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吃降壓藥,怎麼才能減少或預防副作用的發生?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期堅持用藥控制血壓平穩,但長期用藥容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患者用降壓藥時注意哪些方面可以減少或預防副作用?


目前常見的降壓藥主要有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鈣離子拮抗劑、ACEI 、ARB類等藥物,不同類型的降壓藥適用範圍不同,可能引起不良反應也有所差異。如利尿劑可能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增高,故有腎功能不全者慎用;β受體阻滯劑則可能引起心動過緩,誘發支氣管哮喘、高血糖、高脂血症等;鈣拮抗劑可能引起面部潮紅、頭痛、心跳加快、踝部水腫等副作用;ACEI類可導致乾咳。

對於這些副作用,患者怎麼做才能減少或預防?

1、儘可能使用長效降壓藥。一般來說,短效降壓藥,其副作用也相對較大,而長效藥物相對較小。

2、儘可能從小劑量開始。藥物劑量越大,其副作用也就越大;而且有些藥物單靠增加藥物劑量未必能增加療效,而只能加大副作用。

3、如果血壓降低不理想,儘可能幾種藥物聯合使用。小劑量聯合用藥有可能使療效相加而副作用則較小,或互相製約副作用的發生。

4、如果副作用比較明顯,則可停用該藥物,請醫生換另一種副作用較小的降壓藥。


此外,由於控制高血壓病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除了在醫生指導下制定療程,選擇藥物以外,患者對於醫囑的依從性也尤為重要。

患者治療期間應定期測量血壓,服藥後即使原來不適癥狀消失或血壓降至正常水準後,也不要以為高血壓已經治癒而自行停葯,若服藥過程中出現新的不適癥狀或血壓降得過低等問題,應及時就醫,切忌自行停葯、換藥;不要為了快速降血壓而自行加大劑量用藥,降壓過快反而可能引發其他的疾病,因此要平緩降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