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淨利潤暴跌94.9%!後賴小民時代中國華融利空出盡?

  【相關新聞】

  中國華融召開黨建會議:挖根除弊、肅清賴小民流毒

  華夏時報記者 葉青 郎旭東(實習生)北京報導

  8月31日,中國華融(02799.HK)發布了自原董事長賴小民落馬以來的第一份財報。根據2018年中報,中國華融盈利出現了罕見的大幅下滑,上半年實現利潤11.3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3.1%,實現歸屬於該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僅為6.84億元,較去年同比下降94.9%。

  同時,受到中國華融業績巨虧的影響,公司上周五股價再次出現大跌,下跌10.93%至1.630港元。截至9月3日,其股價繼續下跌,報收於1.580港元。

  4月1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此消息一出,中國華融股價受到波動,一直持續走低,上半年盈利能力也出現了下滑。

  上半年,盈利能力指標顯示,中國華融年化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由22.6%大幅下降至1.11%,下降了21.49個百分點;年化平均資產回報率(ROA)從去年末的2.1%大幅下降至0.12%,下降了1.98個百分點。

  同時,其中報顯示,中國華融上半年收入總額從去年同期的608.06億元下降7.2%至上半年末的564.47億元。公司的收入來源主要的三個部分中,金融服務收入、利潤相對平穩。而資產管理和投資則下滑較大,2018年上半年該分部收入總額為100.29億元,稅前虧損39.23億元。其中心業務不良資產經營上半年雖收入、利潤佔比有所提升,但稅前利潤也較去年同期減少89.44億元,同比下降 61.4%。

  相比收入總額小幅下降,中國華融上半年支出有明顯上升。中報顯示,中國華融支出總額由2017年上半年的352.33億元增長50.6%至2018年上半年的530.6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8.34億元。支出總額的大幅增加對利潤的壓降作用較為明顯。

  其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48.7%至上半年末的327.56億元,中國華融稱原因主要是由於與去年同期相比集團存量借款規模大幅增加。中國華融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由去年同期的47.15億元增長155.6%至半年末的120.53億元。中國華融指出,主要是由於集團持有的部分金融資產信用風險暴露,撥備計提金額同比大幅增加。此外,借款規模也從上年同期的140.59億元擴張至233.83億元。

  相比於收支的比例變動,其集團資本管理則趨於穩健,截至6月末,華融資產資本充足率為13.83%,較去年末上升0.77個基點,杠杆比率也由去年末的10.8:1降至6月末的10:1。

  1999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及國內銀行日益龐大的不良資產,四大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達、華融、東方、中國長城應運而生。經過長期的發展,在市場化程度提高後,走出了一條“多元化、綜合化、國際化”的金融控股集團路線的中國華融最終於2013年在香港上市,由當初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徹底轉變為市場化的金融機構。

  而2018年,仿佛是中國華融的陣痛之年。中國華融表示:“在新的長官班子的帶領下,按照主動、審慎的管理原則,迅速行動,有序部署,有效加強集團層面的輿情監測、分析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最大程度的減少賴小民個人事件對公司造成的不良影響,確保各項業務經營和內部管理平穩有序、正常運行。”

  而對於未來的發展,中國華融在半年報中稱,在業務發展上抓住新一輪不良資產行業發展機遇,回歸本源,聚焦主業,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發揮好不良資產經營市場主力軍的作用。

  華融現任董事長王佔峰表示,未來華融將從做優不良資產包業務、規範開展收購重組業務,探索轉型路徑、開拓問題企業重組業務、服務國家戰略,積極穩妥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業務等方面完善公司治理 ,建設高品質發展的“新華融”這一新目標。

  專業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是行業的主導者,有著諸多天然優勢和深厚的資本實力,在開展大型不良資產的管理業務上十分佔優。”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