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ofo海外大撤退:國內押金難退 一個月退出8個國家

“我錯了”,ofo創始人戴威低下了頭。這位27歲的少年,背後站的是曾經風光一時的共享單車獨角獸企業。而這個獨角獸ofo,此時正處於危急關頭。

曾經以“小黃鴨”的形象在全球範圍內成為中國新符號的ofo正節節敗退。2018年10月,ofo正式退出日本市場。6月開始,ofo已先後從澳大利亞、德國、韓國、西班牙、以色列和美國部分城市退出。

資金鏈危機、運營問題、城市政策等諸多因素,導致共享單車舉步維艱。體量較小的共享單車早已在廝殺過程中倒閉。2017年,悟空單車、小藍單車、酷騎單車相繼破產。2018年7月,香港本土品牌Gobeebike宣布關閉所有業務。在此之前的6月份,新加坡oBike停止營業,隨後,母公司在其本土市場申請破產。

國內共享單車領域,兩大巨頭摩拜和ofo逐漸形成定局。但是,就在從增量市場逐步走向存量市場的關鍵時刻,共享單車巨頭們卻遭遇了更嚴峻的危機。

海外擴張浪潮退去

一年以前,來自中國的共享單車巨頭們試圖將旗幟插滿全球。ofo、摩拜以中國新符號的姿態海外大肆擴張。

2017年7月,ofo試圖用黃色的自行車來淹沒美國市場。7億美元的投資讓ofo一度野心勃勃。摩拜單車緊隨其後。2017年9月,摩拜進入華盛頓。2018年3月,根據報導,ofo進入了包括西雅圖、聖地亞哥和華盛頓在內的25個美國城市。到了6月份,根據時代財經報導,ofo已在全美投放了逾4萬輛自行車,業務遍及30多個城市。

共享單車的野蠻生長模式逐漸走向全球。2017年10月,ofo登陸澳大利亞市場。在此之前,印度、歐洲都已經有了小黃車身影。摩拜也騎進了意大利等諸多歐洲城市。

摩拜和ofo等共享單車爭相在全球範圍內跑馬圈地。一些老牌共享單車企業也在ofo和摩拜的衝擊下緊張起來,開始加強管理。更多本土共享單車品牌開始崛起。2017年,LimeBike宣稱成為北美第一個獲得官方合作的無樁式共享單車品牌。新加坡本土共享單車品牌oBike蓄勢待發。香港Gobeebike也聞風而起。

但是,進入2018年以來,共享單車巨頭卻開始“節節敗退”。以共享單車巨頭ofo為例,2018年下半年,ofo退出的浪潮在全球逐漸湧起。

最初是美國。7月份,ofo 在抵達在亞特蘭大一個月內退出。與此同時,作為曾經最歡迎共享單車的城市達拉斯也“請”出了ofo。據外媒報導,隨處擺放和損壞的車輛給城市交通和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在這一年內,有4家共享單車公司退出達拉斯,其中也包括摩拜。外媒稱,ofo欲將剩下可用的自行車捐給當地類似慈善機構一樣的組織。

2018年7月,ofo表示將在60天內離開澳大利亞市場。在此之前,新加坡oBike早已離開澳洲市場。

到了2018年8月,根據新京報報導,ofo已經一個月內在全球範圍內退出了8個國家。從印度、以色列、中東、澳洲、德國、美國、西班牙、韓國等8個國家和地區撤出或暫停業務。

2018年10月底,ofo欲退出日本市場。而在3月份,ofo剛剛以征服者姿態進入日本。

ofo離開之後,押金問題成為昔日共享單車用戶的心頭之痛。一位西雅圖ofo用戶在社交網站上稱,自ofo從西雅圖退出之後,其因為押金問題給ofo方面發郵件谘詢,但一直沒有收到回復。據悉2017年夏天,ofo進軍西雅圖。2018年8月,ofo退出西雅圖。

縮小布局,是此時以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能采取的最佳措施。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曾對時代財經分析:“面對外國監管不明朗的情況,(ofo等共享單車)撤回來也許更務實,但無論是政策因素、投資人願望,還是戰略問題,都離不開錢的因素。”

併發症頻發

共享單車帶來的併發症也隨之而來。

後期維護、難以盈利以及城市政策讓共享單車舉步維艱。燒錢模式搶佔市場的方式,分散了企業後期維護的精力,2018年2月,香港GoBeebike關閉了法國城市所有運營的業務。退出時,GoBeebike給出的解釋是,因為大規模的損害和被盜,維護成本無法承受。

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也引來市民的抱怨。《財經天下》周刊曾經報導過國內現存的20個共享單車墳場,扭曲變形的共享單車散落一地,自成帝國。

這些併發症已經成為共享單車不能言說的痛,背後更嚴重的則是資金鏈的問題,進而直接關乎企業危亡。2018年7月,Gobeebike宣布關閉所有業務。在此之前的6月份,新加坡oBike在新加坡停止營業,隨後,母公司在其本土市場申請破產。

國內共享單車巨頭也在殘喘度日。2017年8月,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稱,目前僅50家共享單車企業,沒有一家實現盈利。早在2017年底,摩拜資金鏈告急的消息就引起大眾注意。2018年2月,騰訊新聞獨家爆出ofo資金鏈即將見底的消息。

最後,摩拜找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2018年4月,美團以27億美元作價收購摩拜,包括65%現金和35%美團股票,此外美團承擔摩拜債務(5-10億美元之間)。根據《財經》報導,整個交易在2周之內完成。摩拜對於資金的渴求不言而喻。

但摩拜進入美團布局之後,反倒被媒體評為美團的“拖油瓶”。摩拜的不斷虧損已成事實,美團在招股書中也承認,截至4月30日之時,在收購的這20多天的時間裡,摩拜毛損為人民幣4.07億元,大概平均每天虧損超過1500萬元。摩拜影響了公司的整體盈利狀況。

而ofo的救命稻草還在趕來的路上。有媒體報導,今年2月,ofo曾以共享單車作為抵押物,先後兩次換取阿里共計17.66億元融資。

但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根據中國企業家報導,2018年初,ofo的負債表顯示,彼時ofo整體負債為64.96億元,其中,用戶押金為36.50億元,供應鏈為10.20億元。2018年5月,上海鳳凰發布公告,由於ofo拖欠6815.11萬元的貨款,將其起訴。

一名知情人士曾向財新周刊提供ofo財務數據,截至5月中旬,ofo對供應商欠款12億元左右,城市運維欠款近3億元,合計欠款15億元,押金餘額35億元左右。账面可動用現金不足5億元。隨後遭到ofo方面否認。

ofo依舊未能等來自己的白衣騎士。根據獵雲網在10月底的報導,彼時,對ofo買入意向強烈的是滴滴、阿里、哈羅三家,都分別有收購傳聞。但傳聞只是傳聞。

期間,ofo總部因為租約到期搬離原辦公區域的事情也一度引來破產傳聞。

一直到了11月14日,戴威現身ofo辦公室。“ofo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但戴威也親口承認,ofo目前資金情況正在好轉,但依然很困難,包括退押金問題,也是沒有問題,只是有困難。

最後,這位昔日全球共享單車風雲人物戴維,低下頭說,“我錯了”。一句道歉,折射了2年多來共享單車命運的變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