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00家機器人企業攪熱松山湖

深度解讀政策精準對接行業

經過噴碼、塗膠等步驟,球片進入自動分揀,傳送到工人手上,再手動拚接成球,最後經歷整形和定形兩個步驟,一個符合國際足聯標準的足球就出爐了。這是李群自動化聯合知名足球製造企業碩科研發的一條足球生產線,比傳統人工模式,節省60%人工成本。

而在松山湖的另一端,行業隱形冠軍思沃精密的車間內,一台“卷對卷真空設備”進行最後檢測,將有可能成為省內甚至國內的首台套產品。而此前,該企業已有兩款產品被認定為東莞市首台套設備。

一批中小初創機器人企業,正成為骨乾企業,成為松山湖機器人產業的突出代表。

截至目前,松山湖聚集了300家機器人企業,其中高企61家,每5家就有一家為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園區高企佔比最高的產業。伴隨和支撐機器人企業成長的背後,是包含研發平台、檢測機構、產業基金、配套政策等在內,一個日漸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

機器人上崗

一條生產線節省70名工人

18日下午,南都記者走進碩科的自動化生產車間。一個個碩科自有品牌足球,在歷經切割、印刷、噴碼等步驟後,整齊劃一排列在架子上,等待進一步檢測及後續的裝箱。這一條原本需要80人的生產線,現在只需10人配合。自動化改變傳統生產模式,車間內井然有序。

“不接這一條自動生產線,我們可能會遠離中國,而做了這一條線,我們就還在中國。”東莞市碩科塑膠五金製品有限公司(簡稱“碩科”)高級主管王衝表示,足球生產靠傳統人工生產,人工成本上升,良率有待提高,企業急切謀求轉變。2017年的一場行業交流活動上,王衝認識了李群自動化,通過需求交流,他找到了一套自動化生產方案。

2017年12月,投入約600萬元後,碩科的足球生產線投入使用。生產線包含4個模塊化的機器人工作站,完成從足球片的切割、列印、噴碼、塗膠、折邊以及分揀等工序。當前,生產線處於邊生產邊完善階段,是國內首條自動化足球生產線,設計產能為一天1000個球。

高級主管王衝總結,生產線特點在於視覺定位、掃碼,機器人完成球片上下料;夾具和快換裝置,兼容多款球型並實現快速換線;節省約60%的人工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不良率;生產資訊對接MES,優化生產線,產品可追溯。

高級主管王衝表示,“最後的拚球、整形、定形環節仍依靠人工,我們希望將自動化推進到生產的最後一公里,也在聯合李群進行研發”。今後,生產線將用於競賽型足球生產。

“其實技術還是現有的,關鍵是工藝梳理,要知道有效的機器化並不是簡單自動化。”李群自動化CEO石金博介紹,“項目組有10餘人,前期主要是工藝調整,研發人員與企業深度交流,梳理工藝,然後通過機器實現自動化,後期則是投產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測試。”

培育企業

本土扶持和引進優質

機器人正逐漸改變東莞的生產線,同時催生了機器人產業。早早將機器人納入園區四大產業之一的松山湖,率先迎來爆發。

2017年12月,松山湖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成為“科技部第三批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今年,正在公示中的廣東省機器人骨乾企業名單中,東莞三家入圍,均位於松山湖。除了上述的李群自動化,還有松慶、天機。而2016年入選骨乾企業名單的,只有拓斯達、伯朗特,2017年只有速美達一家。

機器人產業在東莞,尤其在松山湖快速成長。截至目前,松山湖園區內聚集了300家機器人企業,其中高企61家,園區高企一共283家,約佔總數的22%,是園區高企佔比最高的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總數達10家,截至2017年,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48.48億元,同比增長46.9%。

機器人產業發展過程中,強大的市場需求成為重要的驅動力。東莞是製造強市,製造企業數目龐大,而且還有相當多的傳統製造企業急需轉型更新。在當前的智能製造和機器換人大背景下,機器人、自動化設備、智能裝備有非常旺盛的市場需求。再加上東莞及周邊配套能力非常強,產業鏈完善,一大批做機器人的企業在園區創新創業。

培育過程中,一個是本土扶持,另一個是引進優質。松山湖處在廣深黃金走廊腹地,承接了深圳的溢出效應,優中選優地引進了部分深圳的機器人企業,有匯川、眾為興、固高等。

思沃就是從深圳來莞的一家企業,並在松山湖實現倍增。廣東思沃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擁有各項專利技術11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30余項。2017年,思沃營收6400餘萬元,今年預計實現營收1.25億元。

“思沃專業生產PCB貼膜機、撕膜機、預熱機、曝光機等一系列的拳頭產品。PCB是電子工業之母,中國已是全世界第一PCB製造大國,承擔著全球60%以上份額的供給,而我們思沃在PCB貼膜機市場佔有率一直是第一”。思沃CEO王建勳表示,思沃目前在行業貼膜細分領域市場佔有率達60%,全球排名領先。

強大後盾

檢測機構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松山湖機器人集群的三個企業梯隊基本完整。一是招引了一批主力軍如天機(長盈與安川合資企業)、匯川技術、眾為興、沈陽機床、固高、贏合科技、正業科技等;二是培育了一批生力軍,如李群、東博、思沃等;三是孵化了一大批備份軍企業,如優超精密、松靈、億動、雲鯨等。

優質企業的出現,背後需要有強大的生態系統支持。

從研發平台,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和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到檢測機構,東莞市質檢中心的省級智能製造裝備檢驗站和園區財政投入、由盈動高科運營的運動控制精密測量實驗室,再到由東莞市政府參與出資的博實睿德信機器人產業基金。

可以說,松山湖園區機器人產業生態鏈日漸完善,並為產業邁向高端提供生態支持。

“智能製造裝備是一個新老結合的行業,相當一部分是由傳統機械裝備製造業轉型而來,具備了傳統機械行業的部分粗放型發展特點。相比而言,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產品品質也參差不齊。國家強製性的電氣安全、機械安全、性能等系統性的需求,也是這個檢測領域比較突出的問題”。廣東省品質監督智能製造裝備檢驗站方面介紹。

顯然,省站的成立以及國檢中心的建設,對智能製造標準體系的建設,發揮有力的技術支撐作用,為供給側優質供應進行品質把關;同時也為智能製造全生態鏈中的集成與應用提供研發和驗收服務,推進東莞市智能製造又好又快發展,邁向高端。

去年以來,省站承擔了約1000批次產品檢測,主要來自珠三角,以東莞和深圳為主。隨著市場對於機器人要求的提高,產品檢測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省站已授權檢驗項目包括:加工中心、電火花加工機床、機械電氣設備、手持式電動工具、電動機等40類機械電氣產品,以及智能機器產品原材料、關鍵元器件等。

另外,提供檢測服務的還有松山湖運動控制精密測量實驗室。2017年3月揭牌運營,是鬆山湖首個財政出資建設、委託企業運營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免費向園區智能裝備和機器人製造及應用企業提供服務。

實驗室通過發揮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的輻射帶動效應,築巢引鳳,以更加完善的產業配套吸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和人才在園區集聚發展。

生態系統

“資本+人”率先布局

生態系統的打造,自然少不了資本的配合。2015年10月10日,東莞市博實睿德信機器人股權投資中心(簡稱“機器人基金”)成立。東莞市政府出資4000萬元,成立了東莞市博實睿德信機器人基金,首期募集資金2億元。

“這是國內首個以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為標的的基金。之後,全國陸續成立了相關基金。”博實瑞德信機器人股權投資中心合夥人王家硯表示,現已投資項目11個,投資金額約1.4億元;其中,所投東莞項目及落地東莞項目投資額共為3950萬元。

王家硯認為,東莞智能製造行業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從2014年起步,經過3年多發展,現在變化非常大。基金前期重點在引入,現在將偏向於扶持本土的企業。

“我們走遍了國內大部分的機器人園區,松山湖的創新創業氛圍非常強。如果2014年埋下的是種子,現在都成了苗子,不少企業符合我們的投資規模。”王家硯分析。

人才是第一資源。在松山湖的機器人生態系統中,人才是重要一環,通過開展“靶向引才”、提供“拎包入住”人才房等措施,引進與機器人相關從業人員7000人。其中,引進與機器人相關的院士1名,省國際科研創新團隊2個、國家“千人計劃”3人。

另外,探索機器人產業人才培養新模式。以創業為人才培養目標,開辦粵港機器人學院。該學院由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東莞理工學院、廣東工業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四方合作共建,從東莞理工學院、廣東工業大學選拔人才,採用香港科技大學通用教材教學。首批113名大三學生,已於2017年7月到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進行為期2年的創業實習。

長遠布局

系列政策鼓勵企業強大

王家硯特別提到一點,機器人產業培育少不了松山湖頒布的政策。從最基礎的研發機構組建,創業團隊引進,到配合企業發展程度,適時頒布相關政策等。

而就在日前,松山湖頒布最新的機器人扶持政策《松山湖促進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

“考慮再三,為了更精準服務,將有限的資源用在精心培育園區自己的企業上。我們決定通過錯位資助,以簡單實用的獎勵、配套和補貼三種方式,激勵一批小微企業盡快成長,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的機器人企業發展壯大。特別是現有的具有高成長性的機器人企業,如61家高企、18家規上企業和17家市區兩級的倍增計劃企業。”松山湖相關負責人介紹,政策包括“支持首台套重點技術裝備項目”,園區就是在市經信局補貼基礎上,額外進行1:0?.5的配套獎勵。

另外還有普惠性政策。機器人行業的特殊性,設備大,集中出去參展或邀請客戶來公司實地考察,是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企業拓寬市場,增加產品知名度的一個重要手段。為了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節約成本,松山湖重點給予了參展和活動補貼。參展企業按實際發生的場地費和展位布置費,給予50%補助。

可以看出,政策具有較強的引導性,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按照松山湖設想,到2020年園區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00家以上,培育與引進數家骨乾機器人企業,實現在國內外機器人產業中達到一定影響力。

包含研發平台、檢測機構、產業基金、配套政策等在內,一個日漸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正在松山湖形成。當前東莞在打造智能製造的全產業鏈,而松山湖則最有可能率先實現。

采寫:南都記者?梁錦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