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華融回應淨利跌94%:因突發事件及市場因素共振

  中國華融回應淨利跌逾94%:突發事件及市場因素共振的結果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在賴小民時期經營激進、資產規模擴張了11倍的中國華融,在賴小民落馬後業績現出了原形,淨利下跌了近95%。中國華融也不諱言,賴小民涉案問題是個人問題,但短期對公司經營的影響不可避免。

  9月4日晚間,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融,02799.HK)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中國華融就公司近期情況答記者問》(下稱“答記者問”)。對於2018年中期業績出現明顯下滑原因,中國華融稱,今年上半年公司業績和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下降,主要是在當前去杠杆的巨集觀大背景下,突發事件及市場因素同頻共振的結果。

  “賴小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事件發生後,公司按照監管要求和自身管理需要,立即對存量風險項目及輿情關注項目開展了全面風險排查,摸排了風險底數,找準了風險隱患點,現已進入風險項目處置、化解階段。”中國華融在上述答記者問中寫道。

  8月31日,中國華融發布了自原董事長賴小民落馬以來的第一份財報。根據2018年中報,中國華融盈利出現了罕見的大幅下滑,上半年實現歸屬於該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為6.84億元,較去年同比下降94.9%。同時,受到中國華融業績巨虧的影響,公司股價再次出現大跌。

  4月1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此消息一出,中國華融股價受到波動,一直持續走低,上半年盈利能力也出現了下滑。

  上半年,盈利能力指標顯示,中國華融年化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由22.6%大幅下降至1.11%,下降了21.49個百分點;年化平均資產回報率(ROA)從去年末的2.1%大幅下降至0.12%,下降了1.98個百分點。

  同時,其中報顯示,中國華融上半年收入總額從去年同期的608.06億元下降7.2%至上半年末的564.47億元。公司的收入來源中,資產管理和投資下滑幅度較大,2018年上半年該分部收入總額為100.29億元,稅前虧損39.23億元。其核心業務不良資產經營上半年雖收入、利潤佔比有所提升,但稅前利潤也較去年同期減少89.44億元,同比下降 61.4%。

  相比收入總額小幅下降,中國華融上半年支出有明顯上升。中報顯示,中國華融支出總額由2017年上半年的352.33億元增長50.6%至2018年上半年的530.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8.34億元。其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48.7%至上半年末的327.56億元,中國華融稱原因主要是由於與去年同期相比集團存量借款規模大幅增加。中國華融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由去年同期的47.15億元增長155.6%至半年末的120.53億元。中國華融指出,主要是由於集團持有的部分金融資產信用風險暴露,撥備計提金額同比大幅增加。此外,借款規模也從上年同期的140.59億元擴張至233.83億元。

  中國華融在《答記者問》一文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業績和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下降,主要是在當前去杠杆的巨集觀大背景下,突發事件及市場因素同頻共振的結果。其中,從突發事件來看,上半年中國華融經歷了賴小民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事件,官方通報表明,賴小民涉案問題是個人問題,但短期對公司經營的影響不可避免。

  此外,華融還表示,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上半年,儘管業績下滑,公司經營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

  在風險防控上,中國華融表示,華融證券、華融信託上半年風險雖然有一定上升趨勢,但主要受巨集觀環境影響,也與行業變動趨勢基本一致,風險總體可控。境外子公司方面,在對境外業務全面排查風險隱患的基礎上,正在分類施策、穩妥有序地推進境外業務瘦身和風險資產處置,並顯著增加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以進一步提高風險抵補能力。流動性風險防控方面,公司各項流動性風險指標良好,6月末成功發行11億美元高級債券,授信充足,備付金充足,流動性風險總體安全可控。

  以下是中國華融就公司近期情況答記者問全文:

  1、公司2018年中期業績出現了明顯下滑,請問原因是什麽?

  今年上半年公司業績和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下降,主要是在當前去杠杆的巨集觀大背景下,突發事件及市場因素同頻共振的結果。從整個行業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營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現下調趨勢,淨利潤同比都有所下降。從公司財務結構來看,撥備增加和利息支出上升是主要因素。業務板塊中,非金融類業務包括境內和境外業務板塊的影響比較大。從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看,公司近年來經營模式較為激進,增長速度大幅高於行業平均水準,難以持續,出現回落也是過去非正常速度的理性回調。從突發事件來看,上半年中國華融經歷了賴小民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事件,官方通報表明,賴小民涉案問題是個人問題,但短期對公司經營的影響不可避免。目前,已經全面恢復正常,特別是年中工作會議以後,各項業務數據環比有較大幅度上升。

  即便是在複雜、困難的形勢下,公司的母公司板塊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不良資產主業投放仍持續增長;金融服務板塊中的華融湘江銀行、華融租賃、華融消費金融等子公司淨利潤保持同比增長。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上半年,儘管業績下滑,公司經營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各經營單元保持了定力,更加穩健開展業務,維持了原有的市場和客戶基礎,公司資產規模、營業收入保持平穩,資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撥備等多項核心財務指標仍處於行業較好水準。目前,公司各項業務經營正常,撥備總量比較可觀,能夠抵禦各類預期損失。

  2、新一屆管理層在加強公司經營和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在上級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公司上下以建設“新華融”為目標,按照“應對風險平穩過渡,調整結構戰略轉型,以及實現高品質發展、建設新華融”三個階段,穩步有序推進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全面啟動了第二階段工作。具體來說,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穩定公司經營管理。陸續采取一系列強化內部管理的措施,規範基本制度,強化紀律要求;同時積極爭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加強與客戶的溝通,保持了員工隊伍、客戶、業務經營的穩定。

  二是確保流動性安全。積極爭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順利發行11億美元高級債券,加強流動性監測,建立應急管理預案,提高備付,加大流動性安全邊際。

  三是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密切關注重大項目和敏感客戶的動態,防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摸排了全系統各單元風險底數。成立集團資產保全部,督促各經營單元抓住有利時機化解風險、盤活資產。

  四是進一步聚焦主業經營。及時調整經營計劃、資源分配,將有限的資本資源集中投放到不良資產主業上;及時調整風險偏好和行業選擇,進一步落實客戶主辦製,提升優質客戶群體,全面推動各經營單元回歸本源、聚焦主業。

  3、面對當前複雜的經營環境,公司采取了哪些風險防控措施,並將如何進一步提升風險管理水準?

  賴小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事件發生後,公司按照監管要求和自身管理需要,立即對存量風險項目及輿情關注項目開展了全面風險排查,摸排了風險底數,找準了風險隱患點,現已進入風險項目處置、化解階段。市場和媒體較為關注的華融證券、華融信託,上半年風險雖然有一定上升趨勢,但主要受巨集觀環境影響,也與行業變動趨勢基本一致,風險總體可控。境外子公司方面,在對境外業務全面排查風險隱患的基礎上,正在分類施策、穩妥有序地推進境外業務瘦身和風險資產處置,並顯著增加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以進一步提高風險抵補能力。流動性風險防控方面,公司各項流動性風險指標良好,6月末成功發行11億美元高級債券,授信充足,備付金充足,流動性風險總體安全可控。

  之前媒體報導了公司一些客戶的風險情況,對於相關項目的風險,公司組織進行了徹底排查,並制定了工作方案,正在穩妥處置。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計提129億撥備,並計提了相應的壞账準備,完全有能力抵禦未來可能的損失。回顧中國華融走過的18年發展路線,誕生於危機,並在應對危機、處理危機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經驗。作為以處置風險資產為己任的資產管理公司,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應對化解各類業務出現的和可能出現的風險。

  以高品質發展為導向,公司將進一步加強風險管控,嚴格計提資產減值和做好資產估值,有序推進資產瘦身;加快風險隱患資產的處置。在具體業務經營中,公司將從根本上改變發展方式,回歸本源、聚焦主業,從源頭根除影響風險管控有效性的不利因素,重塑穩健合規的風險理念和文化,構建科學有效的新風險控制體系,制定合理的風險偏好,嚴格落實各項制度要求,把對流動性、信用、市場三大風險的防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現業務經營的全流程風險控制,確保公司穩健經營可持續發展。

  4、公司未來的發展有何考慮?下一步具體的經營思路是什麽?

  按照高品質發展理念,公司正在重新研究制定集團發展戰略,聚焦主業,調整經營思路,轉變發展方式。高品質的發展,核心是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發展的動力不是依賴生產要素的數量堆砌,而是依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公司未來發展將不再單純依靠加杠杆和做大規模,更側重的是打好手中的不良資產主業“牌”,做精專業、做強主業。

  公司將走好“穩定、化險、瘦身、轉型”四步棋,並以“資產規模保持平穩、業務結構趨於合理、盈利能力回歸常態、風險隱患有效緩釋、資本杠杆持續優化”為目標,構建主營業務突出、多牌照業務協同的發展模式,全面修複財務指標,真正實現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經營思路如下:

  一是深耕不良資產主業,發掘市場上的特殊資產投資機會。在當前經濟穩中有變、局面複雜、信用緊縮的大背景下,堅定不移地做精專業,做好國家金融穩定器和逆周期管理工具。深刻認識和把握不良資產的豐富內涵,關注實體龍頭企業融資結構中的銀行表外資金部分、房地產企業在市場波動和調整中出現的商業機會、商業性債轉股等投資機會。

  二是聚焦問題企業重組與救助,培育不良資產主業新的增長極。在存量項目中篩選重組與救助目標,幫助其盤活資產、化解風險、擺脫經營困境,尋求“變危為機”的特殊機會。探索和實踐“產業+金融”業務模式,實施重組與並購的逆周期布局,探索以不良債為切入點的“債+股”夾層模式。

  三是強化集團協同作戰能力,打造“大不良”的經營格局。發揮牌照功能的優勢,利用好公司豐富的“金融工具箱”,以不良資產為切入點,為有需求的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不斷延伸主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打造更新版的“大不良”經營新格局。重新定位四大板塊,母公司及三個事業部(含平台公司)板塊充當“大不良”的主力軍;持牌類子公司按照監管要求開展業務,打造精品和特色;境內非金類子公司瘦身和清理整合目標完成後,圍繞特殊功能定位,服務不良資產主業;海外子公司瘦身和清理整合目標完成後,形成華融公司在境外的“投資+投行”的國際化主業模式。

  四是調整風險偏好,實現經營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建立資本約束機制,合理匹配資產負債規模,努力發掘主業突出、技術先進、前景良好的客戶,降低房地產業集中度,實行行業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加強產品和業務準入管理。

  五是加強專業能力建設,構建主業經營的核心競爭力。圍繞主業經營,著力提升不良資產的獲取、運營和處置能力,提升公司發現價值、實現價值、創造價值的專業能力,構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5、如何看待公司當前在資本市場的估值表現?公司的未來發展還有哪些動力?

  受上半年突發事件及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按照最新股價計算,公司目前PB倍數僅0.4倍左右,和同業相比處於較低水準,也處於歷史低位,股價的變化已經較充分反映了上半年突發事件的衝擊和市場的預期。在當前階段,公司暴露的問題越多,隱藏的不確定性就越少,轉型調整的方向就更加明確,長期的估值修複之路就更加明朗。市場信心、估值修複只能是通過公司的轉型發展逐步恢復。目前,公司黨委已經確定了建設“新華融”的目標,以此為契機,中國華融將開啟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

  作為一家已經發展了18年的國有金融企業,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始終充滿信心。這份信心來源於四方面:一是資產管理公司承擔著國家賦予的特殊使命,在國家發展的新階段,行業發展太空巨大。截至2018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規模連續27個季度上升,達到1.96兆元規模,不良率增長至1.86%,不良資產市場供給充沛。二是中國華融的機構、經營網絡基礎完備,規模行業最大,擁有豐富的、寶貴的客戶資源,可回旋余地大。三是銀保監會和大股東對中國華融支持的力度空前,我們還有一支專業、多元、想乾事、能乾事的隊伍,是公司繼續砥礪前行的堅強後盾。四是金融同業的信任和支持,即便是在特殊時期,包括五家大型銀行、郵儲銀行、股份製商業銀行在內的銀行同業對公司新增授信或借款便利,充分體現了對中國華融的信心。目前,公司與金融機構展開全面合作,持續拓寬融資管道,授信充足,資產負債期限匹配良好。

  我們堅信,有上級部門的幫助和指導,有大股東和投資者的支持,有眾多同業機構和客戶的信任,有全體華融員工的共同努力,風雨過後的華融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