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摩拜裁員30%,ofo成“老賴”:共享單車的百億葬禮

文 | Mia

12月23日,曾經說過“不會離開摩拜”的“摩拜之母”胡瑋煒離職,次日,有摩拜員工在脈脈上表示召開被裁人員宣講會,再hr一對一談,12月25日,多家媒體報導,經摩拜內部管理層確認,近千人的摩拜單車團隊裁員30%。

在共享單車最火熱的2016年底至2017年之間,誰也沒有料到今日。各種顏色的單車成群駛過街頭,車上人一如單車的創始人一樣年輕。共享經濟遍地開花,從籃球衣櫥雨傘到充電寶廚房,萬物皆可共享,每家投資機構都在看共享單車的項目,投資ofo和摩拜只能靠搶。

然而現在,仿佛一夜之間,街上各色的共享單車少了很多,只剩下一些褪色的小黃車、小橙車,歷經風吹雨淋,歪歪扭扭地停在路邊,成為整個共享單車敗局的現實注腳。

據新京報報導,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於12月對ofo及其創始人戴威作出“限制消費令”,已有累計1200萬用戶排隊等待退押金,戴威在內部信中稱“為用戶的每一分錢負責”,等待ofo的是破產清算結局。更早之前,摩拜賣身美團,美團招股書顯示,2018年4月4日至30日,摩拜單車總收入1.47億元,折舊3.96億元,經營成本1.58億元,總虧損4.07億元。兩大頭部玩家慘敗,中小玩家死傷的更不計其數。交通部統計的77家共享單車企業中,至少有50家關閉或是陷入破產邊緣,其中無一家盈利。

由春入冬,共享單車產業鏈條上的每一環也直觀感受到了徹骨寒意。位於天津的“共享單車第一鎮”王慶坨鎮有4萬人口,曾有500多家自行車商鋪,每年生產1500萬輛,如今全鎮產業園人去樓空無工可開。陷入泥沼的除了工廠,還有被拖欠貨款拖垮的物流供應商、維修商等。

這場以理想主義情懷為起點,被260億資本融資拔苗助長的創業遊戲,從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到白茫茫一片真乾淨,僅僅用了三年,成為中國創業史上最瘋狂昂貴的試錯。但共享單車留下的不應當僅僅是一堆爛攤子和各地的單車墳場,更應該是對創業者們的警世恆言。

共享單車眾生相:敗在何處?

已經有無數人從各種角度分析了負隅頑抗的ofo失敗的原因,創始人戴威成為“箭靶”:創始人從未接受過正規職業訓練缺乏經驗,性格果敢有掌控欲或者說是專斷獨行,家境優渥對現金流和盈利模式毫無概念,“互聯網+資本”的簡單粗暴規模經濟,天真地將象牙塔學生會經驗全盤應用於公司管理當中,高層貪腐“一人一輛牧馬人”……

前幾日,一張馬化騰的朋友圈發言截圖及其相關分析文章刷屏:“天亮了,法官指認凶手為一票否決權(veto right)。”據悉,在ofo董事會中,最初擁有一票否決權的是戴威、滴滴、經緯、朱嘯虎,不過,朱嘯虎在2017年12月初退出了。當時,有媒體稱,朱嘯虎將ofo的股份出售給了阿里和滴滴;其中,阿里持有多數股權,包括朱嘯虎擁有的ofo董事會席位和一票否決權,滴滴隻持有小部分股權。

ofo幾個關鍵命運節點中,經歷了幾次否決。第一次戴威一票否決,摩拜ofo合並流產;第二次滴滴否決,阿里系融資失敗;第三次阿里否決滴滴收購ofo。[Office1] 在多位投資人看來,一票否決權無法承擔失敗的全部責任。對走出校園時機的判斷,融資進程的卡頓,競爭對手的被收購種種因素綜合造成了如今局面。

在前ofo員工看來,“公司以前的氛圍真的太好了,非常懷念那段抱著吉他唱歌到天亮的時光,願意不計工資地為ofo再工作一段時間。在滴滴的人進來之後,一切都開始變。……ofo曾經拿到一手好牌,但是全打爛了。”有人認為ofo的一意孤行,間接拖垮了摩拜和整個共享單車。但將共享單車的大敗退全盤歸結到ofo和戴威身上,顯然有失公允。

“如果失敗了,大不了就當是做公益。”摩拜創始人胡瑋煒的這句話與她的記者身份、那張騎著單車的照片一起被廣為流傳,令她的文藝女青年形象深入人心,同時也多多少少顯得對投資人和用戶們顯得有些不負責任。記者出身令她在面對媒體時更為得體,一句“沒有宮鬥不和,也沒有組織糾葛,個人原因”成最佳離場。

“摩拜比ofo好騎點兒、鎖好開點兒。”這是用戶的反映。2017年,兩大寡頭在全球各地展開慘烈不堪的投放量近身肉搏戰、免費騎車補貼戰,雙方各損耗10億美元以上。摩拜每輛單車成本幾乎是ofo的兩倍,摩拜投資人李斌曾公開發文痛批其“商業模式不可持續”,胡瑋煒曾經感慨“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後,其實你都得還回去。”一語成讖。

公認“最好騎”的小藍車之死於去年一場極度敏感的蹭政治熱度,後被滴滴收購。下沉到二三線城市的哈羅單車前日現“幽靈單車”,將出故障的LG化學電芯廠商告上法庭。誕生於重慶的悟空單車主打本土,卻受製於山區地形和多雨氣候條件,僅僅存活了五個月就資金鏈斷裂。誕生於南京的町町單車則深陷P2P非法集資風波。

從兩大寡頭到中小公司,各家共享單車具體事例中,大致可以總結出一些失敗原因:在資本熱錢的助燃下一窩蜂加大採購,供需不平衡,市場早已飽和;創始人大多缺乏經驗,過於情懷理想化,或是借共享之名行網貸之實,在風口過去後,沒有及時轉型或把握住新的風口;作為重資產行業,不具備一般互聯網行業輕資產重經營的特性,本質仍是租賃,過於依賴燒錢,沒有穩定的現金流和盈利模式,劣質體驗的規模經濟只能形成惡性循環。

在這場紛繁複雜的敗局中,不乏趁機蹭熱度者、惋惜者、痛斥者、同情者:有公眾號借機炮製焦慮情緒的爆款文《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被胡瑋煒本人及韓寒反駁怒斥。同此前P2P的擠兌大潮一樣,民眾爭相排隊退共享單車押金,有微博大V呼籲“差那一兩百嗎,給創業者多些尊嚴”,更有大V反駁“北京人均一天收入兩百多,兩百多怎麽就不是錢了,資本燒得有人都認不清自己了”。Ofo們的教訓是慘痛的,咎由自取,但創業者們值得一個更體面的離場。

百億葬禮後共享單車將往何處去?——如果還有明天

“解決最後一公里出行”、被熱捧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在野蠻生長之後迅速退潮,為其買單的是廣大投資人與用戶們。試圖改變潮水方向的創業者們被潮水挾裹著,走向不同的命運:被收購,無人接盤宣布破產,嘗試轉型……

ofo與摩拜的戰爭,某種程度上其實成了身後大股東騰訊與阿里之戰:從朱嘯虎與馬化騰在朋友圈用數據互懟,到馬化騰懟阿里金服“(共享單車)被當作支付的推廣工具了,可憐了其余中小股東被鎖死”,馬雲發聲“知道騰訊希望合並,但不能為壟斷而做”,BAT的身影處處可見。兩者不會合並,從選擇截然不同的陣營起就已經注定。

在這個美圖、知乎、鬥魚等互聯網成熟公司紛紛傳來裁員消息的寒冬,被外媒唱衰為“白癡經濟”、處於非穩定生長期、去年已經多家死亡迎來投放禁令、洗牌格局初現的共享單車走向黃昏似乎是必然結局。但現在宣告共享單車和新經濟的徹底消亡似乎顯得過於悲觀。

泡沫消退,回歸理性後,共享單車的明天為何?——如果還有明天。精細化耕作、優質體驗也許是一個方向。普遍僅僅依靠每小時1元左右的騎行租金令盈利模式過於單一,且相對共享汽車來說客單價遠遠低於運營成本。Ofo此前嘗試過其他商業模式:引入廣告,引入P2P、做物聯網……

在12月25日艾媒谘詢發布的《2018中國共享單車發展現狀專題研究報告》中,用戶規模增速在2017年達到頂點後下滑,2019年總體規模約為2.59億人。傳統互聯網思維中“有了流量就能變現”的思維由於其封閉式場景、較低用戶價值而顯得相對困難。分析師認為除了傳統的租金收入、廣告收入、跨界行銷之外,共享單車企業還可以通過大數據,拓寬盈利的管道,獲得二次盈利的機會。“對於部分先入局的企業,在盈利管道探索前,需解決好押金方面的問題,否則對於企業運營將形成較大風險。”如同互聯網金融行業一樣,引入專業機構加強對共享單車押金的監管仍是必要的。

在共享單車這場價值百億人民幣的葬禮上,拔苗助長的投資人、一意孤行沒有經驗只有理想熱血的不靠譜創始人、只求博眼球無職業操守的媒體人……又有誰是真正無辜的呢?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