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溝通方式引發大眾共鳴 《吐槽大會3》發掘吐槽式社交魅力

文|浮萍

進入第三季,《吐槽大會》漸入佳境。

前五期播畢截止完稿時,單集最高播放量達到3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36.3億、節目湧現的話題花式頻繁登上熱搜。

這些數字也證明了無論是顯性數據,還是觀眾的接受程度和關注度,《吐槽大會》第三季無疑是成功的。

節目slogan從第一季的“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到了現在的“吐槽,一種年輕的溝通方式”,《吐槽大會》一直在尋求突破,而伴隨著“吐槽文化”的全面普及,《吐槽大會》俘獲這屆年輕人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文化討論與觀點碰撞,《吐槽3》的高光時刻

《吐槽大會》第三季第五期上線不久, #吐槽大會#、#袁弘的稿子是建國寫的#等話題便接連登上熱搜榜。

其中#袁弘的稿子是建國寫的#的熱搜話題,不免讓人想到了首期節目播出後,就有網友猜測嘉賓王菊的稿子便是出自編劇思文之手,而該猜測也最終得到了編劇本人的證實。

觀眾對於建國、思文、龐博、程璐、Rock等幕後編劇的熟悉程度可見一斑。無論是建國的“諧音梗”,池子的“生造梗”,還是思文獨特的女性視角,這些編劇獨特鮮明的吐槽風格,不少觀眾都能敏銳察覺。即使是通過明星嘉賓的表達,粉絲也能一眼看穿,由此可見《吐槽大會》進入到第三季,網友對於這種形式的喜劇脫口秀已經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判斷,“吐槽”日益深入人心。

這樣的現象在《吐槽大會3》播出期間屢見不鮮,足以證明《吐槽大會》在觀眾心中的高“存在感”。

王力巨集被脫下鞋子露出破洞襪、張韶涵的“朋友不需要太多”成為金句、陶喆大方地自我調侃“關於新歌,等我回去做個ppt給你看”、蔡明拍攝“男人裝”的舊事重提…這一季《吐槽大會》的高光時刻來勢洶洶。

而事實上,《吐槽大會》第三季的輿論中心並不僅在於各種的“明星回應”上,它所引發的不同行業的文化討論和觀點碰撞更受關注。

京劇“老生”王珮瑜在節目中出現乍看格格不入,卻通過“京劇比嘻哈更小眾”的自我吐槽成功地將京劇發展的艱難處境,擺在了大眾面前。傳說中的“爛片之王”王晶和“文藝片新貴”畢贛在台上就“商業片和文藝片”展開對壘,讓這兩種本處於對立的類型藝術,達成了某種和解,也讓觀眾在開懷大笑之餘有所思考。而彩虹合唱團指揮金承志在《吐槽大會》上的出色表現,不僅發揮出他在指揮之外的喜劇脫口秀才能,更讓“合唱”這種看似曲高和寡的嚴肅藝術,通過“吐槽”這種形式,與流行文化有了密切的碰撞。

不管是數據上的亮眼成績,還是這些被觀眾津津樂道的高光時刻,大量吐槽段子和金句成為網絡流行,都證明了第三季《吐槽大會》依然在內容品質上保持了毫不退讓的高水準。

《吐槽大會3》的模式創新:隔屏吐槽、《吐槽吐槽大會》和《吃瓜版吐槽大會》

在亮眼成績和節目成功背後,離不開《吐槽大會》第三季在內容上的精進和變化。

跳脫出之前固有的“影視明星為主”的嘉賓陣容模式,這一季的《吐槽大會》在嘉賓陣容搭配上傾注了更多的思考。

王珮瑜、金承志、薑振宇…這些來自京劇界、藝術界、心理學界的嘉賓大咖的破壁加入,更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和可看度,也讓更多次元的觀眾關注到了《吐槽大會》。王晶和畢贛的破壁互懟,李克勤和楊超越的跨世代碰撞也俘獲了更多維度的粉絲。而薑思達、王建國、龐博、臧鴻飛等網絡紅人的突出表現,更是讓年輕人更自然地感同身受。

這些涵蓋多方面多領域的明星加入,讓《吐槽大會》在多個維度都擁有了吸引粉絲的絕佳武器。

節目模式的改變,則更深度地讓觀眾網友加入其中,讓第三季《吐槽大會》的傳播度強於前兩季。尤其是這一季新加了隔屏吐槽、《吐槽吐槽大會》(兔兔會)和《吃瓜版吐槽大會》這三個環節。而這三個互動方式的設定不僅讓固定了兩季的節目模式煥發了新的生機,更是給更多觀眾提供了機遇。

隔屏吐槽不僅讓柳岩、吳宣儀等明星大咖驚喜現身,更是借由這些大咖親友的吐槽曝了更多主咖的八卦,讓吃瓜群眾過足了“彩蛋”的癮。同時也讓普通觀眾有了吐槽明星大咖的機會,這些吐槽可能並不夠有趣到位,離登上《吐槽大會》的舞台尚有一段距離,卻打破了節目和觀眾之間的心理藩籬和次元牆,一下子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正片之外的《吐槽吐槽大會》,給了《吐槽大會》幕後編劇一個不可多得的展示機會,每期20分鐘的節目,看似是幕後編劇閑聊爆料的茶話會,其實是個隱藏版的“小吐槽大會”,通過這些編劇的爆料,將舞台上的明星大咖進行了另一個角度的“解剖和展示”。正是通過他們的“吐槽”,觀眾才知道了陶喆對於過往那段“情史”如此坦然面對,也知道了楊超越私下親和可愛的一面。這些幕後編劇的談話聊天就仿佛我們普通人閑聊的方式,更貼近觀眾們的生活,更容易被網友接納,由此也對明星大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對節目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兔兔會也會對觀眾們關於“脫口秀”和“吐槽”的問題,進行詳盡和快速的解答,這也是在鼓勵著更多的觀眾參與進節目中來。這與《吃瓜版吐槽大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打破螢幕的壁壘,讓觀眾和節目更為自由與密切的關聯起來。

當吐槽成為日常,年輕人的一種自我表達方式

為什麽第三季《吐槽大會》如此受歡迎?除了節目本身在不斷的推陳出新這些顯性理由之外,究其根本或許在於吐槽正在成為年輕人們的文化日常。

當互聯網的普及越發深入,網絡成了觀眾表達自我的最佳平台。而在互聯網時代成長下的年輕人們,也越來越熟稔於用吐槽去解構這個時代的日常和表達自我。

所以 “吐槽”成了日常,“自嘲”愈加流行。閃閃發光的明星偶像可以被善意地吐槽,嚴肅藝術可以被輕鬆莞爾地解構,高雅文化可以被進行“下裡巴人”式的解讀。

吐槽正在成為年輕人們的一種社交文化,也是與這個時代共舞的狂歡方式,這也是為什麽李誕、池子、張博洋、呼蘭、Rock這些其貌不揚、出身普通的編劇能這麽受歡迎,成為擁躉甚多的脫口秀明星的原因。

也許正是因為吐槽這種溝通方式能恰如其分地引發大眾共鳴,它才能逐漸成為一種溝通日常,也逐漸可以擁有圈粉的魅力。

而《吐槽大會》或許正是抓住了這種文化的脈絡,成功踩在了觀眾的嗨點上,被普遍認可自然順理成章不費力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