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6年類風濕令手腳關節嚴重畸形,矯形後「豎拇指」為醫生點贊

圖片說明(圖片由通訊員吳佳儀提供):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外科主任陳國奮表示,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晚期關節嚴重畸形,功能明顯障礙的患者,外科手術可以有效改善外觀,提高功能,讓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重拾自信。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吳佳儀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人把類風濕關節炎稱為「不死的癌症」。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終身疾病,雖然不會直接致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疾病帶來的疼痛和肢體功能下降對於病人來說也是莫大的折磨,使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喪失生活信心。對此,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外科主任陳國奮表示,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晚期關節嚴重畸形,功能明顯障礙的患者,外科手術可以有效改善外觀,提高功能,讓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重拾自信。

?「候鳥型」患者飽受36年病痛折磨

據介紹,家住新疆烏魯木齊的王姨今年64歲,1983年開始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至今36年,近15年來,由於病情加重,受氣候影響,不良癥狀越發明顯,不得已在特殊季節往返廣州兒子家與新疆烏魯木齊自己家居住,避開潮濕、寒冷的生活環境。

王姨回憶說,「起初因為年紀尚輕、癥狀不明顯,沒有太在意,並未接受規範治療,僅在疼痛時使用少量止痛藥緩解,40歲後病程發展較快,在家人的勸解下,於當地進行內科藥物治療,以非甾類抗炎葯、抗風濕葯為主。2004年因當地治療效果不佳,到廣州求醫,先後在兩家三甲醫院就醫,並維持了10年的生物製劑治療」。

?矯形修正後,「豎拇指」為醫生點贊

「熬了那麼多年,終於撿回信心了,等我康復後,我要豎拇指給陳主任點個贊」王姨說到。今年3月初,王姨返穗複診,專家見其畸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介紹王姨到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外科找陳國奮主任求醫。

據陳國奮介紹,王姨到院時,雙手多關節畸形,尤其是右手的小指,畸形脫位明顯,無法穩定抓握物體。雙腳形態失常,導致走路足底疼痛明顯。經過嚴密的術前討論和準備,於3月21日行雙手多處畸形矯正手術,術後影像顯示矯正效果很滿意,手部關節的位置接近正常,後續隨訪關節融合情況和手部功能康復訓練。足部進行了足底壓力測試和三維CT重建,為二期做足部矯形術提供計劃依據。

?中西醫結合、內外科齊治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陳國奮強調,類風濕關節炎雖無針對性特效藥令其斷根,但中西結合、內外齊治,可延緩病情發展,保護患者肢體外觀及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陳國奮舉例,比如西醫內科方面的治療以非甾類抗炎葯、慢作用抗風濕葯、免疫抑製劑、免疫和生物製劑為主,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案;而中醫以補氣血、養肝腎、強健筋骨肌肉為主,具體需根據個人情況在專科中醫師指導下辨證施治。但對於晚期出現手足部畸形的,部分患者誤認為「沒有辦法」而放棄治療。「實際上,外科可以通過包括滑膜切除術、軟組織重建術、骨性矯正手術、關節置換術等,解決關節不穩、脫位、畸形等問題,有效改善肢體功能和生活質量」。陳國奮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