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消費逆風:電商巨頭感受到了“拚團”壓力

北京時間7月26日22點45分,拚多多開盤,股價漲至26美元,漲幅39%,市值約280億美元。這是三年來,中國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最大的案子了,黃崢本人的身家也擠進了中國富豪榜前十五名。

此前,隨著阿里、京東的上市,所有人認為都認為電商格局已定、歷史就此書寫。但拚多多卻在之後的短短3年間,匯聚了3.44億活躍買家,過百萬商家,並且至今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或許是感受到了壓力,傳統的電商巨頭也都在拚團業務上面進行跟進,“百團大戰”重燃戰火。

與此同時,一場有關消費管道變革的戰役也已經打響,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布局線下生鮮店、無人零售店,甚至把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都用上了。

拚團業務是否能幫助傳統電商巨頭留住所謂的“五環外人群”?類目繁多的線下店又能否重塑新的消費規則?消費逆風的故事仍在繼續。

數位發燒友:我是京東重度用戶,但我今年在拚多多上買了一台iPad

講述人:陳璞

購物經歷:拚多多上買iPad

拚多多一開始出來的時候,我其實是不屑一顧的,但是我根本沒想到,我第一次在拚多多上的購物,竟然是買了最新版的iPad Pro。

就是今年雙11,iPad Pro還在預售,拚多多就給出了700元的優惠。我當時聽說的是,參與本次促銷的商家,都收到了拚多多平台的直接補貼,賣的也確實是可以開發票的國行。

看到這樣的消息,說真的,我有點動搖了。其實在數位產品消費上,我本來是京東的忠實用戶,但這一次拚多多的價格確實非常有吸引力。

我最初還是在觀望。在我的印象裡,拚多多就一個9塊9包郵的雜貨店,誰會在小商品市場買iPad呢?但沒辦法,它那邊的價格太有優勢了。

但在下單之後,我還是提心吊膽了一陣。我買的那家商鋪,應該是備貨不足,我當時買完看留言,好多人都說沒按時收到商品,催著商家發貨。

更煩人的是,即便商家點擊了發貨,填寫了快遞單號,但無論我怎麽查,只能對著空白的物流資訊發呆。

我的訂單本應該在11月13日前發貨,但直到11月18日商品才真正被寄出,11月20日才收到貨。

我等貨的時候也向商家發起了抗議。商家跟我解釋,因為促銷力度大,銷量大大出乎了預計,發貨出現延誤不可避免。

好在最後收到了貨,而且還是正品,我以後可能要考慮拚多多買數位產品了。

新媒體編輯:對打著“新零售”標簽的便利店沒感覺

講述人:張揚

職業:新媒體編輯

我是乾新媒體的,平常也是經常接觸一些新生事物。去年看了很多報導,自己也親身參與了一些新生事物的報導,就是感覺怎麽一夜之間互聯網公司都在開生鮮店、無人店。但說實話,對我的影響真的不是很大。

現在的購物都很方便,淘寶、京東,有需求直接網上買,就很方便啊。日常生活用品,家附近的超市或者便利店就可以滿足,我會選擇離家近的那一個,不管它是天貓開的,還是大媽常逛的菜市場。

我不會特意去留意盒馬生鮮這些店的具體位置,我對這些沒有特別的好奇,更多時候是逛街的時候看到了偶爾進去看看,當時會不會買也要看價錢和自己的需要。

新零售創業者:我如何讓偏遠小鎮的青年,0點也能買到礦泉水

講述人:黃鴻光

職業:便利24創始人

我觀察到今年消費行業的整體趨勢是:各個消費環節離消費者越來越近,用戶的消費行為因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而變得越來越便利。

比如火爆了大半年的拚團,正是基於小程式應用倒逼消費管道和場景發生改變,使得整體消費環節離消費者越來越近。

原來創業者可能都會做APP,然後自己去搞流量,吸引消費者去使用APP。現在拚多多的案例,也使得消費行業的創業者加大在小程式上探索社區模式的投入力度,微信10億的用戶基數,幾乎覆蓋了整個用戶尾部層次,這也使得消費距離用戶更近,二三四五線用戶都能夠更便捷地消費。

除了軟體上的變革驅動消費行為變化,硬體上的改善也有利於將消費便利帶到下沉區域。比如我們發現,中國還有680萬夫妻店不是24小時服務,於是我們就製作售貨機,幫助地處偏遠的夫妻便利店延長營業時間。

去年我們試水做便利店的時候統計過相關數據,中國品牌便利店才10萬家,夫妻店680萬家,而分布在二三四五線城市的基本都是夫妻店,不是品牌店。

我們畫了一些圖紙,從廣東、福建、華東,包括武漢、成都、重慶,十幾個城市切入去做調研,谘詢夫妻店是否會使用我們的智能售貨機,即便夜間無人也可以銷售。剛開始我們隻寫夜間,沒敢想白天還有訂單量,我們發現商家都很願意接受。

在去年12月份的時候,我們開始做第一批機器。我們選了一個很偏的、比較尾部的城市試水——汕頭。1月23號售貨機上線後,在春節前就做了11個點位,效果很不錯。

我們有了一些新發現,比如尾部城市售貨機不單夜間有訂單,白天也有訂單,還有年輕人習慣跟機器打交道,水、飲料、保險套等符合在售賣機賣的品類,年輕人就會在那裡買。

夫妻店有些面積比較大,平效不會像品牌便利店那麽講究,把空間摳得很細致,品牌便利店在租金比較高的地方,他們會在乎每一平米的使用,但夫妻店不是,它們往往分布在城中村、一些非主乾道,面積很大。

我們不斷發現驚喜,剛開始B端很接受,後來發現C端用戶也很接受,大家買習慣了,掃完碼走人。

我們現在先從設備上、從後台提供商介入,以合作的態度,把零售的錢讓B端商戶掙,但從整個流程上,能夠運作、做規模,這是我們自己思考摸索出的一個有所創新的模式。

整體而言,2018年消費習慣和消費管道,都隨著技術帶來的零售模式創新,而悄然發生變革。

拚團創業者:我用社區拚團,讓五線城市的用戶吃到最甜的橙子

講述人:王鵬

職業:十薈團創始人

消費行業近幾年發生了一些變化,傳統的消費模式是“人找貨”,而現在的模式是“貨找人”,這是近期消費行業的整體趨勢。社區拚團能更好地幫用戶便捷地消費,比如微商和社交電商,這兩種創業模式的崛起就是消費行業變化最好的代表案例。

此外,小程式的出現改變了很多消費品牌和行銷的商業布局。微信有10億用戶,小程式能夠很好地銜接這些用戶,小程式的引流作用在各個行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這對消費行業的創業者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未來也會基於此衍生出更多可能性,“社區拚團”就是其中的一種。於是,我決定做十薈團,並將南京、天津這兩個一南一北的城市作為試點城市。

這兩個城市的銷量十分好。在2018年雙十一期間,十薈團上光橙子這一種水果,就賣出了60萬個。儘管初期嘗到一點勝利,但我們並不想立即進入擴張階段。我們一直思考:如何才能給社區家庭帶來更高性價比,並且為用戶帶來遠超傳統電商的購物體驗?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們找到了答案:為家庭甄選出好商品。以愛媛甜橙為例,如何為用戶甄選出性價比高的甜橙?讓他們覺得口感好的同時,又能覺得優惠。

我們的做法是,進入甜橙的原產地,並找到當地最頂級的果園,以整園訂果的模式,降低採購成本。雖然也會面臨一些難題,比如有的電商平台在果子成熟之前就優先將其採購上市,導致我們的上市時間晚於其它平台,引發了一些客戶的抱怨。每次遇到這種問題都會讓我們很苦惱,但客戶體驗過我們的產品之後這些疑問就都消失了。

我自己也經常在“十薈團”上測試用戶體驗,我會找附近的團長並加入拚團,體驗購物流程,甚至會裝作有售後問題的顧客,以此探測售後服務是否讓人滿意。

總體來看,2018年,社區拚團誕生很多創業者,但如果想做出差異化,考驗創業者兩個方面的能力:其一,對供應鏈的把控力;其二,運營端能為用戶帶來的差異化服務,提升獲客、運營、商品投放及行銷效率等。整體的效率決定社區拚團未來能走多遠。總之,未來誰能真正做成,最根本的還是誰能把供應鏈和用戶服務做扎實,並建立標準化的服務體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