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三板基金集中到期 多個產品面臨虧損及退出困境

  新三板基金集中到期

視覺中國圖片

  產品集中到期

  2015年,新三板市場行情火爆,新三板成指一度站上2100點的高點。市場行情火爆引來資本的青睞,大量專門投向新三板市場的專項基金產品湧現。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僅2015年上半年,超過1700隻的新三板基金理財產品成立。

  “當時利好預期不斷,商業模式稍微新穎點的掛牌公司不愁融不到錢。”深圳一家私募基金投資總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火爆的市場,讓新三板基金理財產品如雨後春筍。以自己當時所在的私募基金公司為例,成立了兩隻5000萬元級別的基金分別參與新三板公司的定增和二級市場交易。按照當時的合約,如今這兩隻產品均到了兌付期。

  2015年-2016年,在牛市行情驅動下,大量產品前後發行。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產品很大比例就是當時所發行,備案存續期基本為2至3年。根據申萬巨集源的研究數據,存續期2至3年產品佔比為75%。

  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解到,這些新三板基金的退出期限通常設定為“2+1”,即2年封閉期加1年退出期。3年時間過去,當初跑步入場的新三板基金迎來到期潮。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8年,172隻新三板基金募集總額超過132億元將到期。其中,上半年到期為149隻,下半年到期23隻。

  產品兌付期集中到來,而大面積虧損讓投資者和基金管理人始料不及。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到期的172隻基金產品中,83隻公布了最新基金淨值。其中,37隻產品最新部門淨值小於1元,28隻產品淨值未出現變動,账面處於浮盈狀態的產品僅19隻。

  從目前情況看,“華林富貴竹11號”資產管理計劃账面浮虧大。今年3月8日公布的最新部門淨值僅為0.2665元,账面虧損高達73%。中基協的備案資訊顯示,該資管產品成立於2015年5月29日,到期日為2018年5月28日,產品規模為5400萬元;成立時共有42名投資者。

  一些淨值顯示為正收益的產品以及未公布產品淨值的產品也不容樂觀。“當前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不足,不少產品的淨值存在失真的情況。”前述私募基金投資總監表示,流動性不佳使得很多企業的股票難以形成公允定價。產品淨值計算包括成本法、平均市價法等。無論采取哪種方法,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大概率為折價退出。

  “當時那波行情太火,不少投資機構及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倉促上馬,項目投資也沒有精挑細選。”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指出,行情火爆時,新三板成指一度站上2100點的高位。如今,新三板成指在1000點左右徘徊。

  退出難問題待解

  市場逐漸回歸理性,當時蜂擁而上的基金產品如何退出成為難題。

  “短期退出難的局面很難扭轉。”聯訊證券研究院新三板負責人彭海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投資產品退出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現階段市場參與者減少,退出需要新增資金接盤;而當前市場情緒不高,二級市場交易不活躍。二是投資標的經過幾年發展,基本面出現了變化,有的企業對產品淨值影響較大,而投資人與基金管理人就順利退出難以達成一致。

  在新三板產品集中到期潮的衝擊下,有的基金管理人選擇“忍痛”提前清盤。今年5月4日,新三板掛牌投資機構思考投資公告對投顧產品進行清算,其擔任投顧的“中信銀行睿贏精選A類4期金融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提前清算,清盤時產品淨值為0.8858元。該產品公司自有資金投資100萬元,虧損11.41萬元;此外,還須承擔“虧損補資款900萬元”。

  事實上,這已是思考投資4月以來第四次發布投顧產品清盤公告。思考投資此前公告,擔任投顧的3隻信託產品相繼清盤,產品淨值均在1元以下。虧損幅度最大的產品淨值為0.6146元。從公告內容看,這三隻產品思考投資可能自己出資做劣後,投資的自有資金全部虧光。在上述4隻今年清盤的產品中,思考投資合計虧損8371.41萬元。

  除了提前清盤“斷腕”,大部分私募基金則尋求通過產品展期,以度過眼前難關。“不管是投資人還是基金管理人,當前的狀況難以接受。”張馳認為,退出面臨擴大實際虧損,放緩退出節奏以觀察後續發展。

  去年以來,不少面臨到期的產品便開始商討展期事宜。在IPO發審常態化及新三板制度建設利好預期推動下,不少投資機構已與投資人達成了產品展期的變更。

  張馳表示,不少新三板公司股價處於歷史低位,且市場流動性有限,現在賣出恐怕只能打折出售,账面虧損則變成實際虧損,甚至虧損擴大。此外,二級市場活躍度不夠,交易對手難覓,真要實現退出過程也會比較緩慢。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進行協商溝通,將產品期限延長等待市場出現轉機。

  投資體系待完善

  “新三板市場專業度要求較高,風險也相對更高,但前期市場過熱導致很多投資者忽略了這一點。”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市場風險相對高,新三板基金的不確定性較大。有些投資機構及投資者入場時沒有考慮清楚,以至於市場出現波動後無所適從。

  除了投資者教育外,付立春認為,新三板基金遇到的難題是新三板發展過程中的“陣痛”。從制度建設角度而言,中間的曲折與變化難以避免,這本身就蘊含著潛在的風險。這類帶有“試水”和創新性質的產品其規範化和專業化路線仍然很長,需要監管機構和從業者繼續完善改進。

  “前期的過熱給敲響了警鍾,審慎理性的價值投資將逐步深入人心。”張馳認為,未來對投資者而言,一方面要繼續踐行價值投資,提升專業素養,精選挖掘成長性好的優質標的,避免不理性投資帶來的“受傷”。投資退出路徑方面,要提前做好全面考量,在產品宣傳、產品設定方面規範完善。

  彭海指出,當前市場環境需要耐心。“基於新三板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地位,有理由看好新三板的長遠發展。但對發展過程中會遇到複雜問題必須清醒。”

  對於目前環境下的投資策略,彭海建議遵循兩條投資主線,挖掘長線投資價值:首先,IPO市場恢復常態,上市輔導及IPO被受理公司數量將增長,其中的優質投資標的值得關注;其次,從流動性的角度看,新三板市場分化將持續加劇,建議關注大市值中成長性較好的優質標的。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募集總額超過132億元的172隻新三板基金將到期。在83隻公布了最新淨值的產品中,37隻淨值小於1元,超過四成產品處於浮虧狀態。業內人士指出,2015年大量湧現出的新三板專項基金產品面臨集中到期,當年跑步入場的基金迎來大面積虧損。由於市場流動性不足,這些產品退出時同樣存在諸多困難。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