緩解尿頻現象

由於體內荷爾蒙分身泌改變身體各方面的機能都會發生一定的改變,孕婦尿頻就是懷孕早期最常見的一種跡象。那麼孕婦尿頻該怎麼辦呢?

孕婦尿頻的原因

尿頻是準媽媽最容易產生的癥狀和困擾,這主要是因為逐漸增大的子宮和胎頭擠壓到膀胱,讓準媽媽產生尿意,進而發展為尿頻。

膀胱位於子宮的前方,懷孕3個月時,子宮增大,從骨盆腔出來,可以在恥骨聯合上方觸及到增大的子宮,此時,增大的子宮可以刺激前方的膀胱,出現尿頻癥狀。到了中期後,子宮在腹腔內慢慢增大,對膀胱的刺激癥狀隨之減輕。在妊娠28周以後,正常時均可出現不規律的子宮收縮(子宮發硬),但是,一般沒有癥狀;一旦宮縮刺激膀胱,可以出現尿頻的癥狀。如果未達足月,宮縮很頻繁,應該及時就醫,防止早產的發生。

進入懷孕後期,約38周左右,胎頭下降入骨盆,又可以壓迫膀胱,出現尿頻癥狀。白天,準媽媽站立坐位,增大的子宮壓迫腹腔內的大血管,使下肢靜脈迴流障礙,腎血流減少,白天尿量減少。夜間臥床,減輕了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增加了腎血流量,夜尿增加,這是孕育寶寶的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如果出現多渴、多飲、多尿「三多癥狀」伴體重不增長時,應及時就醫,以排除妊娠糖尿病的可能。

另外,尿頻也有能是有以下病因,比如:炎症刺激,膀胱內有炎症時,神經感受閾值降低,尿意中樞處於興奮狀態,產生尿頻非炎症刺激;尿路結石、異物,通常以尿頻為主要表現;膀胱容量減少,如膀胱佔位性病變、結核性膀胱攣縮或較大的膀胱結石等;精神神經性尿頻,尿頻僅見於白晝,或夜間入睡前,常屬精神緊張或見於癔病患者,此時亦可伴有尿急、尿痛。如尿頻並帶有尿急、尿痛,一定要及時就醫。

孕婦尿頻怎麼辦

第一招:控制飲水

要想不在晚上起來,最好在臨睡前1-2小時內不要喝水。很多做了媽媽的人經常說,產前尿頻未嘗不是件好事情,因為它可以提前鍛煉您晚間起床,要知道這在寶寶出生後是您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呦!

第二招:少吃利尿食物

孕媽咪在懷孕的初期及末期,應該少在晚上吃利尿性的食物,像是西瓜、蛤利、茯苓、冬瓜、昆布(海帶)、澤瀉(保健食品)、車前草、玉米須等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就應避免多吃。

第三招:避免仰臥位

孕媽咪休息時要注意採取側臥位,避免仰臥位。側臥可減輕子宮對於輸尿管的壓迫,防治腎盂、輸尿管積存尿液而感染。專家還提醒,習慣於仰睡的孕媽媽要小心「仰臥位低血壓綜合症」,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休克。

第四招:不要憋尿

人體貯存尿液的膀胱有一定的伸展性。平時膀胱很小,當尿液越來越多時,膀胱就被撐大。如果長期不及時排尿,膀胱就失去彈性,不能恢復原狀了。另外,這樣會使身體產生的廢物排不出去,還可能引起尿毒症。

第五招:使用護墊

懷孕後,尿意總是想來就來,如果孕媽咪沒能及時上廁所,就有可能尿在褲子上,這可不是一般的尷尬。所以孕期使用護墊,就能避免這種意外發生。但是專家也提醒孕媽咪,一定要經常更換護墊,防止細菌感染。

第六招:常做縮肛運動

這樣可以訓練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於控制排尿。也可做骨盆放鬆練習,有助於預防壓力性尿失禁。即四肢跪下呈爬行動作,背部伸直,收縮臀部肌肉,將骨盆推向腹部,弓起背,持續幾秒鐘後放鬆。但要量力而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