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收費到升維:個人征信場景的N+1種打開方式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日前,央行公示了設立經營個人征信業務的機構許可資訊公示表,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行征信)為公示表中唯一機構。

而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考拉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征信有限公司8家2015年首批試點的個人征信機構,作為參股公司,數據共享共聯入公共平台的模式,亦塵埃落地。

不過,比起數據互聯打破資訊孤島來說,8家試點機構儘管暫未拿到屬於自己的牌照,卻在試點過程中,用N+1種互聯網征信的方式,解鎖了信用這個看似場景有限的概念的想象太空。

信用變現:用免押金來觸碰痛點是起手式

315晚會曝光了共享單車10億押金難退,而恰巧就在2天前,哈羅單車剛剛成為首家全國徹底信用免押金的共享單車,成為了2018年央視315晚會備份受關注的共享單車品牌。而為其提供個人征信服務的,是背靠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

之所以選擇哈羅單車,按照芝麻信用總經理胡滔的說辭,是一些共享單車的高層對這種模式頗多嘲笑,而哈羅單車的負責人則在共享單車遭遇退押金潮之時,也頗多擔心:“我也擔心自己看著巨額押金心癢,拿去做別的了。

於是,有了合作,一年的試運行下來,結果似乎頗為成功。9000萬人次免押金騎車,損毀為50輛,2017年最後一季,大規模試點中,免押金帶來的用戶增長超過40%。但這還不是關鍵,重要的是,對於共享單車用戶來說,能不能退押金這個隱疾,沒了。

這是個人信用的一種場景延伸模式。芝麻信用的試水裡,不僅僅是單車,還有租房。幾乎和哈羅單車的消息同步,辦公太空WeWork和芝麻信用共同推出全球首個信用免押辦公社區。

前者是全國首家、後者是全球首個,並不重要。關鍵是場景,依然是押金這個痛點帶出的信用場景,然後想象太空也就擴大了。

押金二字可以劃重點,因為押金作為痛點的存在,起源就在於雙方的不信任,即信用問題。

而個人征信一旦能夠完成對個體的信用畫像,又通過商業征信來遴選出良好商譽的商家,則其自身就用自己的信用,完成了對交易雙方的信用背書。

這其實和支付寶起家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是一樣的路數。

相對於辦公社區這樣的場景,芝麻信用在2017年10月即推出的信用租房,適用面更大。彼時,支付寶宣布在國內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8個城市開通信用租房服務,首批上線即有超過100萬家公寓(未包括個人房源)入駐。

螞蟻金服創新及智能服務事業部總經理王博宣稱:“這一模式此前在上海進行了半年左右的試運行,我們發現,提供信用免押金的房源雖然僅佔房源數量的15%,但卻佔據了80%的成交量,這證明信用租房模式非常受到用戶的青睞。”

同時,由芝麻信用引發的免押金熱潮,也在其他個人征信平台的服務中心開始火熱。

尤為典型的是在1月末向全國範圍開放公測約一天后即關閉信用查詢入口的騰訊征信,其官方介紹,通過騰訊信用分可以使用的服務主要包括了信用金融和信用生活場景服務。而所謂生活場景則包含了免押金騎行、租房、租玩具等模式。

更多的場景正在打開,對8大個人征信機構的信用場景服務進行簡單梳理,不難發現此類觸角已經向玩具租賃、酒店、租房、租車、共享單車、婚戀、分類資訊、二手商品交易、學生服務、公共事業服務等近百個場景蔓延。

信用“變現”,已經跳出了常規的信貸模式,而這個痛點解決的其實是人際關係中的信任問題,而信用背書的落點,則實質在平台身上。

這還只是起手式,平台之所以敢於背書,信心來源也是其多源的大數據體系。

數據畫像:不僅是從平面畫像到立體畫像

傳統的個人征信,其盈利環節大多在資訊付費查詢之上,亦因為適用場景較少,缺少真正的價值。而更多數據公司則往往將收集來的個人數據進行商業銷售,其帶來的個人資訊泄露等社會問題,亦成為了一個社會頑疾。

互聯網征信在某種意義上,有著強烈的互聯網思維,換言之免費、共享的基本構架,使之在問世伊始,就帶有大數據思維。

8大個人征信平台,都有自己的數據來源,且獨特。芝麻信用擁有來自淘寶的電商以及餘額寶理財產品的數據,騰訊征信則是獨一的社交數據,前海征信和近1600家金融機構建立合作,考拉征信則背靠拉卡拉深入到了便利店自助終端、智能支付設備、手機APP之中;鵬元征信可以通過身份認證、個人反欺詐分析、貸中風險監控為用戶畫像;中誠信的信用報告則涵蓋身份、教育、職業、通信、司法等維度……

每一個平台,在個人征信的試點中,其實都在探索依靠自身的商業閉環和所產生的大數據,來完成用戶畫像。

相對而言,這樣的用戶畫像儘管還是側寫、不完整,但卻是立體層面的,較之央行征信主要采集銀行征信資訊,更多的偏重於信貸交易資訊來說,人群更為覆蓋面廣。

以芝麻信用為例,其上線於2015年1月5日,到2017年7年,支付寶活躍用戶約4.5億人,即芝麻信用的收錄人數大約為4.5億。反觀央行征信,儘管2017年8月31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收錄的9.3億自然人中,僅有4.6億人有信貸記錄。

不可忽略的是,民間信貸的暗流之下,僅僅來源於銀行的畫像極其容易失真

而且儘管央行征信包含個人基本資訊、資訊概要、信貸交易資訊明細、公共資訊明細、本人聲明、異議處理、查詢記錄七個部分,但較之芝麻信用的5個維度來說,由於後者的數據來源極度多元,故其畫像能力頗顯單薄。

同時,驚鴻一瞥的騰訊征信,亦是5個維度的畫像。可見維度未必一定“數多”,但更要“據實”。

僅僅是畫像更立體,並不是民間征信的價值所在。

反而,在去年4月,央行征信局局長萬存知對外發聲稱:“八家機構實際開業準備的情況,離市場需求和監管要求差距那麽大,沒有一家合格,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就其所以,在於8家機構都想追求依托互聯網形成自己的業務閉環,在客觀上就分割了市場的資訊鏈,而且每家的資訊覆蓋範圍都受限,資訊不廣、不全面就帶來產品有效性不足,不利於資訊共享。

換言之,百行征信的出現,恰恰是讓大數據所可能完成的信用畫像,在官方民間的數據全互通之下,無限接近於“真相”。

但在另一個方面,個人征信機構卻並非真的沉迷於閉環,他們早就開始著手升維打擊了。

等待的契機,或許正是百行征信帶來的數據共享。

升維戰法:個人信用的盈利方式不是收費

試錯就必然面臨錯誤,早前芝麻信用在“機場快速通關”“圈子”“年度账單”等數次風波中的錯誤,是個人征信試錯中的必然。

但個人征信的未來之路已經越來越明晰,這就是升維戰法。

簡單的免押金,只是痛點解決。痛點不等於剛需。個人征信平台則想通過自己的獨有路數,打開更多個人信用使用上的剛需場景。

而且其中的許多,將是以前未必存在的新市場,即藍海。或者說,這個新市場,其實是個人信用的更新,或者說從信用上升到了身份。

此處的身份,可以理解為身份證明,也可以理解為身份地位。

反身份欺詐是第一個升維途徑。“都不知道電腦的另一端是貓還是狗”作為一個互聯網俗語,其實在信用領域更為驚險。

鵬元征信選擇了針對互聯網身份識別問題,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建立雲欺詐數據庫,結合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欺詐風險評分,進行精準的網絡身份識別,形成了一套“防身份欺詐風險解決方案”。

證明你就是你。背靠海量社交數據的騰訊征信則用了一個更為簡單粗暴的黑科技:2016年在數博會上,騰訊征信展示了通過對多種管道大數據的深入挖掘分析開發的實名認證產品及人臉核身APP,據國際權威機構評測,其準確率達到99.65%。且該功能已獨家應用於手機QQ錢包、騰訊理財通、微眾銀行、微信支付、QQ安全中心、微證券等產品場景。

更有效、快捷的身份證明,只是升維打擊的第一步。之後各大平台的升維之路則開始分岔。

“以前,每家金融機構都會有自己的“黑名單”,但機構間都不聯網,騙子騙完這家騙另一家。我們在做的事情就是打通金融機構的數據壁壘。”前海征信旗下專注於研究大數據、風控和前沿技術的卅伍研究院宣稱:為了解“老賴”是怎麽想的,如發薪日貸款這個業務,我們團隊打入了這個業務用戶聚集的“口子群”(貸款申請者匯聚並討論相關話題的QQ群,這些群往往需要收費進入),從而讓特定業務的個人征信模型更有針對性。

“我們的模型通過此類風控,大概能提高30%左右。”上述人士還舉例稱:舉兩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每個人在輸入身份證號時,是有相對固定速度的。如果用戶輸入過快,我們會評估這是不是機器在注冊;如果用戶輸入速度過慢,我們會認為不是其本人在注冊,因為你對你的身份證號不應該不熟。這就是大數據風控一個典型的應用。

這些頗為類似《牛奶可樂經濟學》裡的各種奇葩但切實的概念,但這也讓大數據的標簽,從量大變成了精準。

正如前海征信副總經理楊勇艇所說:“100多萬人從事黑色產業數據研究,天天在研究各大銀行、各大金融機構的漏洞。”而黑產的邏輯亦建立在資訊孤島之上,即車輛、房產、不動產等多項資訊,大多數平台沒有打通的能力,因此只要名字相同,就可以躲過風控。

從單個項目的風控建模,到依托央行征信與百行征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打通,這樣的組合拳,才能讓解決身份證明和個人信用上的漏洞“水到渠成”。

考拉征信則在另外的戰場上發力,比如求職場景。

2017年,由考拉征信和前程無憂聯手打造的全新產品“無憂背調”正式上線,考拉征信將為入駐前程無憂的33萬家企業提供全新“輕背調”大數據征信服務。而在此之前,其亦推出“小微商戶信用評分模型”,據稱可以幫助剛畢業的大學生創業及眾多普通老百姓就業。

或者說,8家個人征信平台,從2015年獲得試點資格開始,就並未過多幻想著獲得專屬自己的牌照。在它們的各階段言論中,建立一個真正第三方的征信平台的呼聲並未斷絕,而這些平台一直在試點的,都是在自身的資訊資源基礎上,挖掘更好的實現個人信用變現的場景,而不是簡單地將信用資訊售賣來一錘子買賣。

個人征信平台想要做的事,其實更加簡單,即讓個人信用,不僅僅用來證明一個人的誠信,更成為一個人的身份象徵。

正如備受爭議的互聯網個人信用評分一樣,看似三六九等一般的劃分,以及類似遊戲一樣的更新模塊,而背後則是各種商業機會的悄然而至,以及每一個個體對自己信用等級的珍惜。

象愛惜羽毛一樣的愛惜自己的信用,就好像一個網遊裡的等級遞增而帶來的榮譽感那樣,這恰恰是互聯網所最擅長和一直在做的套路活,而這條路的盡頭,或許會印證一個笑話:

未來的人去相親,不用帶玫瑰花、不用拿房產證,先互相交換一下信用分,匹配一下信用取向,再談……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