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楚國第一位稱霸的君主:擊敗晉國,問鼎中原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其中,以下兩種說法的認同度最高。《史記索隱》—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在“春秋五霸”的兩個版本中,楚莊王都位列其中。對於楚莊王來說,也可以稱之為楚國第一位稱霸中原的君主。根據《春秋》、《左傳》等史料的記載,楚莊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楚穆王之子。作為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莊王元年(前613年)到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

首先,根據《春秋》、《左傳》等史料的記載,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莊王熊旅即位。值得注意的是,楚莊王即位時,自己還不到20歲,並且,當時的楚莊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一方面,在楚莊王之前,楚國的幾位君主都希望問鼎中原,但是,因為晉國這一強大對手的存在,楚國吃到了多場敗仗。比如在城濮之戰中,晉文公重耳率領的大軍就擊敗了楚國,奠定了其中原霸主的地位,並且導致鄭國、宋國、魯國、齊國、衛國等諸侯國導向了晉國。而這,顯然對楚國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在楚國內部,年輕的楚莊王也面臨著複雜的局面。

對於楚莊王來說,即位之初,楚國就爆發了爆發了公子燮與公子儀的叛亂。而這,顯然直接威脅到楚莊王的地位和權威。對此,楚莊王沒有著急,而是采取了以靜觀動的策略,也即通過表面上沉湎於聲色犬馬的狀況,以此來對楚國的文武大臣進行暗中觀察。經過數年後,楚莊王基本了解了楚國的群臣,也即能夠分辯哪些是忠臣,哪些是奸臣。在此基礎上,楚莊王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展。其中,就伍舉來說,就是伍子胥的父親。

通過消滅庸國這一強大的對手,楚國的疆域和實力得到了增強。同時,楚莊王任用孫叔敖為令尹,發展經濟,充實國力。在楚國,令尹相當於丞相、宰相這一官職。在楚國實力得到增強後,楚莊王終於和強大的晉國展開了正面較量。公元前597年,楚國圍攻鄭國,晉國派荀林父率三軍救鄭,雙方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北)展開爭奪。在邲之戰中,晉國大軍將帥不和,又擔心秦國從背後偷襲自己。對此,楚軍利用晉軍的弱點,適時出擊,戰勝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中失敗的冤罪殺機。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憑借著邲之戰,楚莊王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最後,在邲之戰後,晉國在中原諸侯國中的威望明顯下降,而楚國則得以重新威望鄭國等中原諸侯國。不久之後,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通過消滅蕭國和擊敗宋國,楚國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到今安徽省、河南省等地。由此,楚莊王這位君主在位期間,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楚國歷代君主稱霸中原的夙願。到了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去世,諡號莊,葬於紀山。楚莊王不僅是楚國第一位稱霸中原的君主,還留下了“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成語典故,從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形成了比較深遠的影響。對此,你怎麽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