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在飯後打嗝是怎麼回事?中醫告訴你緩解打嗝的穴位按壓療法

呃逆,就是膈肌痙攣,也就是俗稱的打嗝,是由於胃氣上逆動膈,喉間呃呃有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製的一種癥候。此症如偶然發生,大多輕微,可以自愈。如果是連續不斷,就會影響飲食、睡眠與健康,需要治療才能平息。若是年老體弱、久病、重病中出現呃逆不止,多是由於脾腎衰敗,胃氣將絕的危候,這個時候就需要特別警惕了。

中醫治療呃逆的穴位按壓手法講究平補平瀉。一般選取天突穴、足三裡穴、內關穴、膈俞穴坐位基礎治療穴位。但也要根據不同病症表現來選取組穴治療。下面,我們先來看因寒氣犯胃時的治療方法。

寒氣犯胃型呃逆患者會有呃聲沉緩,得熱則減,胃部不舒,飲食減少。治療時除了要按壓以上基礎穴位,還要加上中脘穴、膻中穴。按壓穴位的手法要求力度逐漸增大,動作平穩和緩,抵患處或穴位深處,每個穴位按壓的時間要稍長,可持續按壓30秒,並進行逆時針的轉動,穴下刺激感要小,以達到補虛祛病的效果。

胃火上逆型呃逆患者會表現出呃聲洪亮有力,面赤,口臭,煩渴,大便秘結的癥狀。此時除了要按壓基礎穴位外,還需加上合谷穴、曲池穴、內庭穴;肝氣犯胃型患者會表現為呃逆連聲,胸脅脹悶,並且會會在抑鬱、惱怒後加重。此時選用治療穴位為以上基礎穴加太沖穴、神門穴;脾胃虛弱型呃逆患者會有呃聲低沉,氣短,食少倦怠,面色蒼白,手足不溫等不適感,此時要按壓基礎穴加中脘穴、氣海穴及脾俞穴。

最好,還有一種胃陰虛虧型呃逆,此類型的患者會有呃聲急促而不連續的表現,且會伴有口乾舌燥,煩躁不安,舌質紅乾或有裂痕的表現,治療上選取基礎穴外加三陰交穴及太溪穴,可起到緩解病症的效果。

刺激穴位可採取按揉的方式,將拇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然後以穴位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轉按揉,每次按揉5-10分鐘,以皮膚表面發熱發脹為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