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頭暈與眩暈,一字之差,背後隱伏著是不同信號

有人蹲坑時間稍久,站起來時就感覺天旋地轉;有人腦袋轉動幅度大點,就開始犯暈;還有人,只是被上司叫去詢問,剛進辦公室,只是和領導來個目光觸碰,就暈乎乎啦。暈,是貧血,是頸椎病,還是精神緊張?頭暈與眩暈是一回事兒嗎?原因和結局是何不同?咱們來看細節。

在日常生活裡,咱們老百姓,常把頭昏和頭暈視為同一回事兒,更無法分清頭暈與眩暈。實際上,在醫學界,頭暈概念是為分4類情況,頭昏、眩暈、平衡不穩、暈厥前狀態。這幾種情況,都是發生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之下的。那些喪失了意識的暈厥及癲癇等,是不包括在頭暈的範圍內的。從這樣的區分,大家可以看出,頭暈是總舵主角色,頭昏和眩暈屬於分舵。咱們現在來看看各種頭暈的不同表現。

頭昏,指的是頭腦持續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感覺不夠清醒的狀態,或者是有頭脹、頭皮發緊感。從原因來看,多數是全身疾病或神經症引起的。高血壓、精神心理因素等常會引起頭昏,頭昏也可能是生理過程,比如由睡眠不足、疲勞、夜晚工作等引起,經過休息和調理,這類頭昏可以得到糾正。

眩暈,是對周圍的靜態客體或自身位置產生運動錯覺,多數是病理現象。常見的表現是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感,或者搖擺不穩,有波浪起伏或跌落感。眩暈發作時,患者有時不敢睜眼,常伴有噁心,也可出現嘔吐及多汗,有時會伴有眼震或共濟失調。眩暈的問題,多數是由前庭系統、視覺、深感覺等病變障礙引起。患者感受到的旋轉、翻滾、漂浮、升降等,在客觀上是不存在的。比如,眼前的人是端坐的,但給患者的感覺是在轉圈圈。

暈厥前狀態,是發生在暈厥前的胸悶、心悸、頭部昏沉、眼前發黑、乏力等徵兆,這種情形常會發生在直立性低血壓時;平衡不穩 ,是指在行動中站立不穩,或運動失調的頭暈癥狀,這類情況通常會發生在帕金森病、共濟失調症、周圍神經病等疾病狀態。

咱們從頭暈的多種表現來看,暈乎乎,並不是躺一躺,休息一下,就可以解決的,必須警惕犯暈背後隱伏的疾病信號。在頭暈中,眩暈是最為多見的,比例在50%以上。眩暈又可分為周圍性、中樞性、心因性等3類,其中周圍性眩暈佔眩暈的80%。周圍性眩暈,常見的原因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症、前庭神經元炎、梅尼埃病等;中樞性的原因可能是前庭性偏頭痛、腦血管病變等;心因性眩暈常伴有焦慮、抑鬱等心理異常。

按照臨床醫生總結,如果眩暈癥狀不嚴重,而且在轉動頭部或變換身體姿勢時,眩暈不加重,這類眩暈多數是中樞性的;如果眩暈癥狀比較嚴重,在轉頭或身體姿勢變化時,會有眩暈加重,甚至出現噁心、嘔吐、大汗等,多數是周圍性眩暈。咱們常說的梅尼埃病,或者美尼爾氏綜合征,就屬於周圍性眩暈,發作時可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是由內耳迷路積水導致的反覆發作性眩暈,會伴有耳脹及波動性的聽力下降。大家俗稱的腦供血不足,在醫學上規範的叫法是後循環缺血,主要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發作時會伴有動作不協調,言語不清,吞咽障礙等癥狀,這種情況是需要急診處置的。咱們可以看出,犯暈,背後的原因較為複雜,而且多數是疾病信號,因此,出現暈乎乎的感覺,最好是及時檢查確診。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