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ofo自救:戴威每晚與主管在理想國際樓下轉圈探討業務

  對更看重獨立發展的ofo來說,走出困境的路還有多遠?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玄璿   

  戴威正努力向員工傳達信心。

  黃立新(化名)還沒離職前,在5、6月參加了幾次內部稱為“騎葩大會”的午餐會,見到過戴威。這一會議公司員工都可以報名參加,向戴威提問,氣氛很輕鬆,戴威看起來很有信心。

  大家提出一些運營上的具體問題,關於智能鎖、車輛等。至少在黃立新參與過的那幾次會議上,沒人問到公司資金問題,似乎有種默契,所有人都心照不宣。

  實際上,5月底、6月初或許是戴威較為焦慮的一段時間。黃立新的同事看到戴威每天晚上11點去找各部門主要負責人探討業務,一起在理想國際大廈樓下轉圈。

  根據多名ofo內部人士的消息,主管運營的ofo副總裁池文明已於5月離職,這對城市運營造成了一定影響。同時,首席產品官陳為和技術部多名核心人員也都已離開。對此,《中國企業家》記者向ofo求證,但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在此之前,ofo高級副總裁南楠已經離職,地方運營人員和北京總部則傳出裁員的消息。

  除了團隊動蕩,資金壓力的傳聞也一直伴隨著這家公司。拖欠供應商款項、挪用押金、可能再次抵押動產獲得資金⋯⋯員工能感受到的資金問題來自於報銷難。多位離職員工均表示,離開公司一個多月了,仍然沒有收到報銷款。不過ofo相關負責人回應《中國企業家》稱,員工報銷一切正常。

  在用戶端,從6月份開始,ofo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免押,部分地區試點新的收費標準,這被質疑為變相漲價。當時ofo的回應是“探索更趨合理的計費方式”。

  另一方面,競爭對手的舉動仍在引起市場對共享單車行業盈利問題的新思考。繼哈羅單車信用免押後,摩拜宣布無條件免押。前者背靠螞蟻金服,在ofo與摩拜鏖戰之時,耕耘三四線城市,正準備進軍一二線城市。摩拜在美團體系下,正在嘗試更多合作。

  對更看重獨立發展的ofo來說,如何尋找到走出困境的方向?

  業務縮減

  多種跡象表明,ofo的重點正從粗放式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這也被視為目前共享單車行業的轉型方向。

  不久前從ofo離職的劉山(化名)告訴《中國企業家》,由於硬體研發已不再是重點業務,硬體團隊2018年的工作量很少,半數以上員工已離開公司,包括很多核心成員。其中有不少是主動離職,裁員多集中在技術含量不高的運維團隊,三四線城市的運維人員受影響較大。

  ofo聯合創始人於信在2018年6月接受《財新》採訪時談到這一問題,他指出,ofo運維人員從12000人縮減至9000人,這不是“裁員”,而是重新梳理團隊。一位ofo離職員工對《中國企業家》表示,此前運營方式過於粗放,無效搬運較多,團隊屬於正常縮減。安徽一位已離職的運維人員則說,當地運維團隊裁員基本在10%左右,主動離職的也有不少。

  實際上,ofo的運營管理團隊調整頻繁。據黃立新介紹,2016年11月,Uber前北區西區總經理張嚴琪加入ofo,出任ofo COO,主要負責搭建運營體系,並推廣到全國。2017年6月,張嚴琪開始負責海外事業部,池文明接手運營事務。2017年7月,滴滴高管入駐ofo,付強等人也負責國內運營。同年11月,付強離開。2018年5月,池文明離職,聯合創始人薛鼎開始負責運營事務。

  從時間節點看,每屆運營團隊管理層在任時間分別為7個月、4個月、6個月。如此短時間內每次管理層調整給公司帶來的衝擊可想而知。

  此外,ofo的海外業務也被察覺出收縮的信號。

  2018年7月,ofo宣布海外業務從此前的開拓階段進入到深耕重點市場的第二階段,將對新加坡、美國、法國這一類規模大或增長迅速的地區,進行精細化運營。但新加坡運營不良、美國業務縮減的消息先後被爆出。對此黃立新表示,美國情況確實不太好,但由於美國市場是戰略性市場,所以不會撤出。新加坡、日本、韓國和法國等地的營收情況略好一些,不過尚未盈利。

  2018年7月以來,據當地媒體報導,ofo正在著手關停澳大利亞和德國業務;美國的業務將會退至幾個大城市裡。

  “其實早在2017年11月,就有縮減海外業務的計劃。”黃立新表示。

  彼時,ofo傳遞給外界的聲音是即將實現年底登陸20國的目標,但實際上,ofo已經資金緊張,根據《財新》後來的報導,截止到2017年12月1日,ofo账麵包括押金在內可動用的現金僅剩下3.5億元。黃立新說,當時公司意識到海外燒錢模式不可持續,已開拓的地區不再投放新車,未來還會慢慢縮減。

  ofo和摩拜的海外擴張戰從2016年年底開始。黃立新透露,摩拜在市場宣傳上更為擅長,ofo就比拚投放數量,在生產上從來不“say no”。

  資金難題

   在公司內部,也出現了一些資金緊張的跡象,比如報銷款遲遲不發。多位離職員工均表示,離開公司一個多月了,仍然沒有收到報銷款。ofo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否認,表示公司報銷一切正常。

  ofo也不再和芝麻信用合作實現免押。2017年3月,ofo聯合芝麻信用推行650信用分及以上免押金活動,並迅速覆蓋了25座一、二線城市。2018年5月31日,ofo取消20座城市信用免押金,6月15日,再次取消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杭州5座城市的信用免押,至此,ofo全面取消信用免押金騎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ofo的這一做法是遭遇到了資金鏈的壓力,急於用押金來回流資金。

  在ofo恢復押金之際,哈羅單車繼續和芝麻信用合作推行免押,摩拜開始實行全面免押政策。一位投過共享單車項目的投資人對《中國企業家》表示,現在各家推行的免押政策是一種競爭性手段,只是單純免押,並沒有推出更好的約束機制,對用戶來說是額外福利。

  目前看來,ofo在這項額外福利“掉隊”的背後,或是資金承壓的現實。2018年2月,ofo兩次通過動產抵押換取阿里巴巴17.7億元借款。3月,ofo宣布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阿里巴巴領投。6月7日,來自阿里的4.5億元借款已到還款期。

  根據36氪的消息,6月初償還阿里貸款後,ofo又在嘗試通過抵押動產的方式獲得資金。但是,ofo還有多少資產能用於抵押?據盛景網聯集團微信公號報導,戴威在2016年10月舉辦的盛景核心學員大會上計算過ofo的折舊成本:一輛小黃車成本不到300元,12個月報廢,每日折舊不到1元。中國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ofo在中國投放的單車車輛數達1000萬輛。如果按每日1元的折舊成本計算,一個月的折舊成本達到3億元。6月下旬,ofo宣布已在北京完成保養計劃,包括車身清潔,對車輛傳動系統及製動系統進行調試。

  接下來,ofo還將面臨車輛的返廠換新。以北京為例,政策規定共享單車一般投放使用三年應更新或報廢。2015年6月,ofo開始在全國數百所高校運營。2016年11月,正式開啟城市服務,迅速進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ofo早期投放的單車或將面臨換新問題。

  來自供應商的一些資訊表明,ofo的車輛採購正在減少。天津富士達自行車有限公司一位員工告訴《中國企業家》,ofo主要由天津東麗區的工廠來生產,這兩個月以來,工人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過,承接其他共享單車訂單的靜海區工廠同樣蕭條。

  商業化探索

  各種壓力下,ofo定下盈利目標,開始全面探索商業模式。

  B2B部門承擔了探索商業模式的重任。今年4月,ofo宣布成立B2B部門,業務涵蓋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等。

  其中,ofo為廣告商定製車身廣告,最低價位是160元/輛/月,加了車輪部分廣告的品牌定製是2000元/輛/月。同時在APP上做流量分發廣告,按照CPM(千人展現收費)和CPC(點擊收費)的方式進行計費。

  有地方運維人員告訴《中國企業家》,團隊內部實行的是“全員B2B”計劃,鼓勵所有崗位人員去找廣告合作。另一位離職員工則表示,B2B部門的KPI考核機制很嚴格,新員工進來後幾乎沒有過渡期,該部門員工流失率較高。

  6月13日,ofo宣布B2B業務營收超1億元。6月於信在接受《財新》採訪時表示,ofo在武漢等二線城市已開始車身廣告業務,曾在武漢改造200輛車,收入100萬元。平均算下來一輛車收入5000元,遠超ofo車身成本及一年運營費用。

  另一個商業化嘗試是為金融平台導流。目前在ofo APP上,已上線“我要借錢”的板塊,提供4家金融平台的借貸產品。其中一家金融平台對本刊表示,公司於6月底開始和ofo合作,有新用戶注冊會支付ofo一定費用,如果最終放款成功,再和ofo分成。據公開報導,這可能會成為ofo重要的盈利來源。目前ofo已成立專門團隊,由聯合創始人楊品傑負責。

  此外,ofo還上線了新聞流和小遊戲,前者是ofo黨委推出的項目,後者則被看作是增強用戶粘性的一個嘗試。

  ofo目前將150個已覆蓋的城市分為三部分:以北京為代表的六個一線城市、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47個二線城市和約100個三線城市。於信曾表示,只有47個二線城市未能實現整體盈利,因為這些城市競爭最為激烈,其他已整體實現盈利。

  在海外,ofo嘗試了一些其他方式。2018年4月,ofo在新加坡上線了“騎車挖礦”功能,騎行可獲得一種名為GSE的代幣,由合作方GSELab發行。ofo稱該活動可以達到吸引用戶的效果,並公開表示截至今年5月,新加坡的平均周訂單約100萬,累計訂單量突破2500萬單,用戶約佔總人口五分之一。

  黃立新告訴《中國企業家》,在6月初,新加坡的營收大概能覆蓋60%的運營成本。除了和GSELab合作,ofo內部也在探索通過區塊鏈實現盈利的可能。今年5月,ofo成立了區塊鏈實驗室,戴威本人也多次表示對區塊鏈很感興趣。目前,GSE已經可以在某數字貨幣交易平台交易,截至7月21日價格為0.09元/個。不過,ofo已經多次否認會進行ICO。

  日本、韓國也上線了騎車挖礦的活動,但時間較短,效果尚未顯現。黃立新透露,在日本,ofo為了鼓勵運營人員提高車輛利用率,會根據所運營車輛的收入調整外包人員的工資。在法國巴黎,ofo的車身廣告已經賣給了一家公司,不過尚未實現盈利。

  5月7日,ofo曾推出“V計劃”——100天公司月度EBIT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翻正,200天季度EBITA翻正。這一計劃已經推出近三個月,ofo能否實現這一目標,答案即將揭曉。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