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點尺寸彩色電視價格普降 智能化滲透率已近90%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曾健輝

在馬上要步入5G時代的當下,每個行業都在談“智能化”。在城市智能、社區智能的浪潮中,家庭作為其中的基礎部門,是智能化發展最早的一環,也是最為關鍵的一環。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奧維雲網(AVC)獲悉,在所有智慧家電中,電視是最成熟的品類。根據奧維雲網(AVC)的統計,2018年智能電視在彩色電視行業的銷量滲透率已經達到89%,預計2019年將進一步增長到93%。電視智能化的普及帶動了中國智能家電的快速發展。

3月11日,奧維雲網(AVC)副總裁董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彩色電視的智能化滲透率迅速提升,是因為硬體產品近幾年一直朝著高、大、智(高清、大屏、智能)的方向發展,而且彩色電視產業鏈、技術和消費者需求等市場各方面的發展相對完備。此外,與白電相比,黑電有更多具備附加值的變現場景,這也使得智能彩色電視的滲透率快速提升。

奧維雲網(AVC)發布的2018年中國彩色電視市場年度總結報告顯示,受上遊面板價格下降的影響,去年國內重點尺寸彩色電視均價同比出現下跌。

彩色電視智能化滲透率快速提升

根據奧維雲網(AVC)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統計數據,2013年我國智能電視滲透率僅45%,但是到2018年,國內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已經“躥升”至89%。

也就是說,在過去5年時間裡,智能電視的銷量滲透率已經翻了一番。奧維雲網(AVC)還預計,2019年國內彩色電視的智能滲透率將會進一步增長至93%。

從發展歷史上看,彩色電視智能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IT企業興起,初期的電視智能化功能較簡單,性能較差,消費者體驗感不強;第二階段則是以官方推動的電視數字化為主導,廣電推動的高清互動電視以及電信推動的IPTV都讓電視實現了數字化,並具備少量的互動功能;現在國內智能電視處於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智能化就是彩色電視企業主導的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

據奧維雲網(AVC)統計,2015年智能電視中Android作業系統的佔比為78%,在2018年,Android作業系統佔比已經達97%。以最新的智能互動方式來看,在2018年,國內智能電視中具備語言互動功能的電視佔比也達到了58%。

相對於其它家電品類,彩色電視可以說是絕對性地引領了智慧家電的發展。

奧維雲網(AVC)副總裁董敏3月11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7年下半年及2018年全年,國內智能彩色電視出現了由大屏智能轉向小屏智能的新趨勢。在由小米領銜的32寸智能電視的快速發展下,國內彩色電視的智能化得以再上一個台階,滲透率大幅提升。

記者注意到,2017年7月,小米出人意料地選擇從32寸小屏電視切入,推出售價僅1099元的32英寸4A智能電視。隨後在2017年“雙十一”前夕,小米還推出了999元的預約價格。小米這位“不速之客”的入局使得32寸電視一舉扭轉了銷售萎縮的狀態。

夢派集團總經理劉丹在彩色電視行業沉浸多年,他告訴記者,彩色電視是一個顯示設備,它在全球的定位是信息設備。作為顯示終端和內容承載的終端,它自身的屬性就要求其傳遞和接受信息的智能化程度要比較高,這也是彩色電視能夠引領家電智能化的原因。

董敏則認為,這幾年來電視的智能化滲透率提升很快,主要是因為產業鏈、技術和消費者需求等因素的齊備。在以前,電視機的智能主機板價格比普通主機板貴,但到如今,智能主機板的價格與普通主機板差不多,甚至還更便宜,“因為量大、規模大了”。

此外,董敏表示,相對於白電,彩色電視承載了很多屬性,比如互動屬性、感情屬性以及內容屬性。“在電視周圍可以有很多附加的活動,包括娛樂、電商、在線教育,還有內容運營、智能運營等等,這些活動都可以帶來附加值。但是冰箱或者空調,都很難具備這麽多有附加值的活動。這也是黑電的智能化滲透率可以快速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去年重點尺寸彩色電視價格普降

國內家電市場一直有“白強黑弱”的說法,而這個強弱指的是盈利能力。相對於白電企業30%左右的毛利率,彩色電視龍頭公司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TCL集團為17.79%;四川長虹為12.23%。

與此同時,去年整個彩色電視界“一片哀嚎”。2018年全球液晶面板再次陷入“寒冬期”,彩色電視行業的競爭態勢也進一步惡化。這種惡化體現到消費端就是產品價格的下降。

據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彩色電視市場零售量規模為4774萬台,同比微增0.5%;零售額規模為1490億元,同比下降8.6%;零售均價3121元,同比下降9%。

對此,董敏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因為上遊面板價格下降,且行業競爭十分充分所導致。“首先,電視門檻相對比較低,廠商隨時可以跨界入局這個行業,入局後各自會採用不同的商業模式,競爭是多維度的。另外,電視的品牌格局和白電不一樣,黑電前五名市場份額相差不大且格局不穩定,競爭非常充分,所以整個彩色電視行業的淨利潤率不到2%。”

對於彩色電視廠商毛利率越來越低的原因,劉丹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先是彩色電視廠商作為硬體廠商,被樂視所謂的“生態”理念帶偏了方向,不少傳統企業在學習互聯網企業的模式。這使得電視產業鏈上的分工出現混亂,“硬體免費、軟體收費”“硬體免費、內容收費”等商業模式也打亂了彩色電視原本的定價格局。“電視機廠商主觀上忽視了硬體建設。賈躍亭的互聯網電視使得國內彩色電視消費降了幾個等級。2007、2008年的時候,價格10000元以上的彩色電視每年還能賣160萬台,現在只能賣100萬台。”

此外,劉丹也提到,彩色電視毛利率越來越小的原因還包括客觀上的渠道變化。在從傳統分銷模式到移動線上銷售的轉換和融合過程中,彩色電視廠商沒有控制好渠道價格問題。

對於今年1月末的家電促消費新政,董敏認為,其對彩色電視行業的影響肯定有,但是估計影響不大,而且還要看各地政府的政策落地情況。

記者注意到,彩色電視智能化過程中需要面對的挑戰還包括,智能投影儀等新興代替品也紛紛湧入客廳,搶佔娛樂場景。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