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病夏治黃金時間已到,「火泥三伏貼」開貼了!

三伏貼是指

在農曆 「初伏」「中伏」「末伏」的時令裡

運用中醫理論在特定穴位上

進行中藥貼敷以治療疾病的方法

「三伏天」是一年裡陽氣最盛的時節

有效利用這個時間進行三伏貼

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

01

火泥三伏貼的兩大主要作用

祛病

火泥三伏貼有很好的祛病作用,特別是對虛寒性疾病,例如慢性咽炎、鼻炎、哮喘、咳嗽、反覆感冒、風濕疾病等。

因為三伏天時節氣候炎熱,此時人體內陽氣旺盛,若配合火泥三伏貼中藥物對特定穴位產生的局部熱性刺激等,能夠很好的發揮助陽驅寒、扶正祛邪、祛除冬病病根的作用。

防病

⑴火泥三伏貼能夠幫助激發體內的陽氣,從而避免冬天體內陽氣不足被寒氣所傷;

⑵火泥三伏貼可疏經通絡、調氣理血、寬胸理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調節人體的肺脾功能,強化身體的抗病能力。

02

三伏貼這樣貼

貼走以下慢性病

火泥三伏貼應該怎麼貼呢?找對這些位置,教你貼走老慢支,鼻炎,老胃病,關節病!

1

呼吸系統問題

免疫力低、反覆感冒,老慢支、咽炎、鼻炎

呼吸系統疾病分兩大類:一類是免疫力低下,總是反覆感冒;另一類是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鼻炎、咽炎、肺功能不全、上呼吸道感染等慢性病,都能用火泥三伏貼緩解。

2

風濕性系統問題

頸肩痛、腰部寒涼、關節寒涼

風濕性疾病主要包括:頸肩痛、要不寒涼、關節寒涼、老寒腿、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寒性關節痛等。

風濕病通過火泥三伏貼治療,主要適應症是那些寒性的、怕冷怕風的、脾腎陽虛的病人出現關節疼、肌肉疼。另外慢性病造成的關節疼痛,長期勞損造成膝關節不適,都適合貼敷三伏貼。

風濕病人往往都是虛性體質,除了一部分貼圖中穴位,另一部分是用來緩解疼痛,貼阿是穴上,也叫不定穴,這類穴位隨病而定,也就是說哪裡痛就貼哪裡。

3

消化系統問題

老胃病、胃痛、腹瀉、消化不良

消化科疾病包括:胃脹、胃酸、胃痛等,胃腸功能紊亂,慢性腹瀉,老胃病,慢性胃炎,食欲不振等。

胃病是中老年人秋冬高發的疾病,很大一部分人都有常年的老胃病,反反覆複發作,經常食欲不振,免疫力越來越低下。通過火泥三伏貼的方法治療胃病,有很好的緩解效果,能夠保護腸胃健康。

同時貼這些穴位,能起到調和脾胃,健脾養胃的效果,慢慢改善難治的胃病。

4

婦產科問題

宮寒、月經不調、婦科炎症

婦科疾病主要包括:宮寒,月經不調,產後頭痛,慢性盆腔炎、宮頸炎等寒症。

主要病機是腎氣不足、痰淤阻滯。

通過貼敷「火泥三伏貼」可溫陽、助陽、祛除寒邪、活血而治療婦科系統問題。

5

兒科問題

哮喘、咳嗽、易感冒

兒科問題主要包括:小兒哮喘、咳嗽、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等。

6

任脈祛濕

調節陰經氣血、祛除濕氣

任脈循行於腹部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經及陰維脈交會,故能總任一身之陰經,又稱「陰脈之海」;

任脈起於胞中,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

中脘穴、三陰交具有健脾祛濕等功效;

三陰交又 謂"婦科三陰交",顧名思義此穴對於婦症甚有療效。

7

督脈昇陽

增補元陽、提高免疫

督脈是人體奇經八脈之一,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故稱為「陽脈之海」。

督就是「總督」的意思,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調節著一身的陽經氣血。督脈循身之背,背為陽,所以有督脈「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在機體生命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督脈經氣越旺盛,生命力也就越強。

8

排腸毒

美容養顏、減脂

女人想變美,首先祛腸毒。

大腸乃百病之源!長期便秘,會使大量便渣會滯留在腸道內腐爛、大量毒素和有害菌被腸道反覆吸收,通過血液循環到達人體各部位,成為我們健康和美麗的罪魁禍首!

「火泥三伏貼」藥物溫熱刺激可對腸內宿便和腸壁皺摺內的穢物和毒素能起到直接的清理作用,不僅能幫你徹底清腸潔道,排出毒素,而且能恢復正常蠕動功能。

由於毒素和油脂等毒素的排出,人體內分泌得到調整,腸道功能得以改善,進而能達到消除面部等處淺色表色斑、暗瘡和美膚美容、局部減肥的功效。

03

貼敷時間

三伏貼

要想火泥三伏貼發揮最大作用,敷貼時間很關鍵!

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這個時候最為炎熱、陽氣最盛,根據個體的體質差異,適當調整時間,成人貼敷時間4——6小時;6歲以上兒童貼敷0.5——2小時。

三天貼敷一次,要連續貼整個伏天,一般連續貼敷三年為一個療程。

三年後可繼續貼敷增強療效,防病治病的效果更加突出。

對慢性病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防止冬天再犯!

04

注意事項

1、禁忌人群

⑴孕婦及5歲以下兒童

⑵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惡性高血壓、惡性腫瘤等患者;

⑶疾病急性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及加重期患者;

⑷接觸性皮炎、膚質脆弱極易過敏及瘢痕體質者;

⑸急性發熱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發熱期。

⑹體質壯實易上火者。

2、貼敷時間因人而異

建議每次貼敷時間成人4~6小時,5歲以上兒童0.5~2小時,以中度灼熱感為度,切勿強行留置,易致皮膚表面水泡形成。若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應立刻取下藥膏,嚴禁抓撓。

3、貼敷後常見反應

⑴感覺發熱,屬於正常反應。

⑵發燙,皮膚的敏感度較高,效果會很好,耐受的情況下,貼敷時間可稍延長;若不耐受,可揭掉。

⑶沒感覺,皮膚敏感低,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或縮短兩貼的間隔時間。

⑷感覺發涼,體內寒氣較重,用手摩擦貼敷位置,發熱後再貼。

⑸局部發癢,體內風邪較重,考慮與肝有關。用手輕輕按發癢部位。

⑹局部出現紅疹,考慮風邪外出或過敏體質。先停止貼敷後觀察。

4、貼敷注意事項

⑴貼敷後兩小時內患者禁止接觸涼水,不暴曬

⑵慎食生冷寒涼辛辣刺激肥甘滋膩之品。

⑶注意貼敷期間多飲用滋陰茶,如:枸杞、百合。

⑷接觸性皮炎、膚質脆弱極易過敏及瘢痕體質者;

⑸貼敷期間禁止吹風扇、空調冷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