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歲女孩感冒後致聾:我國每年有30000兒童因它致殘,媽媽們千萬不要這麼做!

一個5歲的小女孩

感冒發燒後因用藥不當致聾

她的經歷讓人心痛流淚

5歲聾兒:我想對媽媽說

5歲小女孩的無聲訴說

我的世界很安靜

沒有一點點聲音

媽媽說

我一歲時就會叫爸爸媽媽了

我特別愛笑

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

媽媽說

3年前 我發高燒

用藥不當後

我的聽力越來越弱

我知道聲音都在我身邊

我很努力聽 不過就是聽不到

媽媽我怕

我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只能遠遠地看著

有時候 我會大發脾氣 摔東西

媽媽 不是我不乖

只是想對你說話

但著急說不出

播放GIF

是我把媽媽氣哭了

但媽媽卻跟我說對不起

因為用藥不當

我國每年約有30000兒童

陷入無聲的世界

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

更是難以計數

我國現有3500多種藥品製劑中

兒童專用的僅有60多種

衣食住行

我們都給孩子專屬的呵護

但最需要專屬的藥品,我們卻忽略太多

孩子不是你的縮小版

兒童要用兒童葯

哪些葯可能影響兒童健康?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官網:

1、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有可能損害兒童的聽神經,引起耳聾。

2、多黏菌素、去甲腎上腺素能引起兒童的腎臟損傷。

3、胃復安能引起一些兒童的腦損傷。

4、四環素、氟呱酸等藥物能影響幼兒牙齒、骨骼的發育。

5、感冒通能引起兒童血尿;滴鼻凈(萘甲唑啉)能引起兒童中毒等。

兒童用藥「黑名單」

圖片來源:三甲傳真

常見兒童禁用或慎用藥物

什麼退燒藥可以給寶寶吃?

對寶寶安全的退燒藥有2種:

  • 對乙醯氨基酚

  • 布洛芬

國家衛計委流感診療方案推薦葯

(2018)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明確推薦一批抗流感病毒藥物,這是流感診療方案時隔七年的首次更新。

其中西藥包括奧司他韋、扎那米韋等,中成藥包括連花清瘟膠囊、兒童抗感顆粒等。

過去的抗流感明星藥物板藍根不在推薦之列。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兒童用藥誤區

家長的不良用藥,會給兒童健康帶來安全隱患。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數據顯示:

兒童年齡6歲或以下的家長,存在用藥安全隱患的佔比均高於80.0%。

安全隱患一:

27.4%的家長因為擔心醫囑用量不夠或太多,會自行給小孩調整(加大或減少)用藥劑量。

臨床醫生建議:

家長應當遵照醫囑給小孩用藥,切不可擅自給小孩加大或者減少單次用藥劑量。

藥物劑量未滿足治療窗會影響藥效,但高出治療窗可能會引起毒副作用,存在安全隱患。

如果發現兒童用藥效果不佳,應及時顧問醫生。

安全隱患二:

72.5%的家長看小孩服藥初期癥狀有所好轉,會自行停葯。

臨床醫生建議:

由於藥物治療疾病需要一個過程,癥狀消失並不能代表疾病真正治癒。

如果服用的藥物是對症治療的情況時(如止咳、退 燒、平喘等治療),當兒童服藥後癥狀消失,可以對兒童停葯;

但如果服用的藥物是對病因治療的情況時(如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療),則切忌癥狀消失就停葯。

安全隱患三:

超過三成的家長為了小孩早日康復,擅自讓小孩聯合用藥(一次服用兩種及以上藥物)。

臨床醫生建議:

家長應當遵照醫囑給小孩用藥,切不可擅自聯用藥物。

由於兒童各身體器官發育尚未成熟,肝臟和腎臟對藥物的消化和排泄能力較弱;

擅自讓兒童聯合用藥,會加重其肝臟和腎臟功能負擔,甚至導致肝腎中毒。

安全隱患四:

19.8%的家長會將葯溶於牛奶/糖水/飲料/果汁/粥湯等給小孩服用。

臨床醫生建議:

在給孩子服用藥時,最好用白開水送服藥物。

由於牛奶、飲料、糖水、果汁等液體中含有多種物質,可能會與藥物結合,影響藥物吸收;

有的甚至會破壞藥物結構,從而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所以這種行為是不科學的。

安全隱患五:

42.7%的家長會根據自己或親友的經驗給孩子用藥。

臨床醫生建議:

不建議家長根據經驗給小孩用藥。

此外,兒童用藥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之一:服成人葯

有些家長覺得成人葯藥效強,為使兒童儘早痊癒而用成人藥物喂兒童,並按成人劑量或減量使用,這是很錯誤的。

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兒童處在生長髮育時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許多臟器發育還不完善;

腎臟、肝臟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腦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用藥時要考慮孩子的生理特點,切不可將大人的葯給小兒隨意服用。

比如治腹瀉時用諾氟沙星膠囊(氟呱酸),此葯對兒童腎臟有損傷;

又如成人復方新諾明片,兒童長期服用會嚴重毒害其腎臟,還可誘發貧血症等。

誤區之二:濫用退燒藥

調研發現,有些家長一見孩子發熱,就給孩子吃退熱葯。

兒童發熱的原因很複雜,也許是普通感冒、扁桃體發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

在沒有查出病因前,濫用退燒藥、解熱止痛藥,會掩蓋病情,妨礙正確診斷,耽誤治療。

特別是幼兒高熱時,如果使用解熱止痛藥不當,還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發生虛脫。

誤區之三:剝去溶衣

膠囊的外包溶衣,有它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區分「外形」。

外包溶衣的藥物,一般是對食道和胃黏膜有刺激性的粉末或顆粒;

或者是口感不好、容易揮發、在口腔內容易被唾液分解、容易吸入氣管的葯。

把這些葯裝到膠囊裡面去,是為了保護藥物的藥性不被破壞,同時也保護了消化器官和呼吸道。

因此,服用膠囊時建議整粒吞服,不要剝開服用,否則容易產生不良反應。

誤區之四:濫用維生素

8歲以內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服用四環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並使牙釉質發育不良,所以小兒不用四環素、土霉素。

誤區之六:強行灌藥

在少數案例中,家長會齊上陣用筷子撐開孩子嘴巴,或捏著鼻子,在孩子哭鬧聲中強行灌藥。

孩子的掙扎很容易讓藥物嗆入氣管,輕則引起呼吸道肺部發炎,重則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危險。

在喂葯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藉助圖片、動畫、音樂等分散孩子注意力,緩解孩子的緊張感;

再使用一些喂葯輔助工具給孩子喂葯,如葯匙、藥物滴管、針筒型喂葯器等,幫助孩子更好地服藥。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家長不要哄騙孩子吃藥是吃糖,孩子很可能會趁大人不注意,自己吞下大量藥片。

孩子不是大人的縮小版,兒童要用兒童葯,如果家長不清楚兒童用藥常識,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一定要遵循醫囑。

兒童用藥安全,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1%的疏忽都可能100%的毀滅一個家庭。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和全社會的呵護下,健康快樂地長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