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6億出售雷士中國70%股權 ×ST德豪保殼路上做出“取捨”

手握兩家上市公司的王冬雷旗下業務大調整。

8月11日晚間,雷士照明(02222.HK)公告稱,其與國際投資機構KKR達成戰略合作,KKR以約7.94億美元(約56億元人民幣)股權對價收購雷士照明中國區照明業務(即雷士中國)多數股權,交割完成後,KKR將持有雷士中國70%的股權,雷士照明將持有剩餘30%股權,並獲得現金對價。

次日,王冬雷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德豪潤達(*ST德豪,002005.SZ)發布公告表示,雷士照明已決定不再與德豪潤達繼續推進德豪潤達收購其中國照明業務的交易。

雷士照明剝離中國照明業務之心早已有之,而*ST德豪接連兩年淨利潤虧損,扣非淨利潤連續7年虧損。此次業務調整起因為什麽?又會給王冬雷旗下兩家公司帶來哪些變化?

出售雷士中國70%股權

根據雷士照明公告顯示,8月10日,雷士照明、雷士照明全資附屬公司耀能控股、Brilliant Lights International Holding Pte. Ltd.(持有賣方全部股本) 、賣方(Brilliant Lights Investment Pte. Ltd.)及KKR訂立購股協議,據此並在購股協議條款規限下,雷士照明及耀能控股有條件同意出售及賣方有條件同意收購目標公司(惠州雷士、蔚藍芯光及珠海耀輝)。

公告還顯示,進行出售事項之前,雷士照明直接及透過耀能控股間接持有目標公司100%股權。交割後,雷士照明及KKR將分別間接持有目標公司權益總額中30%及70%。

對於此次出售雷士中國70%股權給KKR,能給雷士照明帶來哪些變化?8月12日,《華夏時報》記者採訪雷士照明投資關係部,對方郵件回復,“關於媒體採訪,聯絡內地品牌負責人杜女士。”

8月13日,杜女士委託相關人士書面回復《華夏時報》記者:“2019年8月12日下午,董事長王冬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雷士照明此前在港股的價格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市值長期只有二三十億港元。做企業的目的是給股東回報,但是自己沒有辦法在港股市場去解決業績增長與股價下跌之間的矛盾。現在有投資者願意用很好的價錢購買,實現股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就選擇了出售。”

在獲得批準且交割完成的前提下,雷士照明董事會將宣布,向雷士照明的股東派發不低於每股0.9港元的特別股息,雷士照明將召開特別股東大會,供股東批準此項交易和特別股息。

與此同時,雷士照明的中國非照明業務、中國原始設計製造商(ODM)業務和國際業務不包括在此項交易中,將繼續由雷士照明擁有。

買方KKR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投資機構,管理多種另類資產類別,包括私募股權投資、能源、基礎設施、房地產和信貸,以及與戰略合作夥伴管理對衝基金。KKR曾在2014年投資青島海爾,並協助海爾在2016年以54億美金收購了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

根據雷士照明與KKR雙方約定,在四年之內,雷士照明提出回歸A股方案,如果KKR的內部投資收益率達到18%,KKR就會同意雷士回歸A股的計劃,而對於其他方案雷士照明擁有否決權。

對於此次出售相關業務,今後的雷士照明的戰略重點方向。上述雷士照明相關人士書面回復《華夏時報》記者:“王冬雷指出,雷士照明後續會聚焦兩塊業務:一是海外市場,雷士照明在美國一年有一億元的利潤,在英國市場已經扭虧為盈,在中東也保持了不錯的發展勢頭。同時,雷士照明在越南有一個工廠,會更加大力地開拓東南亞市場。二是公司更注重微笑曲線的高價值部分,比如科技、設計、品牌、渠道這些方面。”

“此外,雷士照明在中國還將選擇家居、家電、軟裝家具等高增長領域進行投資發展。這次轉讓所得收益,大部分用於股東分紅,余下主要用於開拓國際業務。”上述書面回復中還指出。

大股東的保殼路

事實上,雷士照明剝離有關資產的想法早已有之,而此前的買主為兄弟公司德豪潤達。

早在2018年,德豪潤達因籌劃對實際控制人王冬雷及/或其指定的企業和其他第三方,以及雷士照明持有的惠州雷士100%股權收購的事項,交易預計作價40億元,該事項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德豪潤達近些年業績表現並不理想。2017年、2018年,德豪潤達的淨虧損分別為9.71億元、5.81億元,因連續兩年淨利潤為負,德豪潤達披星戴帽直面保殼壓力。除此之外,自2012年開始,德豪潤達扣非淨利潤連續7年為負。

德豪潤達自2004年上市以來主營業務為小家電產品的生產及銷售,自2009年開始,開始進入LED行業。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小家電及LED雙主業。

德豪潤達曾在2018年年報中自述,其2018年面臨的壓力也比歷年加大,Lumileds提起惡意訴訟、二級市場股價向下波動、募集資金 被扣劃、銀行緩貸、縮貸、抽貸等等,給公司董事會、管理層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2019年,德豪潤達通過梳理、盤查現有資產,盤活現有閑置的土地、房屋、廠房、閑置設備等資產,通過出售、出租、回租等方式優化資產的同時,有效增加公司現金流;將通過業務整合、不良業務包袱卸載、基地工廠合並、分子公司的合並清理、資本結構優化等實現聚焦核心主業,減少管理單元。

德豪潤達曾在公告中表示,上述重大資產重組有利於提升其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增強其綜合競爭實力和持續經營能力,符合其長遠發展規劃和全體股東的利益。

而此次均由王冬雷控制的兩家公司卻改變了原有的計劃。

8月12日,德豪潤達公告,其收到雷士照明發來的通知函件稱,其管理層經過慎重的考慮與內部評估工作,宣布雷士照明已決定不再與德豪潤達繼續推進德豪潤達收購其中國照明業務的交易。

對於這一變化,《華夏時報》記者致電德豪潤達證券部進行採訪,其證券部接線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正是德豪潤達準備半年報,期間不方便接受媒體採訪。

“雷士照明在獨立財務顧問和法律顧問的協助下主導了本次交易的完整的競標流程,有多家競標者參與,KKR通過競標流程獲得了本次收購的機會。KKR的方案最終勝出,是因為其提供的是戰略性的長期投資,同時承諾保護雷士照明品牌,以及提升其業績表現並創造價值。我們無法提供更多的談判細節,也不對其他投資者做出評價。”上述雷士照明人士還告訴本報記者,德豪潤達是雷士照明的最大股東,雷士照明的股東們將繼續持有雷士中國少數股份、雷士國際業務全部股份及雷士中國非照明業務全部股份,還將獲得可觀的現金對價。

“援兵”解了近渴,德豪潤達“保殼”有了新希望,而德豪潤達如何持續發展,仍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