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輔氏之戰:晉國和秦國巔峰對決,結果怎麽樣?

在春秋這一歷史階段,雖然初期有鄭莊公小霸、齊桓公稱霸。但是,在大部分時間內,都是晉國在稱霸中原。當然,對於晉國來說,在霸主地位也受到了楚國、齊國、秦國等諸侯國的挑戰。其中,就秦國來說,為了東進中原,所以和晉國之間展開了多次較量。公元前615年,秦康公集中兵力攻晉,曾連續攻佔羈馬(今山西永濟南)及瑕(今河南靈寶西),企圖奪取桃林、崤山,控制東進中原的戰略走廊,但均被晉軍擊退,未達目的。周定王十三年(前594年),秦乘晉與赤狄、潞氏作戰之機,曾發兵攻至河東之箕、郜(均在今山西蒲縣附近)。在此基礎上,秦國和晉國之間爆發了輔氏之戰。

首先,根據《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春秋中期,在晉國和楚國爭霸的過程中,晉國還在崤之戰等戰役中重創秦國大軍,促使秦國無法東進中原。當然,在崤之戰後,晉國和秦國之間的戰爭和較量不斷。在晉國君主晉景公在位時,楚國擊敗晉國,從晉國手中奪取了中原霸主的地位。在晉國相對衰落的背景下,秦國君主齊桓公決定趁機領兵東進,攻入晉國,進抵輔氏(今陝西大荔東)。與此相對應,當時的晉國正在忙於和赤狄、潞氏作戰,對於秦國大軍的進攻,暫時還沒有獲得相應的消息。

根據史料記載,在攻滅潞氏之狄後,晉景公下令在稷(今山西稷山南)集結大軍,並且使滅亡於潞氏的黎國(今山西黎城東北)復國。不過,在得知秦國大軍進攻到輔氏(今陝西大荔東)的消息後,晉景公下令晉軍回師西進,抗擊來犯之敵。在此基礎上,晉國大軍進駐距輔氏不遠的雒(今陝西大荔東南)。由此,輔氏之戰正式爆發了。在輔氏之戰中,晉國大將魏顆與秦國大將杜回相遇,杜回不用車馬,率慣戰者數百人“下砍馬足,上劈甲將”,一時間無人可擋。

對於勇猛無雙的秦國大將杜回,魏顆在青草坡設伏將杜回誘致此地,展開大戰,正在難分難解之際,杜回忽然一步一跌,魏顆突然見一老人“將青草一路挽結,以攀杜回之足”。在此基礎上,秦國大將杜回立即摔倒在地,從而被魏顆所俘。在主將被俘獲後,秦國大軍立即失去了指揮,從而在被晉國大軍擊潰。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魏顆俘獲杜回這一事件,還誕生了一個成語典故——結草銜環(結草報恩),舊時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後世用結草銜環代指報恩。在輔氏之戰中,魏顆因為活捉了秦國大將杜回,被晉國君主封於令狐(今山西臨猗)。

最後,總的來說,對於輔氏之戰中,以晉國獲勝而告終。在秦國大將杜回被俘獲後,秦桓公被迫率軍撤走。值得注意的是,如同戰國時期的河西之戰,秦國雖然屢次失敗,但是其不會放棄東進中原的目標。根據《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周簡王八年(公元前578年),秦國再次努力,準備聯合狄、楚國共同進攻晉國。晉國得知後,先發製人,當時在位的君主晉厲公親率主力及齊、魯、宋、衛、鄭、曹、邾、滕聯軍攻秦,深入關中,在麻隧(今陝西涇陽北)擊敗秦軍後撤回。在麻隧之戰中後,秦國因為實力受損,所以在春秋時期暫時對晉國沒有太大的威脅了。對此,你怎麽看呢?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