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輔助”更新,看學工部門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人們的印象中,學工部門屬於高校的“輔助角色”,其工作常常與學生規章紀律和獎助學金的發放等聯繫起來。

確實,學工部門主要負責學生思想教育和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學生工作的開展也關乎每個學生的切身利益。不過,從某些方面來說,學工部門可以做得更多。

麥可思數據顯示,中國2017屆大學畢業生對母校學生工作的滿意度為86%。2017屆本科畢業生認為母校的學生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是“與輔導員或班主任接觸時間太少”(50%),其後是“解決學生問題不及時”(37%)、“學生社團活動組織不夠好”(33%)。

在以“學”為中心的育人背景下,國外大學的學生工作部門愈加重視自身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所能發揮的積極作用。一些學校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寫進學生工作部門的目標之中,通過組織校園社團和社會實踐等校外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掌握課堂上難以學到的技能和能力。

項目多樣各取所需

秉承“教育應該對學生及其所處社區產生持續的變革力量”這一教育理念,圭爾夫大學的學生事務部組建各種各樣的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在校體驗,同時加強與周邊社區的交流溝通。

主管學生事務的副教務長凱麗·雪瑟斯對此津津樂道,“我們不僅自豪於在高校學生事務領域獲得的眾多獎項,每當學生在畢業多年後談到校園活動對其職業和人生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時,我們更是欣喜不已。”

目前,學生事務部開展的課外學習活動或項目超過40項,根據其特點可以分為校園志願者、投身社區、長官力發展、公民身份探索、多元文化與包容等五大類,再加上部門管理的形形色色的社團組織,不論是初入校園的大一新生還是學識豐富的研究生都能發現適合自己的課外活動或加入志同道合的學生社團,增長課堂以外的見識與知識。

有目標有方向

不過,圭爾夫大學並不滿足於僅僅為學生創立種類繁多的課外項目,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是課外項目更為重要的目標。

2014年,學生事務部開展了“學生生活”項目,意圖通過現有以及不斷研發的課外學習項目有目的地培養學生,並結合為學生精心設計的學習目標,建立一套完整的課外學習體系。學習目標包括八個領域,其目標闡述與具體要求如下:

公民參與

學生需要培養公民意識,不論未來身處何地,都要以公民身份積極參與到所處社區的建設與發展之中。

其具體要求為:表現出在所處社區的歸屬感與親密感;清晰描述自己的公民身份,以及自己對維護公眾利益的長久承諾;認識到作為公民和社區一員應該具備的倫理道德標準;闡述自己對社會公正原則的理解以及自己對維護社會公正的承諾。

交流溝通

學生需要具備清晰高效的溝通能力,掌握口頭、書面等溝通技巧,能根據不同的溝通對象採用相適應的溝通方式。同時,學生需要學會成為優秀的傾聽者,這是有效溝通的前提條件。

具體要求體現在:具備清晰表述資訊、觀點和感受的能力,並能呈現這一能力;根據環境和特定閱聽人,採用合適的語言闡述適當的內容,並利用肢體語言等加以配合;根據閱聽人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進行溝通;了解肢體語言、個人情緒和語氣態度對資訊傳遞的影響;了解溝通平台(如郵件、簡訊、電話等)的不同特點,改編同樣的資訊以適應不同的平台;掌握主動傾聽的技巧。

多元與包容

當今社會的開放性與流動性要求學生與不同區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動往來。此外,各人的脾氣秉性不盡相同,志向愛好各有差異,學生需要理解並尊重差異,學會與千差萬別的人融洽相處。這也是學生成為未來長官者的基本能力。

具體學習目標如下:主動發現、理解並包容不同觀點;在決策制定之前,體現出自己尊重並考慮他人看法的能力;了解一些固有的偏見與歧視的根源;具備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協同工作的能力;需要意識到處於團體或社區的個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接受並敢於表明自己的個性與特徵。

致力學習

學生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掌握系統學習的方法,培養在不同環境下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生活”項目的要求,學生要理解學習這一長期過程的特點,並隨時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得當,不斷增強理論知識的遷移能力,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

詳細要求包括如下六點:把課堂學習與個人體驗式學習相結合;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進行批判性思考;掌握整合不同資訊並加以使用的能力;清晰表述自己對“終身學習”的承諾;展現自己通過調查研究創造新知識的能力;展現自己與五項學術原則(正直、信任、公平、尊重、責任)相符合的行為。

跨文化成熟度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地、文化各異的區域相互交流愈加頻繁。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不僅要求學生理解並包容異域文化,也需要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提升競爭力。因此,學生需要清晰認識到多元文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了解“世界公民”所蘊含的責任。

具體的學習目標是:思考本土文化的傳統與價值所在;以“世界公民”的身份批判性地思考某些社會事件;展現自己對不同文化傳統與價值的理解能力;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多元文化並體現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長官力

長官力的提升是學生在不同環境下和他人協同合作的過程中實現的,因此,學生需要與不同的人和群體,為了共同的目標聯手合作,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長官能力。

具體目標包括:展現倫理判斷力,行事正直;分析並評判風險;培育創造力和創新力;展現長官和支持團隊的技巧;以溫和的方式處理紛爭;展現對他人的信賴和依靠;主動承擔責任;團隊出現分歧後仍能團結合作,即使自己的想法被否定。

生活技能

在以知識為基礎、科技發展為驅動力的社會環境下,學生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必須增強適應力。學生必須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社會環境和個人性情特點進行審慎思考之後,才能作出正確的決定。

這部分的學習目標包括:培養自我照顧的能力;掌握自我宣傳的技巧;面對新環境和新挑戰,展現開放和自信的心態;利用過往的經驗迎接新的挑戰;清晰表述自己的長遠目標;展現自己提出和采納有效反饋的能力。

自我意識

全面認識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掘潛力,並以更加理性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因此,這部分要求學生學會以批判性眼光審視自己的信念、價值觀、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徵。

具體學習目標有四點:從多個方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做人以身作則,做事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充分了解他人的世界觀,從而不斷調整、優化自己的世界觀;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主動反思自己的所言所行。

學生可以登錄專門開發的“學生生活”網站進行注冊,瀏覽各項課外學習活動或興趣小組的特點及其所屬的學習目標領域,並依據個人意願自由選擇。同時,“學生生活”項目的朋輩助手會與注冊學生主動聯繫,協助其進行判斷選擇。

證書證明能力

早在2010年,圭爾夫大學就推出了課外活動證書(以下簡稱“CCT”),學生在校期間參與的學校批準的課外活動都會呈現在CCT之中,以全面證明學生的在校經歷。

隨著“學生生活”包含的學習活動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成效持續增強。加上雇主在面試畢業生以及高校在招收研究生時愈加看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公司和研究生學院需要的是細節和具體證據來證明學生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口頭表示我參加過什麽活動,鍛煉了什麽能力。”傑西卡·卡特說道。她是學生生活項目的協調人。因此,學校把學生生活項目與CCT相結合,以學生生活項目包含的所有活動作為學生課外學習的核心課程,凡是達成八個領域學習目標的學生可以獲得課外核心課程證書,並作為核心內容包括在學生的CCT之中。

結語

圭爾夫大學的學生活動項目顯示,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並不限於課堂內,掌握眾多校外活動與校園社團資源的學生事務部在學生培養上也能起到積極作用。既然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那麽學校在這方面多花點工夫、費些心思來提升培養效果,何樂而不為?

主要參考文獻:圭爾夫大學網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