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萬達電影票房增速高於行業,但它的單銀幕收入卻在下降

記者 | 陳菲遐

日前,萬達電影(002739.SZ)“一反常態”地在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2018年實現國內票房79.8億(公司統計票房均為不含手續費口徑),同比增長10.1%,高於全國票房增速。

這份表態直接回應了1月10日萬達電影公布經營簡報後,媒體報導其票房增速不及市場平均水準的分析。1月10日的公告內容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票房合計95.6億元,同比增長8.9%,觀影人次2.3億人次,同比增長7.5%。而根據公布的2018年全國電影市場票房數據顯示,按含服務費口徑計算全國票房累計609.8億元,同比增長9.1%。如此推算,萬達電影的票房收入低於全國票房的增速。

留意一下不難發現,萬達電影的公告以及互動平台上的表示,出現了票房收入不一致的情形,而原因就在於手續費的差異。

手續費來源於第三方線上售票平台,也就是淘票票以及貓眼等平台,通常是2-5元不等。但由於手續費完全由平台方收取,院線以及片方無法取得該項收入。因此萬達電影在互動平台上公布的不含手續費的口徑的票房收入才更為真實。刨除服務費的因素,全國電影票房累計為565.4億元,同比增長7.9%,而萬達電影票房同比增長10.1%,與全國的電影市場增速相比,萬達電影略勝一籌。

但是這就是這份簡報背後的全部含義了麽?

如果要了解這些,首先要知道,2018年的電影市場,並不繁榮。電影票房在經過了2015年至2017年的蓬勃發展之後,終於在2018年增速開始放緩。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至2017年,不包含服務費的電影票房分別為440億元、492億元以及523億元,增速分別為6.1%以及8.1%。

在這輪快速擴張中,萬達電影無疑是最大的收獲者之一。過去三年內,萬達電影始終通過收購了慕威時尚、重慶世貿等公司來擴大影院和銀幕的數量。2014年末,萬達電影開業的電影院數量僅為182家,通過外延式收購來增加銀幕數量和影院數量,2017年末開業的數量已經達到了516家,其中近一半均為並購而來。截至2017年底,萬達直營影院516家,4,571塊銀幕。

就當市場普遍認為電影票房可以很快突破千億元大關的時候,市場給予了重重的一擊。加上服務費收入,2018年的電影票房僅勉強突破600億元,增速大不如前。而反觀影院的龍頭企業,收入增速更是僅能勉強追平市場,依靠爆米花等衍生產品而實現收入大增的可能性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事實上,市場早已對前期影院的大舉擴張出現了反思。在CETS2019中國娛樂產業趨勢高峰論壇上,上海電影(601595.SH)董秘戴運提到了票房增長以及銀幕數量剪刀差的概念。所謂的剪刀差,就是票房增長的增速遠低於銀幕數量增速的現象。

從數據上看這一現象也十分明顯。從2015年到2018年,如果刨除服務費的影響,電影票房的複合增速約為29%。但是同時期影院的數量卻增長了61%,銀幕數更是增加了75%。換而言之,單銀幕的效用正在逐步降低。

而這也正是萬達電影所遇到的問題。根據萬達電影的經營簡報披露,2018年萬達電影實現票房收入95.6億元,按照5279塊銀幕計算,單銀幕年收入為181.09萬元,而2017年這一數字為192.08萬元,同比下降了5.7%。這也是萬達電影在早年就開始布局沒有天花板的“爆米花“業務的主要原因。

但是值得留意的是,今年萬達電影的年度經營簡報並沒有像往年一樣,披露票房收入以外的非票房收入的具體數字。當然,經營簡報是企業自願披露的數據,並非監管層所強製披露。

二級市場方面,自從12月2日萬達電影複牌以來,股價一路單邊下跌。截至1月14日收盤,萬達電影較複牌時股價跌去38%。即便近期傳媒股有反彈跡象,但萬達電影卻並未獲益。

萬達電影即便票房增速高於行業,但從單銀幕效用這一指標來看,卻出現了下滑。比起票房增速高於行業,這個指標更讓人心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